历史百科 梅文鼎勤于书卷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梅文鼎勤于书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梅文鼎勤于书卷
梅文鼎勤于书卷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今属安徽)人。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
梅文鼎是清代著名天文数学家,一生孜孜以求,著书立说,取得了卓越成就。康熙帝赐他“绩学参微”四个字,以表彰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治学,学有专长。
提起梅文鼎治学,有这样一件事:
梅文鼎刚刚步入中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朋友们见他只会钻书堆,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就劝他再娶个妻子,可梅文鼎却表示绝不再娶了。友人们对他这种态度很不理解,他解释说:有妻室,事情必定要比一个人多,与其为娶妻而将时间浪费在人事应酬上,不如索性不娶的好,这样就可以无牵无挂,全身心投入做学问了。
从此,梅文鼎一头钻入书堆中,终身没有再娶。年复一年的学习钻研,使他的学识与日俱增。为了替后人负责,他仔细考察了中外关于历法方面的典籍,订正了存在于《明史》中的五十多处谬误,还亲自撰写了《历学疑问》。康熙帝很赏识他的学识,高度评价了他的成就。
梅文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他平日勤于书卷的结果。他读书不满足于浏览,更注重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触类旁通。有一次,他读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过去始终没有解决的疑难症结。为了不使这难得的答案忘记,他一跃爬起,找来纸笔,秉烛而书。每当这种疑问顿释、豁然开朗之时,都给他带来无限的愉快和满足,也使他的书越读越细,思路也越来越广。
正是有了这种科学态度,梅文鼎才得以创造出《孤三角举要》这样的数学著作。
丰硕成果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至今我们还可以想见他挑灯夜诵的身影。公元1721年,八十八岁的梅文鼎在他长年学习工作的书案旁与世长辞了。
◆梅文鼎虚怀积益、融会贯通、终生不辍的治学精神,令人敬佩。
相关参考
梅文鼎(汉语拼音:méiwéndǐng),(1633~1721),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宣州)人。27岁起,始治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其间,为《明史》馆校订《历
梅文鼎(汉语拼音:méiwéndǐng),(1633~1721),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宣州)人。27岁起,始治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其间,为《明史》馆校订《历
梅文鼎www.lishixinzhi.com(1633~1721)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早年,随其父读《周易》,即喜观天象。二十七岁起,始治数学、历法。中年丧妻,不复续娶,
梅文鼎www.cha138.com(1633~1721)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早年,随其父读《周易》,即喜观天象。二十七岁起,始治数学、历法。中年丧妻,不复续娶,亦无意仕进
梅文鼎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3月16日,因自幼聪颖,儿时便随父并塾师罗王宾仰观天象,遂能了解运旋大意,9岁熟五经,通史事,有“神童”之誉,14岁入县学,15岁补博士弟子员(中秀才),以后屡应乡试
历史人物 清朝数学大师梅文鼎晚年的故事,生命的最后15年中一如既往的研讨学问
为拜会老友,访求典籍,安排历算著作的刊刻,梅文鼎于72岁再度出游,漫游路线与十多年前大致相同,先是接受福建落台的邀请一同入闽,取道武夷山侧,一路追寻先贤遗迹,观赏游览。因为李安卿等老友都在北京,他南下
梅光迪(西元一八九○~一九四五年),字迪生,一字觐庄,1890年农历一月初二诞生于今芜湖南陵县奚滩乡西梅村(原属宣城县)一个清末秀才家里。梅氏在宣城是望族,宋代文学家梅圣俞,清初数学家梅文鼎等都是梅先
马钧勤于钻研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人,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三国时杰出的机械制造家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他却善于动脑,喜欢思索,尤其是勤于动手。青年时代,看到人们
叱咤风云治理卫国他遵循周公和康叔的教导,兢兢业业,勤于政务,使得卫国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军事才能他统帅的“殷八师”作为西周的东部屏障,镇守在遥
叱咤风云治理卫国他遵循周公和康叔的教导,兢兢业业,勤于政务,使得卫国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军事才能他统帅的“殷八师”作为西周的东部屏障,镇守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