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巴尔干上空硝烟弥漫——北约对南联盟大规模空袭

Posted 部队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巴尔干上空硝烟弥漫——北约对南联盟大规模空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巴尔干上空硝烟弥漫——北约对南联盟大规模空袭

巴尔干上空硝烟弥漫——北约对南联盟大规模空袭

一辆国际列车被北约导弹击中

1999年2月6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法国朗布依埃举行和谈,于2月23日就科索沃实质性自治达成一致。3月18日,阿族代表单方面签署了和平协议,南联盟坚决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拒绝在协议上签字。3月19日,和谈宣告破裂。3月23日,美参议院投票支持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南联盟实行轰炸的决定。3月24日,北约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

此次北约发动代号为“联合力量”的空袭行动,凭借所拥有的当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采取高科技战争的作战方法,使用了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毁伤、夜战、隐蔽能力强,攻击距离远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如电子飞机、电子卫星、雷达、反辐射导弹等等,力图速战速决。

北约的空袭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重点是打击南斯拉夫的空军和防空系统,企图使南失去还击能力,但是这一阶段进行得很不成功。3月28日,南边防军击落了一架美国F—117A隐形战斗机。第二阶段是轰炸南联盟的军营和地面部队,杀伤其有生力量,但是南联盟四分之三是山地,森林密布,地形复杂,南人民军通过频繁调动,基本躲过了轰炸。第三阶段则是轰炸南联盟的政府机构和重要的民用设施。在这一阶段,为了迫使南联盟屈服,北约扩大空袭范围,增加轰炸频率,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目标,一律摧毁。南联盟的汽车制造厂、化工厂、炼油厂、塑料制品厂、工程机械制造厂等工业都遭到了北约毁灭性的打击,有毒物质泄漏,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学校、医院、公路等公共设施被大批摧毁,连塞尔维亚电视台也未能幸免。北约4月12日甚至炸毁了一辆国际列车,4月14日又向返回家园的科索沃阿族难民开火,60多人成为冤魂。

由于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北约开始酝酿一场地面战争。北约在南联盟边界驻扎地面部队大约有6万人,美国还调来了24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阿塔斯”战术导弹编入特种战役兵团,英、法、德、意等国也调动陆军部队到冲突地区。北约在阿尔巴尼亚和南联盟边界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导弹,并从4月21日起动用数以百计的军用直升机强行疏散该地区的难民。基本完成了对南发动地面战争的准备。

自3月25日空袭开始以来,全球掀起了反战浪潮。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要求北约停止对南的军事打击行动。俄罗斯宣布,中止同北约的合作关系,召回了俄驻北约的代表。4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尽一切可能寻求“外交途径”解决危机,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各方的欢迎。安南25日晚抵达柏林,开始了他的斡旋之旅。

北约对南联盟动武以后,俄罗斯的反应最为强烈,因为北约发动战争,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由于俄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西方,使其在南联盟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为了避免同北约发生直接的军事碰撞,俄罗斯充分利用自己的独特身份,展开外交攻势,力争早日终止北约的军事打击,使冲突双方回到谈判桌前。被叶利钦任命为解决南联盟问题总统特使的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此奔走呼号,希望能够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建议。

手拿靶纸的塞尔维亚妇女说:“北约,向我开火吧!”

4月14日,德国曾提出实现科索沃和平的6点计划, 只可惜它的核心依然是有北约指挥的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遭到南联盟的拒绝。

6月2日,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欧盟科索沃问题调停人、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波恩敲定了科索沃和平计划。

6月8日,西方七国外长和俄罗斯外长在德国科隆就科索沃问题的决议草案达成了协议,南联盟宣布接受八国协议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南联盟和北约于6月9日在马其顿的库马诺沃签署了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南联盟在11天内从科索沃撤出全部军警部队,撤军行动一经确认,北约即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八国协议一经联合国安理会形成决议,便可付诸实施。

八国协议除了对南联盟撤军和北约停止轰炸问题作了规定外,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在科索沃部署国际维和部队,维和部队中将有一定数量的北约部队参加,并接受统一指挥和控制;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阿族难民将不受阻碍地返回家园;在科索沃建立过渡性的行政管理机构,并使其享有充分的自治;科索沃阿族人和南联盟就科索沃问题的最后政治解决办法举行会谈;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得到承认。

6月10日,北约宣布暂时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联合国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决议。南联盟国土上燃烧了78天的战火终于熄灭了。

从3月24日到6月9日,北约共投入各种舰艇40多艘,1150多架飞机参与空袭,出动飞机3.2万多架次,投下2.1万吨炸弹,还使用含铀导弹,给南联盟及周边国家造成生态灾难。在78天空袭中, 18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20多家医院被炸毁,300所学校受到了严重破坏,150万儿童无法上学,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南联盟的战后恢复预计需要16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倚仗其强大的战争机器和经济实力,在军事上暂时得逞,但是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却付出了沉重代价。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虽然已经停止,但仍很难说真正的和平已经来临。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北约和俄罗斯部队的关系问题。北约和俄罗斯出于不同的战略利益,明争暗斗会一直持续下去。

相关参考

军事百科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经典空战6.1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不列颠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准备入侵英国而对其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战。在德国占领法国后,希特勒便着手对付欧洲北部的英国。诱英妥协失败

历史军事 整连血战后仅4人生还

29军老兵吴江平记得,7月28日这天,刚拂晓,30架日军飞机盘旋于南苑上空,弹坑累累,土柱冲天,硝烟弥漫。这是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的总攻。再次提起卢沟桥和南苑空袭,吴江平睁大深陷的双眼,情绪激动:

历史军事 抗战期间对日本的离奇空袭“纸片轰炸”

1938年5月19日晚,夜空几乎连月光都看不到,两架由中国人驾驶的轰炸机悄然起飞,突破各种防线,飞向目的地日本。20日凌晨飞机抵达长崎上空,首次“空袭”日本本土,不过这次空袭投下竟不是炸弹,而是比炸弹

历史军事 抗战期间对日本的离奇空袭“纸片轰炸”

1938年5月19日晚,夜空几乎连月光都看不到,两架由中国人驾驶的轰炸机悄然起飞,突破各种防线,飞向目的地日本。20日凌晨飞机抵达长崎上空,首次“空袭”日本本土,不过这次空袭投下竟不是炸弹,而是比炸弹

历史军事 震惊世界的十大战争空袭

“空军力量不仅可以结束一场战争,甚至可能结束一个文明。”——温斯顿·丘吉尔。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使得卡扎菲的部队节节败退,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而1933自从飞机面世以来,全力抢夺空中优势俨然已是各国在

震惊世界的十大战争空袭! 足以摧毁文明

“空军力量不仅可以结束一场战争,甚至可能结束一个文明。”——温斯顿·丘吉尔。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使得卡扎菲的部队节节败退,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而1933自从飞机面世以来,全力抢夺空中优势俨然已是各国在

与桥共存亡 卢沟桥抗战中大刀军整连仅4人生还

29军老兵吴江平记得,7月28日这天,刚拂晓,30架日军飞机盘旋于南苑上空,弹坑累累,土柱冲天,硝烟弥漫。这是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的总攻。再次提起卢沟桥和南苑空袭,吴江平睁大深陷的双眼,情绪激动:

二战东线上空的转折,苏德库尔斯克大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苏德双方全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跟武器,空战、空袭、反空袭交替进行,直杀得库尔斯克地域烈焰翻滚,浓烟、砂尘遮天蔽日,并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

世界战争风云 美军空袭利比亚之战

   有意挑起的美军空袭利比亚之战   1981年8月和1986年3、4月份,美国凭借其空中优势,对利比亚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空袭作战。&nb

历史秘闻 二战东线上空的转折,苏德库尔斯克大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苏德双方全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跟武器,空战、空袭、反空袭交替进行,直杀得库尔斯克地域烈焰翻滚,浓烟、砂尘遮天蔽日,并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