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不朽业绩永留人间——革命导师列宁逝世
Posted 列宁
篇首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不朽业绩永留人间——革命导师列宁逝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不朽业绩永留人间——革命导师列宁逝世
不朽业绩永留人间——革命导师列宁逝世
1924年1月21日列宁病逝
1924年1月20日,克里姆林宫一片欢腾,原来是疾病缠身的伟大领袖列宁前来视察工作。人们看到列宁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好转,都非常高兴。不料,列宁视察工作回去后,病情恶化,终因脑溢血麻痹而于1924年1月21日晚6时50分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列宁于1870年俄历4月10日(公历22日)出生在伏尔加河岸的辛比尔斯克城,即现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观点的中学教师,后成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厅的视察员。因多年从事国民教育的劳绩,又被晋升为省国民教育总监,并获得贵族称号。
聪明活泼的列宁5岁就开始学习文化。9岁进入中学后一直品学兼优。1887年3月13日,对列宁影响很大的哥哥亚历山大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杀。受到极大震惊的列宁从血的教训中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决心。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一年后在当地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开始研究《资本论》。1889年5月,列宁全家迁往萨马拉城。1891年,列宁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3年8月,列宁移居彼得堡。从此开始他革命生涯中新的旅程。
1895年秋,列宁领导成立了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统一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萌芽。列宁的革命行动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1895年12月,列宁被捕入狱,1897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列宁仍深切关注俄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写了30多种论著。列宁在西伯利亚的3年,是他为新的斗争作准备的3年。
1898年3月,列宁还在流放地时,俄国各地的“斗争协会”在明斯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以列宁为首的流放者宣布集体加入社会民主工党。事实上,“一大”并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来。列宁认为,唯一正确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创办一份全国性的政治报纸,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党的真正建立奠定基础。1900年他创办了《火星报》,并形成自己领导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火星派。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真正成立,并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列宁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
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者。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领导召开党的“三大”,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在斗争中的策略。他指出1905年革命的领导力量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回到俄国。针对当时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党和无产阶级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路线。这年秋天,列宁秘密地回到彼得格勒,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指导了起义准备工作。10月,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担负领导起义的重任。他指挥革命工人、士兵和水兵攻下了冬宫,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列宁葬礼
在打败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白俄军队的叛乱之后,列宁着手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20年12月,他领导拟定了纲领性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列宁称之为“第二个党纲”。这个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列宁极为重视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建设,坚持不懈地同官僚化倾向作斗争,提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列宁不仅领导着俄国革命,而且极为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919年3月,在列宁的主持下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成立大会。
列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分子暗杀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22年底,列宁病势加重,终因抢救无效而于1924年1月21日与世长辞。1月27日,列宁的灵柩移入红场的陵墓里。
列宁的逝世,不仅在苏联人民中引起极大悲痛,全世界人民亦为之感到悲痛。孙中山在追悼大会上说:“在世界历史上,许多世纪以来出现过成千的领袖和学者,他们口头上说些漂亮话,但是从来都没有实现过。你,列宁,是一个例外。你不但说,不但教导人们,而且把自己的话变成了现实。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各被压迫民族的心里。”
相关参考
清洗“资产阶级专家”——苏联沙赫特案件斯大林在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后,宣布在苏联一国建成(实现)社会主义。1925年12月,苏联确定工业化总路线,1927年12月又开始农业集体化。但在1928年新年伊始就
导语:弹劾,作为古代官吏之间交替更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但是,以死弹劾之人却是寥寥无几,明朝杨继盛,就是其中之一。杨继盛杨继盛被誉为明朝第一直谏忠臣,他的人生共进行过两次弹劾,一次被贬,一次付出生命。而
导语:弹劾,作为古代官吏之间交替更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但是,以死弹劾之人却是寥寥无几,明朝杨继盛,就是其中之一。杨继盛杨继盛被誉为明朝第一直谏忠臣,他的人生共进行过两次弹劾,一次被贬,一次付出生命。而
民族之魂长存——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逝世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逝世。人的肉体会由于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一个伟大人物的灵魂却只会随时光的逝去而日增光辉,并愈加显示出其永垂不朽的
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之久的有着镰刀和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徐徐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蓝白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苏联就这样消逝在历史之中了。苏联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亲
列宁,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一直以高度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相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列宁与中国的关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这就是列宁与许多中国人有过亲身接触。据现有史
列宁,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一直以高度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相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列宁与中国的关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这就是列宁与许多中国人有过亲身接触。据现有史
苏联·苏联共产党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缔造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而成为全体苏联人民的党。根据党章,苏联共产党“按照自愿原则吸收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
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党内的斗争1923年3月初,列宁再次发病,失去知觉,不能视事。此后,病情时好时坏,始终未能重返工作岗位,至1924年1月21日溘然去世。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党内连续发生的两次
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莫斯科市郊哥尔克村去世,终年54岁。俄共(布)中央发表了《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书》。23—26日,数十万人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向列宁遗体告别。苏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