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建起跨越大洋的桥梁——尼克松访华
Posted 华
篇首语: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建起跨越大洋的桥梁——尼克松访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建起跨越大洋的桥梁——尼克松访华
建起跨越大洋的桥梁——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一架美国飞机在北京机场缓缓降落。机门打开,走下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夫人一行。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代表中国政府热烈欢迎尼克松总统来访。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双手在相隔了20多年后,紧紧地握在一起。
为了实现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1971年7月9—11日,在中间人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帮助下,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外交政策顾问基辛格博士成功地对中国进行了一次代号叫“波罗”的秘密访问,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第一次会谈,安排好尼克松总统访华事宜。7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东西两个半球同时向世界播出了一条消息:尼克松即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引起了世界的强烈震动。1971年10月22日,基辛格公开地以旅游者的身份,再次前来北京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目的是为尼克松总统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的议程作准备,并讨论在尼克松总统访问结束时将发表的公报的框架。
1972年2月17日,美国当地时间10点35分,应中国政府的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夫人、外交顾问基辛格、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马歇尔·格林等美国政府官员乘坐飞机,离开美国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飞往北京,前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尼克松一行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就在他的住处会见了尼克松总统。两个世界大国的领袖在这里握手,并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友好会谈。
随后,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同美国政府代表就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举行了第一次会谈。1972年2月22日晚,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尼克松总统观看了京戏演出。在访问期间,尼克松还游览了紫禁城,观看了一场体操和乒乓球表演,26日参观访问了杭州。
中美两国政府代表本着“超越分歧、寻求共同利益”的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于1972年2月27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双方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美两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中美双方声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霸权的努力。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总统及夫人一行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乘飞机离开上海回国。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宣布了中美彼此隔绝、相互对立、不相往来的时代已经结束,并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今后不断扩大交往开辟了新的前景。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正常化,是现代世界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世界两大对立的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开始了由对抗走向和平共处、寻求合作的新时代,确立了对世界格局起重大影响作用的、微妙的中美、中苏、苏美之间的三角关系。
相关参考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及《中美上海公报》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霸权地位日趋衰落,它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无济于事,且面临着国内政治经济的严重危机和国外苏联霸权主义的挑战。为此,尼克松上台后,调整了美
核心提示:“特搞笑的错”是在哪天发生的?章含之:2月27号的答谢晚宴上,当时中美公报发布了,我上去给尼克松翻译也不紧张了,结果一放松就出了洋相。尼克松当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近,才1.7万英里。当时他说
尼克松有一个疑惑,访华过程中问毛主席,周恩来会心从旁幽默解答
本文由《天择杂谈》原创,欢迎关注。《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1972年,在中国和美国发展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尼克松作为首位访华的总统被载入史册,同
核心提示:“特搞笑的错”是在哪天发生的?章含之:2月27号的答谢晚宴上,当时中美公报发布了,我上去给尼克松翻译也不紧张了,结果一放松就出了洋相。尼克松当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近,才1.7万英里。当时他说
中国近代历史战火不断,从1927年至1949年,中国解放军部队进行了长达22年艰苦武装斗争,驱逐了无耻的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
二战德日跨洋结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意三国结成法西斯轴心国,从世界东西两个方向,为了达成瓜分世界的野心,开始吹响了战争的号角。其中,日本这个被军国主义深深毒害的国家,对本已孱弱的中国,率先张开了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意三国结成法西斯轴心国,从世界东西两个方向,为了达成瓜分世界的野心,开始吹响了战争的号角。其中,日本这个被军国主义深深毒害的国家,对本已孱弱的中国,率先张开了獠牙,1931年9月
1972年9月,上台执政仅两个多月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何要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匆匆访问中国,并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美国的行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人
1975年12月福特访华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但关系正常化的步伐仍很缓慢,而美台关系却还在发展。福特1974年8月9日接任美国总统后,强调同中国关系的重要性,但把美苏关系放在首位。出于内政外交的需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实力因深陷越战泥潭而遭到很大削弱,国内陷入战后空前的经济、政治危机,国外面临苏联的严重挑战。为扭转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不利局面,尼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