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竟间接死于记者之手 小记者改变大历史
Posted 张作霖
篇首语: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作霖竟间接死于记者之手 小记者改变大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作霖竟间接死于记者之手 小记者改变大历史
人称“东北虎”的张作霖,走过一段弯路,在沈阳城里错误地镇压了一些要响应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但他很快就认清了浩浩汤汤、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组织靠拢,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和统一事业。国奉合作始于1919年。这年秋天,孙中山先生开始和张作霖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直系军阀吴佩孚。双方约定,由北伐军先动手,兵出湖南,与敌决战,再前后夹击。然而,由于陈炯明叛乱和湖南当局的阻扰,结果北伐未能按计划行动,致使东北军在与直系作战中孤立无援而失败
1922年9月,孙中山又修书一封,派汪精卫去东北请兵借饷,老张欣然应允,先后资助北伐军80万元巨款,以及部分武器弹药。在无偿地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的同时,他的思想觉悟还有了进一步提高,多次表示要服从三民主义,主动让权,以实现全国统一,表现出高风亮节的博大胸襟。比如,他的儿子张学良在给党国使者的一封信中说:家父对中山先生“钦服之余,辄有景行行止之叹,权利已早拟退让矣,宁能言此而相争也!”1924年9日4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即于次日举行北伐。一方面,北伐军牵制了曹锟、吴佩孚的行动;另一方面,直奉内部又发生冯玉祥倒戈,奉挥师南下、响应北伐的奉系,仅用1个多月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老张同志随即与冯玉祥、段祺瑞等人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
然而,由于担任中华民国总执政的段祺瑞,要承认几十年来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老张也因为自己的政治立场,不理解联俄容共政策,导致孙先生于12 月4日抵达天津后出现重大的政治分歧,会谈未取得任何共识。“国奉合作”就这样不幸解体。1927年,張作霖同志就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从而实现了他一生中从奴隶到总统的历史性转变。此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山河破碎,为进一步完成国家统一,北伐军遂于1928年沿津浦、京汉、正太铁路全面出击,与奉军展开激战。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与北伐军发生冲突,悍然制造了济南惨案。面对国难,张大帅站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的历史高度,向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发出通电,希望停战言和,准许他“同参政事”,一致对外,“所有国内政治问题, 但期国民有公正之裁决。”
这是老張同志的第二次让权,是又一轮国奉合作的新尝试。然而,这一事关党国的千秋大业,在即将通过讨论的前夕,竟然被一个叫张友鸾的年轻人无意中给搅了局。那么,张友鸾是如何坏了党国大事的呢?此人在南京,不过是记者而已,但那时候的记者,敢捅漏子,政府官员敬畏三分。当时,国民政府由主席谭延恺与两位常务委员李烈钧、蔡元培主持工作,但蔡元培不常上朝,教授嘛,不坐班搞习惯了,把庙堂当课堂了;谭延恺呢?只管大事;所以日常事务都由李烈钧负责,每周一的新闻发布会,这位李常委逢会必到,不时时与记者聊聊天,因而和新闻界的关系搞得很好。
这天,张记者去采访,刚好碰到李常委要外去,两人打过招呼后,李常委喜笑颜开地透露他那里有“好新闻”,但需保密,记者的职业特点立刻使张友鸾穷追不舍。李常委引火上身,被缠得实在走不脱,那些警卫战士怎么也没有当场驱离这些狗仔队,结果他便只好透露当晚开会、要通过张作霖“参政”的重大新闻,并交给他一份“请准许张作霖同参政事”的提案材料,内容大意是北伐胜利在望,总还要付出相当代价,如今张作霖表示悔过,请求言和,应该接纳,准其同参政事,以早日结束战争,进行建国大业。正文下方,则是提案人的签名,他们分别是国府委员,以及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四个集团军的代表。
分手前,李常委千叮咛、万嘱咐张记者:“千万别告诉你的那些同行,说是从我这里得到的,那可就给我找麻烦了!”张友鸾倒没有告诉其他记者,抢新闻还来不及呢,但他却拿着提案,转身直奔附近的阎锡山第三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因为他认为,奉系求和,别人同意,都可以理解,唯独阎锡山和张作霖是多年的生死冤家,怎么也同意和解呢?所以想去找他们了解一下个中原委。第三集团军办事处有两名代表。无巧不成书的是,在提案上签字的刘代表偏偏不在家,而另一位赵代表听记者一问却满脸惊讶,说他根本都不知道这件事。
相关参考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
谢悦原题新闻记者笔饶谁——且看民国记者的搅局作者:谢悦始逢绿鬓春风面,初版白门秋柳时。二十岁人天怕我,新闻记者笔饶谁。多情眷属西厢遇,革命文章子夜披。才气有棱扪不得,岂惟痛饮始吾师。这是上世纪60年代
皇姑屯事件惨状(资料图)从“东北王”到阶下囚,再到“叛将之后”,中国现代史上煊赫一时的张作霖家族如今散布世界各地,甚至互不相识。张氏家族后人依然执著地在寻找着家族故地与历史真相,记者独家专访张作霖之孙
皇姑屯事件惨状(资料图)从“东北王”到阶下囚,再到“叛将之后”,中国现代史上煊赫一时的张作霖家族如今散布世界各地,甚至互不相识。张氏家族后人依然执著地在寻找着家族故地与历史真相,记者独家专访张作霖之孙
民国,是一个战乱的时代,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民国也是一个才子佳人倍出的年代,张学良就是其中一位。张学良人称东北“少帅”,父亲是东北王张作霖,他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一生。1928年6月4日,
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1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皇姑屯事件简介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
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
...、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人精神依然在激...
引言:1928年6月4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炸死了时任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这一事件,直接改变了中日关系的格局,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计划的快速实施。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