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莫斯科和海参崴从此联成一线——俄国西伯利亚铁路通车

Posted 铁路

篇首语: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莫斯科和海参崴从此联成一线——俄国西伯利亚铁路通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莫斯科和海参崴从此联成一线——俄国西伯利亚铁路通车

莫斯科和海参崴从此联成一线——俄国西伯利亚铁路通车

俄国连接莫斯科和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自1891年开工以来,历经13年的艰难修筑,终于1904年7月31日通车,全长7371公里。

这条横越西伯利亚连接乌拉山地区与太平洋沿岸的大铁路,采取双向修筑的办法:1891年5月在海参崴的北方先行动工;翌年7月又在乌拉山麓里雅贵斯克动工。铁路的整个修建工程进行得十分艰难:它横跨许多宽阔的河流;巴喀尔湖附近遇到了陡峭的斜坡;西伯利亚东侧又是一片永冻土地,加之变化多端的大陆反气旋等,使得筑路者历尽了千辛万苦。因而在人迹罕至、气候严酷的跨河架桥作业中,许多囚犯劳动者时起暴动,抗议这苛酷工作。修筑这条铁路的最大障碍是贝加尔湖。1900年俄曾一度准备放弃迂回线的建设,设想以轮船作为湖上输送,但是正在准备对日作战的俄国,考虑到战争的需要,又否定了以轮船作为湖上输送的设想,采取了绕贝加尔湖建迂回线的方案。

巴喀尔湖上的铁路木桥

这条铁路的建筑过程中,俄国又与清朝廷协商,计划将这条铁路穿过中国东北境内,以让这条铁路以更短、更直接的路线抵达海参崴。中国的清朝政府终于同意俄国这个要求,让其通过中国的东北领土,连接了东清铁路。1916年,俄国沿黑龙江北侧通过自己国内的路线,通车到海参崴。

西伯利亚铁路的完成,不仅使俄国在日俄战争期间能够运送更多的兵力抵达远东地区,同时亦促进了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

行驶于西伯利亚的火车的餐车一角

相关参考

日本 日本·1918年8月2日出兵西伯利亚事件

1918年8月2日出兵西伯利亚事件指日本乘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崩溃之机,出兵西伯利亚干涉革命之举。从1918年起,西方列强纷纷出兵西伯利亚。1月18日,日本借口“保护侨民”,派遣两艘军舰到海参崴。5

知识百科 最长的铁路

最长的铁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是西伯利亚铁路,它始建于1891年,前后历时13年,于1904年7月13日正式通车。西伯利亚铁路是俄国为了发展国内经济而修建的。当时的沙皇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然而,这条铁路的修

俄国的历史

简史: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

海参崴的这支俄国舰队,寄托梦想又无力回天 地球知识局

(⊙_⊙)>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NO.832-太平洋舰队>作者:3号>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棉花>海参崴南边沿着海湾而建的主干道上,有一艘

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诀窍是火枪、船只、雪橇和堡垒,以及大量移民

引言相信很多人在看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时,心中总会有一个疑问,即为什么中国没有拿下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那段历史。俄国领土的大扩张,始于伊凡四世加冕

清代磨刀石卡伦雁过拔毛,卡官穷凶极恶,当年闯关东就是这么难

(文/陈达)磨刀石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近郊,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无名小镇,上世纪初俄国建设中东铁路时,在此设有火车停靠站,因自俄罗斯海参崴站起到该地为第十站,乃留有「”十站”的旧称。(磨刀石站)聂士

军事万花筒 海参崴

   海参崴   海参崴本是中国领土,因港内盛产海参而得名。1860年沙俄侵略中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从此海参崴就

“沙皇”的由来

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在莫斯科举行宏大的加冕仪式,自称“沙皇”。从此,“沙皇”就成为俄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沙”是由拉丁文“恺撒”一词转音而来的,“沙皇”就是“恺撒大帝”的意思。可见,当时的

中国历史 大连

1860年(清咸丰一十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夺得海参崴,并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且把它作为俄国太平洋舰队锚泊的军港、沙俄在远东的重要侵略基地。但海参崴1年中

如果俄国没有占领西伯利亚,那现在西伯利亚会属于谁

历史上西伯利亚是一片地广人稀的蛮荒之地。整个西伯利亚有1500多万平方公里,却只有20万原住民。1598年,伊凡四世灭西伯利亚汗国,并在1636年把整个西伯利亚收入囊中。如果俄国没有占领西伯利亚,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