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幕后外交的“杰作”——苏德签订《拉巴诺条约》
Posted 条约
篇首语:知识贵在质,不在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幕后外交的“杰作”——苏德签订《拉巴诺条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幕后外交的“杰作”——苏德签订《拉巴诺条约》
幕后外交的“杰作”——苏德签订《拉巴诺条约》
1922年4月10日开幕并历时月余的热那亚会议虽无成果,但会外签订的苏德《拉巴诺条约》却是令人瞩目的,它堪称幕后外交的杰作。
早在热那亚会议召开之前,列宁就已给苏俄代表团定下了策略。他指示代表团:我们是以商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去热那亚,要去争得和平和恢复经济的条件;如果在会议上达不到这个目的,那就在会外达到。所以,苏俄代表团在去热那亚的途中,先行去了柏林,抢先同当时处境特殊而艰难的德国达成协议,保证在热那亚会议期间紧密联系。在热那亚,德国代表团备受欺凌,丢尽了全部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还背上了沉重的战争债务。当时的德国,国内经济崩溃,急需获得苏俄的原料和市场。而对热那亚会议的失望又更加促使他们主动接近苏俄代表。这时,苏俄代表团提出继续苏德在柏林开始的谈判。4月16日凌晨,苏俄代表打电话给德国代表,邀德方代表于当日午时到拉巴诺郊野重开谈判。德国代表慌忙起床,召集“睡衣会议”,并报柏林总统府:这里的局势迫使我们必须单独去与苏俄签订协定。
16日下午6时,苏德签订《拉巴诺条约》。条约规定:两国相互放弃赔偿军费及战时的损失;德国撤回对苏维埃国因颁布国有化法令而提出的财产要求;恢复两国邦交和在最惠国原则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等。这是苏俄获得的一个重大外交胜利,它表明苏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了新的突破。在随后的两年里,西方大国也相继承认了苏俄政府。
相关参考
"革命妥协」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打破帝国主义包围,粉碎帝国主义阴谋的革命妥协」,「它与列宁主义的外交原则:既考虑苏联的国家利益又考虑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利益是不相违背的」(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1939年初,欧洲局势日趋紧张,苏联为防止世界大战的爆发,自3月起与英国和法国进行外交接触,就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制止德国侵略的问题进行商谈。4月15日,三国
“高度现实主义”的交易——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为了各自的安全目的,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0年代后期,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相继登台,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战争道路。1936
热那亚会议的召开与拉巴洛条约的签订1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召开了国际经济会议,讨论“复兴欧洲经济问题”。这是一次大战后欧洲所有国家都参加的一个规模空前的盛会。除欧洲国家外,日
可以说,晚清的历史离不开李鸿章的大名,他堪称时代重臣,又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史料记载,他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
1922年4月16日《拉巴洛条约》签订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与苏俄在商讨战争赔款、苏俄对外国企业没收及对外贸易专营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上陷入僵局。
列强争霸巴拿马地峡——美巴签订《海—瓦利拉条约》巴拿马地峡位于北美和南美之间,连结南北大陆,形成阻隔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天然大坝。它扼守南北美大陆和两个大洋的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战略价值。由此
《拉巴洛条约》苏维埃俄国和德国政府于1922年4月16日签订的双边协定,全称《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因在意大利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故名。在热那亚会议期间,苏俄代表团遵照列宁指示
历史人物 里宾特洛甫简介 里宾特洛甫生平 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中文名: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外文名:UlrichFriedrichWilhelmJoachimvonRibbentrop 国籍:纳粹德国 出生地:韦塞尔www
1939年8月底日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反应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由于德国在同苏联签约前没有同轴心国其他国家协商,从而加深了轴心国集团内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