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为何让魏惠王杀掉公孙鞅 公叔痤为何举荐公孙鞅
Posted 魏惠王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又为何让魏惠王杀掉公孙鞅 公叔痤为何举荐公孙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又为何让魏惠王杀掉公孙鞅 公叔痤为何举荐公孙鞅
公孙鞅是谁呢?其实这个叫法,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一说商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错,公孙鞅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秦孝公时期,为了强大秦国,秦孝公发布了招贤令,各国人都可以来应招。公孙鞅受到招贤令的吸引,从魏国来到了秦国,并通过自己的才学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改革,令秦国跨越了大大的一步,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和魏国、齐国比肩。
可是,招贤令上说,谁要是能够让秦国变得强大,秦孝公就赐给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无数的财宝。公孙鞅被地位和权势所吸引,说明他在来到秦国以前,在魏国并无权势,也不富裕,所以才想要到秦国谋发展。魏国早就经历过了变法改革,李俚变法后,魏国成为了战国之首,国家实力至强。那时候,不只是魏国,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人才,为了招揽人才,他们还在家中养了很多食客。这些食客都是家里情况不好,但是又有些才能的人。既然魏国已经十分强大,又怎么可能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呢?更何况是有大才的公孙鞅,一定会受到重用的。可偏偏公孙鞅在魏国待了许多年,愣是没有受到魏惠王的重用。
公叔痤就是公孙鞅前程的绊脚石,但同时也是提拔了公孙鞅的人。对于公叔痤这个人,我只能说,他身为魏国相国,却因为一己私心,让魏国流失了许多的大才,他犯的过错无法弥补。
在魏国的前相国孟尝君田文死后,公叔痤接任了田文的位置,成为了魏国相国,位高权重。公叔痤本人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否则也不会坐上相国的位置,迎娶了白富美魏国公主,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当年吴起还在魏国,齐国孟尝君田文跑到魏国来,还担任了魏国的相国的位置。田文只是因为拥有三千食客而闻名于世,他对人才很大度,不问出身不问才能的作用大小,总之,只要你有才,找到孟尝君,他就会收留你。可是,在魏国魏武侯时期,吴起也是一个名声很大的人,他军功卓著,在文治和武将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是魏国最有实力担任相国的人。田文占了相国的位置,吴起还曾不满田文,而找田文谈话,质问田文有何实力担任相国。不过最终的结果是,吴起被田文说服了,认为田文的确比他更适合魏相的位置。
公叔痤担任魏相以后,担心吴起像对待孟尝君田文那样,害怕吴起抢占自己的魏相职位,就想了一个办法赶走吴起。他的一个仆人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请求魏武侯将公主嫁给吴起,留住吴起这个人才。想要将一个人踩扁,最好的办法是先将他高高捧起,然后重重摔下,这就叫做“捧杀”。公叔痤故意让吴起看到魏国公主侮辱身为魏相的他,让吴起拒绝了魏武侯的建议,魏武侯从此就认为吴起有二心,不再信任吴起。吴起被免职,离开了魏国。
赶走吴起后,公叔痤又遇到了他仕途上的第二个大敌,这个人就是公孙鞅。他知道公孙鞅有才能,而且还是大才,但是他又害怕公孙鞅受到魏惠王的重视,抢夺了自己现在的地位,就不敢重用公孙鞅,只是让公孙鞅担任了魏国的中庶子职位。
魏惠王统治的第九年,公叔痤身体不行了,病得厉害,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是放心不下公孙鞅这个人。他知道公孙鞅有影响和改变魏国的实力,如果不能重用就要杀掉。他向魏惠王举荐了公孙鞅,并告诉魏惠王,公孙鞅是个有大才的人,希望魏惠王一定要重用他。
但是魏惠王似乎并不在意公叔痤的话,他觉得公叔痤这是病糊涂了,否则为什么早早不向他举荐,反而病重的时候才说呢?魏惠王不相信公叔痤的话,正准备离开,公叔痤又开口说:“大王若是不重用公孙鞅的话,还请听我一句劝告,不用公孙鞅便杀掉公孙鞅!”魏惠王听了以后,更加肯定了公叔痤这是已经病傻了,敷衍几句后就离开了。他不知道,公叔痤是顶着多大的勇气才说出这番心底话,魏惠王就这样错过了一个人才。
历史人物 公叔痤为何举荐公孙鞅
公孙鞅是谁呢?其实这个叫法,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一说商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错,公孙鞅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秦孝公时期,为了强大秦国,秦孝公发布了招贤令,各国人都可以来应招。公孙鞅受到招贤令的吸引,从魏国来到了秦国,并通过自己的才学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改革,令秦国跨越了大大的一步,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和魏国、齐国比肩。
可是,招贤令上说,谁要是能够让秦国变得强大,秦孝公就赐给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无数的财宝。公孙鞅被地位和权势所吸引,说明他在来到秦国以前,在魏国并无权势,也不富裕,所以才想要到秦国谋发展。魏国早就经历过了变法改革,李俚变法后,魏国成为了战国之首,国家实力至强。那时候,不只是魏国,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人才,为了招揽人才,他们还在家中养了很多食客。这些食客都是家里情况不好,但是又有些才能的人。既然魏国已经十分强大,又怎么可能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呢?更何况是有大才的公孙鞅,一定会受到重用的。可偏偏公孙鞅在魏国待了许多年,愣是没有受到魏惠王的重用。
公叔痤就是公孙鞅前程的绊脚石,但同时也是提拔了公孙鞅的人。对于公叔痤这个人,我只能说,他身为魏国相国,却因为一己私心,让魏国流失了许多的大才,他犯的过错无法弥补。
在魏国的前相国孟尝君田文死后,公叔痤接任了田文的位置,成为了魏国相国,位高权重。公叔痤本人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否则也不会坐上相国的位置,迎娶了白富美魏国公主,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当年吴起还在魏国,齐国孟尝君田文跑到魏国来,还担任了魏国的相国的位置。田文只是因为拥有三千食客而闻名于世,他对人才很大度,不问出身不问才能的作用大小,总之,只要你有才,找到孟尝君,他就会收留你。可是,在魏国魏武侯时期,吴起也是一个名声很大的人,他军功卓著,在文治和武将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是魏国最有实力担任相国的人。田文占了相国的位置,吴起还曾不满田文,而找田文谈话,质问田文有何实力担任相国。不过最终的结果是,吴起被田文说服了,认为田文的确比他更适合魏相的位置。
公叔痤担任魏相以后,担心吴起像对待孟尝君田文那样,害怕吴起抢占自己的魏相职位,就想了一个办法赶走吴起。他的一个仆人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请求魏武侯将公主嫁给吴起,留住吴起这个人才。想要将一个人踩扁,最好的办法是先将他高高捧起,然后重重摔下,这就叫做“捧杀”。公叔痤故意让吴起看到魏国公主侮辱身为魏相的他,让吴起拒绝了魏武侯的建议,魏武侯从此就认为吴起有二心,不再信任吴起。吴起被免职,离开了魏国。
赶走吴起后,公叔痤又遇到了他仕途上的第二个大敌,这个人就是公孙鞅。他知道公孙鞅有才能,而且还是大才,但是他又害怕公孙鞅受到魏惠王的重视,抢夺了自己现在的地位,就不敢重用公孙鞅,只是让公孙鞅担任了魏国的中庶子职位。
魏惠王统治的第九年,公叔痤身体不行了,病得厉害,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是放心不下公孙鞅这个人。他知道公孙鞅有影响和改变魏国的实力,如果不能重用就要杀掉。他向魏惠王举荐了公孙鞅,并告诉魏惠王,公孙鞅是个有大才的人,希望魏惠王一定要重用他。但是魏惠王似乎并不在意公叔痤的话,他觉得公叔痤这是病糊涂了,否则为什么早早不向他举荐,反而病重的时候才说呢?魏惠王不相信公叔痤的话,正准备离开,公叔痤又开口说:“大王若是不重用公孙鞅的话,还请听我一句劝告,不用公孙鞅便杀掉公孙鞅!”魏惠王听了以后,更加肯定了公叔痤这是已经病傻了,敷衍几句后就离开了。他不知道,公叔痤是顶着多大的勇气才说出这番心底话,魏惠王就这样错过了一个人才。
相关参考
公孙鞅是谁呢?其实这个叫法,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一说商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错,公孙鞅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秦孝公时期,为了强大秦国,秦孝公发布了招贤令,各国人都可以来应招。公孙鞅受到招贤令的吸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和公孙鞅,后来因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商鞅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
公叔痤是战国时候魏国的相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公元前284年,燕、秦、韩、魏、赵五国合纵伐齐,齐国差点亡国。这当中魏国之所以会发兵,还要归功于齐国的一位位高权重的贤德之人,这个人就是孟尝君田文
公叔痤是战国时候魏国的相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公元前284年,燕、秦、韩、魏、赵五国合纵伐齐,齐国差点亡国。这当中魏国之所以会发兵,还要归功于齐国的一位位高权重的贤德之人,这个人就是孟尝君田文
商鞅变法商鞅本名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远亲。他少年时期就喜欢刑名之学,后来当了魏国相国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知道他很有才干,但一直没有机会提拔他。后来公叔痤生病,魏惠王来探病,说:“你的病如果有个三长两短
主张严刑峻法的公孙鞅,也很会指挥打仗。前352年,他升任大良造后,率兵围攻魏旧都安邑,安邑降秦。前340年,公孙鞅又率大军攻魏,魏惠王派公子卬御敌,结果被公孙鞅用计谋活捉了魏军主将,秦军再次大胜,魏惠
商鞅变法 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作过魏相公叔痤家臣。后来公叔痤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商鞅,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些时候,商鞅学习了法家的理论和思想,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是个小心眼的人,他最嫉妒比他更有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