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一场令人深思的政治思想斗争——中国开展反右派斗争

Posted 分子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一场令人深思的政治思想斗争——中国开展反右派斗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一场令人深思的政治思想斗争——中国开展反右派斗争

一场令人深思的政治思想斗争——中国开展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为反击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而发动的一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5月6日又发出《关于继续组织党外人士对党政所犯错误缺点展开批评的指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各地各级党组织都开展整顿工作作风运动,并采取各种形式,请党外人士对党政工作提意见。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于5月15日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指出现在应当开始注意批判修正主义。6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亲自起草了《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指示》说,一些不好的资本家、不好的知识分子及社会上的反动分子正在向工人阶级及共产党猖狂进攻,要推倒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各省市级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指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谴责极少数右派分子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民革、民盟、农工民主党、民进、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纷纷召开会议,批判右派言论,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7月,中共中央在青岛开会,部署反右派斗争。毛泽东发表《1957年夏季的形势》,要求再用几个月的时间“深入挖掘”右派分子。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继续深入反对右派分子的指示》,指出运动“一方面正在向地县两级展开,一方面又必须在中央一级和省市自治区一级各单位深入地加以挖掘”。由此,斗争扩大化也就严重地发展起来。

交通部干部批判部长章伯钧

反右派斗争开始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并没想到要抓后来那样多的右派分子。可是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深入,头脑就越来越热。6月26日,中央估计:“全国暴露出的企图复辟的右派分子,已经是数以千计。”6月29日,中央根据北京34所高校和几十个机关中需要在各种范围点名批判的“极右派”约有400人左右的数字,估计这种人“全国大约有4000人左右。”7月9日,中央又通报说:“反右派斗争正在深入,准确的右派骨干名单扩大了一倍,全国不是4000人,而是大约8000人。”9月2日,中央统计“已发现党内右派分子3000余人。”11月10日,中央批准的一份报告中说,至10月14日统计,中央国家机关中“共有右派分子4837名,占参加运动总人数的2.75%。”1958年4月6日,毛泽东在汉口会议上说,全国有右派30万。后来不久,又说有40余万人。1959年的中央文件说“约45万人”。但是,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查统计,实际上全国共定了右派分子552877人。至1980年共改正了54万余人(其中有些是从宽处理的),余下的人是维持原案不改和尚须陆续甄别的。可见扩大化程度之严重。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错误地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把许多正常的、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当作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因而对许多人进行了错误的批判和斗争。

相关参考

一场狗血的政治斗争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为蜀汉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南阳人魏延,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大英雄。他禀性刚烈、率真招忌,没有死在铁马秋风的百战险地,却横死于本部营垒阴谋争权构陷的明枪暗箭

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925-1926年)

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925-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界开展了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国家主义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是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国家主义对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

晋国动荡曲沃代翼,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延续数代的争斗

晋国动荡曲沃代翼,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延续数代的争斗春秋时期不仅各国之间相互攻伐,就是诸侯国自己内部也是时常有政权更迭之事发生,而曲沃代翼就发生在晋国的一场政权更迭,这件事历时颇久,又是发生在

一场独尊儒学的政治斗争 汉武帝“巫蛊案”另解

张汤,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因为治陈皇后、淮南王、衡山王谋反之事,得到武帝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着作。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

党中央开展的三反的运动性质是什么

“三反”运动的性质三反运动是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家机关和企业这两个领域中开展的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反腐败斗争。这场政治运动发生于建国初期,从1951年12月至1952年6

历史百科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益高涨——印度开展第二次非暴力抵抗运动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益高涨——印度开展第二次非暴力抵抗运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印度亦被波及,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批失业,农民和手工业者朝不谋夕,在饥饿线上

用军事来为政治斗争而服务的战争 艾陵之战

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联合鲁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场重要的战役。艾陵之战同时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庞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在战争的历史上使用预备队较早的战役之一,之后这种预备队的作用也被历朝历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进行反共摩擦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加紧进行了反共的步伐。在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下,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三反五反运动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三反五反运动建国初期在国家机关、部队和国营企业等单位中开展的“三反”斗争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的“五反”斗争的通称。1951年底,中央人民政府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国家机

对于复古派的斗争和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分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的深入和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展开,使国内封建势力深为忧惧。因此,当新文学由文学革命进而开始倡导革命文学的时候,文化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也更为激烈。在政治上,代表封建势力并与帝国主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