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家庭”和“命名”制度是怎样的
Posted 拉祜族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拉祜族的“家庭”和“命名”制度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拉祜族的“家庭”和“命名”制度是怎样的
近代拉祜族的家庭有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和双系大家庭两种类型。到20世纪50年代,双系大家庭在澜沧县的糯福、孟连县的南雅、勐海县的布朗山及耿马县的富荣等地还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其家庭成员为一对夫妇及其三四代后裔,包括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女婿等。在大家庭内,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一个小家庭,各小家庭共居长屋内,人口从40人到100人不等。大家庭由辈分最高的男女老人担任家长,男家长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组织生产,主持宗教祭祀,调解内部纠纷,参与村寨公共事务的处理。女家长主要负责安排家庭副业,主持全家的粮食开支。儿女婚事由男女家长协商处理。大家庭共同生产收获的粮食归全体成员所有,牲畜亦属共有,但各小家庭自己从事副业所得归己所有。有的大家庭内部各小家庭之间已出现贫富分化。大家庭分家,共居长屋的子女均可分得一份,赡养父母的长女或幼子,除应得的一份财产外,还可继承父母的房屋。已到妻方居住的儿子和嫁到男方家的女儿均不得回来参与财产的分配。各小家庭,父亲的财产传儿子,母亲的财产传女儿。
父系小家庭是拉祜族主要的家庭形态,其成员一般包括父母和子女两代,长女或幼子成婚后与父母同住。由于这种小家庭是在明、清以来双系大家庭解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或多或少仍残存着一些母系特点,如男子从妻居,女儿可继承财产等。但世系是严格按父系计算的。
拉祜族的命名制度
婴儿生下第三天即行命名。拉祜族的男子名均有一“扎”字,女子名均有一“娜”字。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按出生日之生肖属相取名,如属龙日出生的男孩叫扎倮,女孩叫娜倮;属虎日出生的叫扎拉或娜拉。(2)按出生时间、出生顺序取名。如早上生的叫扎体、娜体,晚上生的叫扎迫、娜迫,老大叫扎儿、娜儿,老么叫扎列、娜列。(3)根据婴儿的体格特征职名。如身材瘦小者叫扎依、娜依。(4)父(母)子(女)连名。连名方式为父名+欲取名+八(父亲之意),母名+欲取名+月(母亲之意)。如属龙日出生的男孩可取名为扎四波扎倮八,其中的“扎四波”即为父名。此外,还可用长辈的名字取名,依出生时听到的声音取名等等。孩子上学后取学名,但学名只在学校里使用,在家里仍用原名。近年来,出现了原名与学名连用的现象,且越来越普遍,如扎四·李建华、扎给·黄新民、娜儿·罗瑞英等。这种连名也可倒置。
相关参考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严禁与外族通婚,近代以来这一限制逐渐放宽。部分地区允许姑舅表及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恋爱自由。一般在16岁左右即可参加“串姑娘”活动。“串姑娘”有两种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严禁与外族通婚,近代以来这一限制逐渐放宽。部分地区允许姑舅表及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恋爱自由。一般在16岁左右即可参加“串姑娘”活动。“串姑娘”有两种
在农业生产中,每个男成员都能凭经验选择适合生产的森林和上地。伐木时,先将树于下部砍断一半,然后再矿上部,利用上部压力把树压断。巨大的树则先要站在呈“A”形的梯子上砍。伐木砍树的时间,普遍在秋收以后。次
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拉祜族人口已达到44.76万人,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地区。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依照本民族的意愿,把“拉祜”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
(一)饮食食物分生食和熟食两种。熟食主要是烤和煮。过去和现在均有吃烤肉的习惯,用两根竹棍把涂有盐和香料的肉夹在中间,放在火塘边慢慢烤黄、烤香、烤脆后吃。玉米和旱谷都用木杵臼舂捣。1949年前只是个别人
拉祜族源於甘肃、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後向南迁徙,在战国时就已经在云南境内活动。在不断的迁徙和与其他民族交往中,逐渐创造出了属於自己的舞蹈文化。拉祜人民喜爱歌舞,世世代代都把歌舞作为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重
哈萨克族的家庭为严格的父系家长制。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较高权力,但家内事务一般是尊重妇女意见。哈萨克族婚姻是终身的,婚约一经缔结,不许随便解除。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夫妻离异子女全部归于男方。若是丈夫主动提出
拉祜族人口30余万(1982),主要聚居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及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双江县、西双版纳山区。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1957年改革和推广了拉祜新文字。拉祜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包
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入赘,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解放后,特别
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在节日集会或有的祭祀活动时,均跳此舞。拉祜族与同属氐羌族群的彝族一样,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的象征。芦笙舞的动作,除有少数为祭祀活动时的特有动作外,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