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边的经典战役 宋代名将王韶奔袭露骨山

Posted 宋朝 北宋 名将

篇首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定边的经典战役 宋代名将王韶奔袭露骨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定边的经典战役 宋代名将王韶奔袭露骨山

山展现给人们的总是沉默的一面,默默无言,将许多往事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等待着人们的追寻。露骨山就是如此!

900多年前的北宋,一场堪称那个时代巅峰之作的远程奔袭战就在露骨山中上演。究竟是谁,上演了如此精彩的一幕,掀开大山的迷雾,将看到怎样的真相呢?

恐怖之名

露骨山在渭源县南部和漳县交界处,山体呈白色,如同露出骨头,故名露骨山,主峰海拔3941米。清人吴镇曾经写道:“生成傲骨永如斯,露出堂堂太白姿。遥望山巅频积雪,登临路径犹崎岖。盘桓耸石拖寒雾,磊落雄峰卷洁池。不改千秋朴素态,常留后世共称奇。”

的确,露骨山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也正是他的奇特之处。由于露骨山位于农耕和游牧文明交汇地区,在战争频发的年代,这座山在军事上有着难以取代的价值,它不仅是漳县的制高点,也是定西的制高点。据说,站在露骨山的高处,天气晴好时,人们能看到“三州六县”,究竟是哪几个州县呢?有人说是漳县、岷县、渭源、卓尼、陇西、康乐六县,过去这几个县曾先后分属岷州、洮州、熙州(今临洮)、河州、甘南州等地,故而有此一说。我想显然所谓“三州六县”是民间的一种综合的说法,不必细究了。山有多高呢?一句民谚说得好“漳县有个露骨山,比天还高三尺三”,实际上民谚中形容各地的建筑、山峰的高度时都用“三尺三”这类词句。

露骨传奇

难行的道路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层层云雾遮挡了它的本来面目。在山脚下眺望许久后,怏怏而回。路上,我们依然能看到,露出巨石,看上去就像裸露在地面上的白骨。山石裸露如同白骨,露骨山因此而得名。

关于山的得名,当地还流传着几个民间传说,其中一个传说说,唐僧取经时曾路经此地,孙悟空在此地和白骨精发生大战,白骨精死后,就化为森森白骨,乡亲们就把它叫做露骨山。不过,这种说法流传范围不广。还有一个说法是露骨山的得名和扶苏有关。传说露骨山的主宰之神是雪山太子,他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当时,由于赵高暗害,在露骨山一带同匈奴作战的秦军,弹尽粮绝后战死。将士们死后,白骨就化为白色山石,扶苏和妃子则升仙而去,山因此而得名露骨山。

这些民间传说的背后,显示着露骨山曾经是古战场,故而才有这样的故事。

雨雪阻路,无奈中只好回转。漫漫岁月中一场场大战在这里发生。明代诗人曾写道:“露骨山前月色高,夜闻胡骑在临洮。将军为挂平羌印,独倚长虹看宝刀。”爆发在露骨山下的大战,以王韶发动熙河之役而闻名。

王韶是江西德安人,考取进士后,曾任过司理参军,后来,客游陕西,采访边事。经过他的亲自调查,对活动在河湟地区的吐蕃部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看出了当时,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战略决策,于是,在熙宁元年上《平戎策》三篇。可见,王韶也是位善于审时度势的人物。《平戎策》的大概意思是,要制服西夏,就要先收复河湟地区,从而包围西夏,首当其冲的是以恩信招纳沿边诸族,收复洮河兰鄯等地。

宋神宗在熙宁元年(1068年),朝廷派遣王韶筹划克复洮水流域,建置熙河路,这场大战史称熙河之役。这是安史之乱后,三四百年来,中央政府的目光再一次审视这块土地,尽管北宋政府真正统治这块地方不足百年,熙河之地大部分就为金人所占据了。

王韶之战

王韶收复熙河之战,人们已经说过很多了,而穿越露骨山之战却鲜为人知。这是一场精彩的大战,发生在熙宁六年,此时,王韶已经完成了对渭源的控制,同时获得大批吐蕃人拥护,进而占据了熙州(今临洮)。其实,王韶收复临洮之战,就是一场奔袭之战,这似乎是穿越露骨山之战的演习。当时,王韶命人在竹牛岭路虚张声势,而暗中派遣精锐绕过武胜(临洮),同瞎征(吐蕃部族大首领)部将瞎夔等人,一场激战之后,大破这些吐蕃部族,乘胜在武胜建立了镇洮军,后来更名镇洮为熙州,朝廷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王韶任知州。此时,河州、洮州、岷州等地尚未收复。熙宁六年春天,王韶以熙州为根据地向洮河以西推进,收取河州。这年八月,一些吐蕃部落降而复叛,王韶率军镇压时,瞎征却乘机占据河州。王韶再次挥军西进,进破诃诺木藏城(今广河县城),开始穿越露骨山的行动。

露骨山森林茂密,道路极其狭隘,许多地方甚至无法骑马而行。当时,王韶他们下马徒步而行,费尽艰险成功穿过露骨山,这时瞎征留守在河州的部众,尾随王韶大军,结果被击败,王韶再次收复河州。随后,王韶挥军,长途奔袭连拔宕、岷二州,叠、洮部族皆以城附。这次长途奔袭,王韶大军和后方失去联系几十天。当时朝廷内部人心浮动,弹劾者众多,只有王安石坚信不移。可以说,这场奔袭也是影响王安石相位是否稳固之战,如果失败王安石的相位自然不稳。幸好,王韶精彩完成了这次长途奔袭,五十余天中行军1800里,收复五座州城,斩首数千级,获牛、羊、马以万计。至此,王韶完成了他的最后之战,第二年王韶就被调入朝中。王安石在朝堂上的威信也达到了顶峰。

这场奔袭是规模宏大的熙宁之役的一个小插曲,但翻开宋史这场远程奔袭,却是极为精彩的一战,而对于露骨山而言,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不过值得人们重视的是,对于露骨山人们认为有两处,一处便是此地,另外一处在临夏的白石山。对于学术上的争论我们就没有必要过多参与了。我们只要知道,900多年前的宋代,露骨山中曾经爆发过一场大战。宋军在名将王韶指挥下完成了穿越露骨山的壮举,为积弱的北宋,涂上了些许勇武和阳刚的色彩。

一座山,一座令人森然的大山,就此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

相关参考

隋朝历史 北宋名将王韶性情刚直到,连晋王杨广也不敢随便放肆

王韶,字子相,生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王韶少年时期,就雅正而有奇节,受到乡里有见识的人的称赞。在北周时,王韶屡立军功,官至车骑

北宋最精锐的西军其战绩和命运如何

这是本人原创的一篇描写宋朝西军的深度文章,全景式讲述西军创立、名将、战役、战绩、衰亡,为西军画像,再现与宋朝同命运的西军的落日余晖,西军壮哉。创作不易,欢迎转发、评论、订阅!上一篇:金戈铁马:北宋王韶

张世杰和崖山海战故事 宋代名将张世杰的成就

张世杰简介上提到张世杰是涿州范阳人,即当今的河北范阳。张世杰是宋代末年的抗元名将,也是个民族英雄。年少的时候,跟着张柔戍守杞州,因为有了犯法的行为,所以逃到了宋州,进入淮兵,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阮思聪

张世杰和崖山海战故事 宋代名将张世杰的成就

张世杰简介上提到张世杰是涿州范阳人,即当今的河北范阳。张世杰是宋代末年的抗元名将,也是个民族英雄。年少的时候,跟着张柔戍守杞州,因为有了犯法的行为,所以逃到了宋州,进入淮兵,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阮思聪

中国历史上,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最为经典的是哪个战役

高手之间的对战,拼的是智慧、是决心、更是意志力,倒不见的需要面对面相搏。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与名将之间的对决战役很多,像孙膑和庞涓、曹操和袁绍、韩信和刘邦、粟裕和杜聿明等等。但是如果要在这些战役中挑出一

历史人物 马卡洛夫简介 沙俄海军名将马卡洛夫的经典战役 马卡洛夫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斯捷潘·奥斯波维奇·马卡洛夫  国籍:俄罗斯帝国  出生日期:1849年  逝世日期:1904年  职位:俄罗斯著名海军将领俄罗斯太平洋分舰队司令官www.cha138.com  经典战役

唐初定边名将张仁愿:再次遏止突厥的北地长城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

唐初定边名将张仁愿:再次遏止突厥的北地长城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

历史人物 北宋名将杨业的经典战绩 雁门之战中的杨无敌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此关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鸿雁南飞之时,也须从双峰之间通过而得名,以喻双峰之高、地势之险。如果说金庸作品终究是小说家言,发生在雁门关下的那段故

王寀,《宋史·卷三百二十八》里王韶(子厚、寀)传关于王寀的记载

浪花宋王寀中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浪花》是宋代诗人王寀(cǎi)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一江秋水,万里晴空,笛声悠扬,为浪花铺设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后两句先欲擒故纵,想象奇特,”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