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胡兰畦列其中 黄埔军校唯一的一批女学员
Posted 胡兰畦
篇首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赵一曼胡兰畦列其中 黄埔军校唯一的一批女学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一曼胡兰畦列其中 黄埔军校唯一的一批女学员
大多数人都知道赵一曼是女英雄,但知道她是黄埔军校学员的,恐怕就不多了。中国妇女解放史上,应留下她们光辉的名字。
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黄埔岛上,毅然创办了一所新型的革命军事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创办初期的黄埔军校,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为指导,培养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一大批著名的军事政治人才。军校进行了两次对反动军阀的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随后又开始了北伐。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便在武汉筹建了一个500多人参加的政治训练班,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校址设在武昌长街两湖书院旧址(现武昌区解放路中段、彭刘杨路交叉口附近)。1927年初,分校开始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招收学员,并决定开始招收女学员。招收女学员的消息在当时的一些报纸刊登后,各地女青年报名相当踊跃,最后经过严格的审查,只录取183人组成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学员队。加上由湖南学兵团并入的30名女生,女生队总数为213人。这些女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但以湖南、湖北和四川人居多。她们当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女学员中未婚者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已婚者,还有的已经当了妈妈,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来看,大都参差不齐,基本上是“爱国有心,知识不足”。其当时当兵的动机大多是为了脱离封建家庭的压迫,找寻新出路。
1927年2月12日,武汉分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213名女生同男生一样,着深灰色制式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打着绑腿,并肩站立,一个个飒爽英姿,显得格外精神。就这样,黄埔军校的第一批、也是唯一的一批女学员在当时的历史和背景下诞生了。女学员队下设3个中队,9个区队,每个区队3个班。女学员队设有队长、政治部主任,中队设有指导员,区队设有区队长。女学员队队长是郑奠邦,政治部主任是施存统;3个中队的指导员分别是彭漪兰、钟复光、唐维淑;区队长有杨伯珩、张麟书等。分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对女生队负责人说:“办女生队阻力很大,丁惟汾(国民党右派)等人反对,封建势力拼命阻挠,守旧的人也不赞成。我们党下决心要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毕业后参加领导中国妇女翻身解放的斗争。你们的责任重大,你们要努力呀!”
赵一曼这些女学员在校期间,住在靠近校本部的另一个宿舍,单独有大门出入,单独占有课堂、食堂、操场等。女学员一律留短发,穿深灰色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与男学员装束不同的是:打黑色绑腿,军服双袖缀上红色字母“W”标记,并配发短枪。军校纪律严格、节奏紧张,军号一响,学员们就得马上起床、穿衣、梳洗,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犹如“豆腐块”,摆在木板床中央,10分钟收拾完毕后进行操练。她们从早上5时半起床,直到晚上9时半睡觉,每天8堂课,中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其课程与男学员一样,主要分为军事和政治两大类。军事课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训练,还到蛇山“打野外”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等,军事操练相当艰苦,以致于有些女学员操练完上楼时提不起脚来,一些年龄偏小的女学员还累得哭了鼻子;政治课内容相当丰富,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校方还经常邀请一些著名的进步人士或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到校讲课或讲演,毛泽东、郭沫若、陈独秀、宋庆龄、董必武等都到校做过报告或讲演。课余时间,学校还经常组织女学员到社会上进行宣传,并执行一些勤务工作,这是男学员根本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正当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时,蒋介石一方面指使粤、桂、川、黔军阀分三路进攻两湖,另一方面勾结反动军官为内应。蒋介石唆使夏斗寅叛变,勾结四川军阀杨森,企图里应外合颠覆武汉国民政府,以达到其消灭革命力量的目的。而武汉当时仅有卫戍司令叶挺的一师兵力,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叛军很快到了离武昌只有三四十里的纸坊,形势迫在眉睫。
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迎击叛军的进攻,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军校女生队编为政治连,分为救护队和宣传队,分别隶属军医处和政治部,并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这213名娘子军,和男兵一样,全副武装,沿途张贴标语,自编歌谣,向群众宣传,调查情况。咸宁是叛军夏斗寅洗劫过的地方,群众一看见武装的军队来了,吓得四处逃窜。女生队就抓紧时机,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经过反复宣传,革命军终于受到群众的理解和爱戴。妇女们主动给革命军送茶、送水。“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她们个个勇敢,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女生队学员“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女学员谢冰莹在途中写下的《从军记》,轰动全国。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班师回校后,取消中央独立师番号,仍恢复武汉分校的名称和建制,但是“学生中的那种激昂气概似乎没有消失”。1927年7月,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发表声明反共,一些进步的领导人脱离武汉政府。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提前结业,每个学员发一张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证书。213名女学员除极个别学员被送到苏联学习外,大部分都被分到叶挺和张发奎的部队,也有不少人回到家乡,有的从事地下工作,有的后来又辗转找到了革命队伍,也有的消极落伍了。但黄埔军校也涌现出了赵一曼、胡兰畦、谢冰莹、宋绮云、胡筠、曾宪植、黄杰、张瑞华、危拱之等一大批巾帼英雄。
应该承认,这些黄埔军校的唯一一批女学员,以她们自己崇高的革命志向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今天的广大女性树立了榜样。正如徐向前元帅后来为这些女兵题词所说的那样,她们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支坚强队伍,妇女解放运动的模范”!
相关参考
...堂合著的《武汉黄埔女兵》在汉首发。创建于1926年10月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几个月后更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这所学校通常被后人称作武汉黄埔军校,在它不到一年的办学历程中,破天荒的招过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女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袁继成在上个世纪70年代注意到武汉黄埔女兵这一特殊群体,开始搜集相关史料。昨日,由袁继成和武汉地方志专家吴明堂合著的《武汉黄埔女兵》在汉首发。创建于1926年10月的黄埔军校武汉分
1951年8月23日西点军校学员作弊事件1951年8月23日,美国最负盛名的西点军校宣布90名学员因考试作弊被勒令退学,在这所以“责任、荣誉、国家”为座右铭的老牌军校历史上,这一事件是极不光彩的。在刚
赵一曼,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上世纪30年代起,赵一曼前往东北开展抗日活动,并赢得了“红枪白马女政委”的美誉。1935年,赵一曼因伤被俘,面对日本人的酷刑,她没
近代人物中文名:赵一曼别名: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宜宾出生日期:1905年10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8月2日职业: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六
赵一曼(1905年——1936年8月2日),字淑宁,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市白花镇白花场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烈士。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辽沈战役:蒋介石为人阴暗、城府极深,向来不苟言笑,但每当对人谈起他打天下的大本营黄埔军校,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时情绪高涨,口若悬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其中一期
时期>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将军军衔的女性只有7位>她们是中将宋美龄、奇俊峰、巴云英>少将胡兰畦、谢冰莹、额仁庆达赖、姜毅英。其中的胡兰畦少将是位大>她曾以时尚俏女郎登上过《良友》画报的封面。胡兰畦
历史人物 张学良与赵一荻唯一孩子, 定居美国不会中文, 多次替父亲回家探亲
张闾琳,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将军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张闾琳在加州大学读书时,结识了一位在加州大学读书的华人少女陈淑贞,陈淑贞是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张闾琳与妻子陈淑贞生有二子,长
1924年,19岁的关麟征进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他被编为第三队,并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勉励学员不仅要做一个有高度才能的军人,而且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死的军人。“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