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何以从明主沦为昏君?

Posted 昏君 孙皓 东吴

篇首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何以从明主沦为昏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何以从明主沦为昏君?

孙皓(公元242—284年),是孙权被废皇太子即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三国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公元264-280年在位。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群臣鉴于蜀汉之亡,认为主少国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

孙皓为政

孙皓初登皇位,曾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减省宫女,放生珍禽异兽,甚得民心,一时被誉为明主。但此后不久,本性毕露,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后期更宠信佞臣岑昏,不仅苛政重赋、大兴土木,使民心丧尽,还杀掉了拥立自己的重臣,使得群臣寒心。最终在即位16年后,西晋伐吴,建业陷落,孙皓被俘,吴国由此灭亡。

孙皓的暴政

孙皓虽贵为帝王,其言行举止却时常不符其尊。事实上,他既没有继承先祖的英勇善战与求贤若水,也没有遵循儒家的帝王哲学,而是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上演了一幕幕残酷而荒诞的事。

初登大典,孙皓嗣位照例应尊孙休的皇后朱氏为太后,群臣也将太后的玺绶准备好送入宫里,不料孙皓却贬称朱氏为景皇后。不光如此,本来应当国君的太子也被贬为豫章王,并赶出朝廷到藩国就任。公元265年,孙皓又逼杀了太后朱氏,其治丧不在正殿,而是选择了苑中的一间简陋小屋。

公元266年,孙皓又将故主孙休的四个儿子送去吴国的一座小城,又派兵在路上杀死了年纪大的两个。对此,拥立他为帝的濮阳兴和张布说了一些怨言,有人将这些话告诉了孙皓。孙皓毫不念及其拥立之功,立即诛杀了两人。可见孙皓不但缺乏血肉之情、报恩之心,且受挫能力很差,经不起半点指责,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不满,就肆意残杀。

孙皓对他人残忍无道,对自己却异常骄奢淫逸。《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孙皓在位期间,常派遣黄门遍行州郡挑选美,大臣的女儿也必须每年一报,年纪到了十五六岁要先让他检阅,看不中的人才允许出嫁。由此,他后宫的美女多达万人,孙皓还嫌不够。十分荒唐的是,孙皓给后宫所有的美女都佩带上了皇后的印绶,这使得皇后滕氏空有皇后之名,却无皇后之实。

此外,孙皓还纵容其爱妾派近侍到集市上去抢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以前是孙皓的幸臣,他倚恃孙皓的宠遇,将抢夺财物的近侍绳之以法。爱妾向孙皓诉怨,孙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了陈声,并命令武士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将尸体投到四望台下。孙皓如此听信谗言,不辨是非,毫无其先祖孙权的气度和责任感,令人心寒不已。

除此之外,孙皓还酗酒滋事,毫无自制。孙皓喜欢宴请群臣狂饮,每次宴会都强逼大臣喝醉,为此特命十个黄门郎侍立,监视那些不喝酒的大臣喝酒。更可怕的是,每每宴会结束后,孙皓会命喝醉的大臣彼此揭发,如什么时候鄙视过孙皓,什么时候说过孙皓的闲话,谁要是不幸被揭发出来,孙皓便一刀将他砍了。由此,被孙皓邀请赴宴的大臣个个胆颤心惊,赴宴前大多要与妻子儿女含泪相别。

有个叫韦曜的侍中,酒量极小,最多能饮二升,可孙皓规定每人在宴会上必须喝够七升酒。韦曜便偷偷以茶代酒被发现,孙皓责骂他违抗命令,不由分说就给抓起来杀了。还有一次,常侍王蕃酒后醉倒在大殿上,不省人事,孙皓以为他在装蒜,便把他给杀了。孙皓多次因自己的一时之怒,残杀臣下,其行为之冲动鲁莽,毫无常人的负罪感和责任心。

群臣人人自危

孙皓的群臣不仅要忍受酒宴上的提心吊胆,还要面对政务上的战战兢兢,唯恐一言之差会招来杀身之祸。例如,会稽太守车浚为人忠恳,有一年会稽郡发生旱灾,百姓无力交纳资粮,车浚上表请求振贷。孙皓却说车浚想树私恩,于是派人割下了他的脑袋。尚书熊睦见孙皓酷虐,便婉转地劝谏,孙皓大怒,派人用刀环撞杀了他,死后体无完肤。还有一次,孙皓发现大司农楼玄与中书令贺邵在附耳密语,怀疑他们是在数说自己的不是,就下令将楼玄流放到越南。与此同时,孙皓还给越南将领张奕下旨,让他暗中处死楼玄。贺邵的命运比楼玄更惨,他后来中了风,不能说话。但孙皓认为他是在装哑,派人拷打他,更将他的头颅割了下来。即使是忠臣陆凯、陆抗的直言相谏,孙皓也置之不理。

孙皓不但胡乱杀人,还热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杀人手法。他会引水入宫,将不合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立刻杀死,然后扔进水里漂走,或者是剥去面皮,挖凿眼睛成窟窿,并以此为乐。《三国志》记载了吴亡后,晋侍中庾峻还特意问孙皓为何喜欢割人面、刖人足的事,孙皓理直气壮地回答:“对君主无礼者,我就剥他的脸。”

孙皓行事,完全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出发,毫无法治吏治的观念。这种极端的自我中心的心态,使得他不但漠不关心朝政,还以杀人暴虐为乐,做事贪图享乐,不计后果。

孙皓毫无君王爱民之心,却听信谗言,妄图称霸天下。《江表传》记载,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丹杨刁玄出使蜀地,听到了司马徽与刘廙讨论运命历数等事。回来后,刁玄添油加醋哄骗国人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是荆扬的君主啊!”刁玄又逼迫晋国来降之人伪造了寿春童谣说“吴天子当北上”。

孙皓听了大为高兴,说:“此乃天意也!”随即命令部下用车子拉了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沿着牛渚陆道西去洛阳,以顺天命。不料路上遇到大雪,道途陷坏不能走,兵士披甲持仗,一百人共拉一辆车,冻死之人不计其数。兵士不堪忍受,都私下说:“若是遇到敌军,就赶紧倒戈投降吧。”孙皓听到了这样的抱怨,才停止了北上洛阳的荒唐行程。像这样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草率举动,孙皓做了不知多少回,达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也导致东吴资源的大量浪费。

孙皓之死

公元280年,这时西晋已取代魏国,分六路出兵灭吴,势如破竹,攻入吴境。孙皓命令将士抵挡,将领们答说:“我们流血拼命,奸贼岑昏却在这里溜须拍马,享尽荣华富贵,这怎么叫人心服,将士们谁还有斗志!”孙皓听了,自言自语地说:“如果真是这样,为了保住江山,只好拿这狗奴才来谢百姓,平民愤了。”将领们便欢呼着去捕杀岑昏。孙皓又怕岑昏一死,无人陪他饮酒作乐,赶快派人去阻止,岑昏已经被将士们乱刀砍死。3月,晋将王浚的水师首先逼近建业。

东吴将领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已经没有人带兵了。孙皓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来。后来,为了活命,采纳中书令胡仲的建议,仿效刘禅,带着东吴的户籍图册,率领残存的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至此,东吴灭亡,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告终,中国再度统一。

孙皓被晋军押到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接见了他,请他坐下说:“我设置这个座位,等你来就坐已经很久了。”孙皓回答说:“我在南方也设了一个座位等待陛下。”贾充问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常常凿人眼珠,剥下人的面皮,这叫什么刑法?”孙皓对答说:“臣下弑君或奸诈不忠的人,就处以此刑。”说得贾充哑口无言。司马炎将他降封为归命侯,命令他闲居于洛阳。公元283年,孙皓病死于洛阳。孙皓史称末帝,也称归命侯。

相关参考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和孙权什么关系

  孙皓  孙皓是吴国的末代皇帝,是的孙子,是孙权第三个儿子孙和的儿子。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

三国历史 好色成性的东吴末代皇帝孙皓

荒淫帝王挨个数:欲纳全国女人为妾的孙皓相比于刘贺,我相信孙皓这小子的知名度要大得多。毕竟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一直被后人所传唱。想当年孙坚、孙策、孙权的英雄事迹,苦苦经营才创立了东吴政权。可惜到了孙亮这一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为什么会被灭国

孙皓字元宗。父孙和,祖孙权。吴景帝孙休时,皓被封为乌程侯。就国期间,与左典军关系极好。曹魏成熙元年(公元264年),孙休死后,东吴国内叛乱频繁,加上西蜀新亡,曹魏虎视眈眈,极想凭灭蜀之余威,一举荡平东

三国历史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为什么会被灭国

孙皓字元宗。父孙和,祖孙权。吴景帝孙休时,皓被封为乌程侯。就国期间,与左典军关系极好。曹魏成熙元年(公元264年),孙休死后,东吴国内叛乱频繁,加上西蜀新亡,曹魏虎视眈眈,极想凭灭蜀之余威,一举荡平东

吴国末代君主孙皓简介 东吴灭亡后孙皓过得怎么样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

孙皓杀人手法有哪些

  孙皓  孙皓是吴国的末代皇帝,后人对其所作所为都有十分客观的评价。孙皓做了东吴的第四任皇帝。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东吴历史!  在继续下面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皓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孙皓

三国魏晋 末帝孙皓皇后滕氏

末帝孙皓皇后滕氏滕皇后是东吴的末代皇后。她的父亲叫滕牧,与重臣滕胤同族。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孙休称帝时,孙皓被封为乌程侯,娶滕氏为妃。元兴元年(264),孙休死,孙皓即位皇帝,立滕氏为皇后。

三国魏晋 末帝孙皓皇太后何氏

末帝孙皓皇太后何氏何氏是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母亲,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父亲何遂出身行伍,当过骑兵。一次,何氏听说孙权要视察兵营,就随人群在道旁伫立等候,想看看孙权是怎样一个人物。当孙权由前呼后拥的

隋朝历史 “明主”真比“昏君”高明吗

唐太宗与隋炀帝都是次子,而且两人都有并不光彩的过去:即都是通过杀死兄长才得以掌权。另一方面,从作为皇帝的资质来看,冷静地比较两者,就会发现无论在把握未来的构想能力和行动能力方面,还是在学问以及文学素养

历史人物 孙皓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归命侯孙皓生平

  (242-284),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时期吴国,公元264-280年在位。吴大帝权之,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