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中日关系
Posted 关
篇首语:世界上唯一拥有越多越好的东西就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中日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 “一衣带水” 的邻邦,早在汉代就开始了交往。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空前的盛况。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 “遣唐使” 赴中国,此后直到894年止,日本共派 “遣唐使” 13批,派船迎送唐朝访日使节6次。唐初,遣唐使团一般不过一二百人。进入8世纪以后,使团规模逐渐扩大,组织也更加完备,每批人数增至五六百。随同 “遣唐使”到唐朝来的日本留学生、学问僧,长期在中国学习和研究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传播汉文化、加强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朝的使者、商人、僧人等也经常往来于两国之间。东渡去日本的唐商船,见于史载的就多达数十次。通过长期频繁的交往,中、日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更广泛深入的新阶段。
645年 (日本大化元年),日本开始实行封建改革,“大化革新” 时期及以后,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至某些风俗习惯等,陆续传布到日本。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很大。日本当时参照唐制,改革了各种制度,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经济上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日本还摹仿唐朝的长安城,先后兴建了奈良和京都等都城。日本在五世纪已经开始使用汉字标音记意。后来,日本学者在日本人民运用汉字的基础上,参照草体汉字和楷体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九世纪形成的这些日文字母和早已使用的汉字一起,构成日本的新体文字,沿用至今。唐朝的服饰、茶叶等生活用品,打马球、下围棋等娱乐活动,以及重阳节等节令风俗传入日本,也深受日本人喜爱。这些都充分表明,中、日交往关系源远流长。
相关参考
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中日建交1972年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充满了热烈的气氛:中日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周恩来总理和姬鹏飞外长与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
中日关系: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我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
至今为止,中日之间的关系依然存在许多摩擦。很多人可能好奇中日关系的恶化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毕竟在古代历史上,中日之间也曾有过“甜蜜期”。2015年,“二十一条”提出100周年之际,日本
一、如何认识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应当抛开政治原因,正确对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希望日
1.何理解中日关系中日之间从清末到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仇了,作为曾经的宗主与附属国,中国与日本之间自从侵华战争以后虽然数次出现缓和,但是日本从来都没有像任何一个二战战败国那样做出诚恳的道歉,无论是慰安妇
中日关系1、古代:(1)、汉朝:中日交往最早始于西汉;东汉时:日本倭奴国国王遣使来汉,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金印。(2)、唐朝与日本交流::①、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②、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西来
就日美关系而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尤其是2010年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生效,亚太国家对美国的经贸联系在减弱,对中国的依赖急剧上升,开始动摇对美国的金融依赖,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也有动
泰国国立朱拉隆功大学讲师TeewinSuputtikun近日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指出,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众院选举结束后继续任职并谋求修宪,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会愈发紧张。他认为到那时,泰国可能会在权衡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之比较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是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比较典型的两种关系。现行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中,提到了70年代中期以后美日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