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之比较
Posted 结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之比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之比较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之比较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是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比较典型的两种关系。现行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中,提到了70年代中期以后美日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然而由于教材对此叙述较简,很多同学把伙伴关系等同于结盟关系,对两者的认识比较模糊。事实上,在国际关系中,两者大相径庭。笔者试从几方面对此略作阐释。
首先,从产生、发展的原因上看:结盟关系是“二战”后冷战时期的产物,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组建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苏联为与之对抗成立了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这两大条约组织内的国家关系是典型的结盟关系,目前西方大国间关系的主导方面仍是结盟关系。而伙伴关系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产物。大国伙伴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吸取了冷战时期“将己方的安全建立在对方的不安全上”的教训;经济关系上的加深;相互制约相互借重趋势的加强;在国际关系和双边问题上具有许多利益汇合点;大国关系的互动性加强。
其次,从本质、特征上看:结盟关系通过多边或双边条约缔结同盟,制定共同的联盟战略和联合作战计划,必要时统一部署军事力量,统一行动。结盟是针对第三国等其他国家,插手其他国家和地区事务,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代美国极力想保持冷战时期形成的西方大国间结盟关系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建立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却又力不从心。正如美国一位高级官员所说:“我们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力物力,我们需要其他有能力的国家帮助扩大我们在军事上和外交上的战果。”伙伴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它们建立的基础是利益关系,大国之间以对话方式来解决分歧和争端,其目的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改善大国间的关系。我国与美国曾建立过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与西方一些大国至今仍保持着伙伴关系。我国在这种伙伴关系中,既积极巩固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合作,又坚决抵制一些国家利用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和宗教等问题干涉中国主权和内政的企图。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从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到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平等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直到双方签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最终把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中俄间的这种关系堪称大国伙伴关系的典范。
再次,从对世界的影响上看:结盟关系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导致了规模空前的军备竞赛,全球范围内的冷战气氛使世界的军备竞赛升级,其范围从地面、海洋到宇宙空间,从常规武器到核武器,导致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中。伙伴关系实际上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结果,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不仅对大国有利,而且能促进世界的形势稳定、经济发展。它符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维护和发展根本利益的愿望。
最后,从发展的趋势上看:伙伴关系是冷战后出现的新型国家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结盟关系不同,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多极化格局的进程。所以,伙伴关系必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正在摈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军事集团,走向以平等、互利、合作与对话为主要特点的多极化时代,所以,结盟关系将越来越松散。
相关参考
浅谈生活经验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2001年,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
浅谈生活经验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2001年,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
日本在锁国时期为何仍与西方的荷兰保持关系 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介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锁国政策时写到:“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中国、朝鲜、荷
日本在锁国时期为何仍与西方的荷兰保持关系 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介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锁国政策时写到:“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中国、朝鲜、荷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三大体系”之比较 世界近现代史上,大战之后出现过三个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三大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三大体系”之比较 世界近现代史上,大战之后出现过三个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三大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对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作这样一个小结:——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宓辩张温,不仅是两个文人之间的较量,还是两个国家的较量,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面对北方曹操的强大,吴蜀又一次结盟。结盟后,东吴派张温出使蜀汉,以加强两国关系。张温的出使很顺利,
吴宓,一个拥有文学家、国学大师和诗人三种称号的中国现代学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吴宓简历。吴宓,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1894年出生于陕西泾阳。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照片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四起,秦孝公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使得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跻身强国之列。而老牌的强国楚国却已经势力微弱,一方面讨好着秦国,另一方面却又想和强齐结盟,摇摆不定。秦国、齐国和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