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边地之国容易强大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篇首语:遇到一些人,知道一些事,才能懂的理解与珍惜,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边地之国容易强大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边地之国容易强大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一开始秦并非最强者,魏文侯任用吴起,称雄一时,后来吴起跑到楚国,楚悼王又称雄一时。然而是魏惠王、齐宣王,到齐宣之子齐湣王,派苏秦说六国合纵,共拒强秦,这是齐国最盛之时,但也是战国的转折点。
从春秋开始,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周的政治中心,大都在狭义的“中原”,即泰山以西,华山以东,太行以南,淮河以北的区域,到了春秋时代,大国变成了晋、楚、齐、秦,后来又有吴、越加入,都是原来的边地之国。地处中原的国,周天子权力旁落不说,鲁、卫、宋、郑、陈、蔡这些王室近支也都渐次衰落,只能在大国冲突之间苟且存活。这种惊人的变动,大概是由于边地之国和异族接近,保持着充分的危机感,土地人口也比较容易得到增广。
春秋有所谓“五霸”,“霸”的确立,不但是武力强盛,还需要诸国宾服,四方来朝——它要替代周天子本来的“大宗宗子”职能。齐桓公借助管仲之力,富国强兵,崛起山东,他曾经打败北方的狄,保全了邢国、卫国,又讨伐山戎,救护了燕国,接着向南攻打楚国,迫使南方臣服,很像现在的世界警察美国。这个叫公子小白的人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而且是最强大的一位。
另一位公认的霸主是晋文公。与公子小白一样,重耳并不是法定的嫡长子,但他们都依靠智谋与忍耐在长期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走上了霸主之途。晋文公是因为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在今山东濮县)击败曾收留他的楚国而一举称霸的(还为我们留下了成语“退避三舍”),也从此开始了长达86年的晋楚争霸,期间楚庄王、晋悼公都曾称霸,皆为时不长。
在齐桓、晋文之间,有一位宋襄公,有的史书也算他是位霸主。这位宋襄公很有贵族范儿,跟楚国打仗,楚兵涉河,他不听谋臣的意见,坚持让对手过河之后,列阵齐整,再行交战。结果宋襄公兵败身死,宣告了贵族在中国的消亡。
“五霸”除了齐桓晋文毫无争议外,其他三位是谁,众说不一。秦穆公尽取西周旧地,势力东扩至黄河,也曾打败晋国,可是有人说他只是“偏霸”,东方诸侯不认他。吴王阖闾(伍子胥投奔那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位)也有同样问题。他们都曾打败过当时最强大的楚国或晋国,也有号令诸侯之势,但似乎总难得到史书的充分认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原意识”还非常强。
战国开始了。局势与春秋时代的不同在于:(一)北方诸侯不再尊奉周天子,以前大家都只能在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体系里晋升(比如齐国最初封的是“侯”,兴盛之后齐桓就改称“公”),只有边远之国如楚、吴、越的君主才称“王”,现在战国七雄都自称为“王”了;(二)小国不断被大国兼并,最后只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大国之间,没有了缓冲地区;(三)各大国土地日广,人民日多,兵甲日盛,一打起来就是大战。(四)朝臣篡位成为惯例,齐国田氏便废君自立,晋国更是被卿大臣分为赵、韩、魏三国,从此“能者居之”成为中国政治更替的常态。
一开始秦并非最强者,魏文侯任用吴起,称雄一时,后来吴起跑到楚国,楚悼王又称雄一时。然而是魏惠王、齐宣王,到齐宣之子齐湣王,派苏秦说六国合纵,共拒强秦,这是齐国最盛之时,但也是战国的转折点。一到张仪说连横,在秦、齐、楚三国之间大耍外交手段,最终楚怀王入秦不归,楚国一蹶不振,齐国联合东方诸侯攻秦,但内部很快分裂,自己反被燕昭王派乐毅攻破,只剩下莒、聊、即墨三个城,虽然靠着田单复国成功,元气已经大伤。
还有一位赵武灵王,颇有才略,大胆改革,胡服骑射,专心开拓边地,想经河套之地从身后袭击秦国,可惜壮志未遂,死于内乱。从此再也没有谁能挡住秦国一统的步伐了。
前246年,在废掉周朝末主赧王之后,秦国新君嬴政即位。他用了25年的时间,统一了天下。秦的统一,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一)地处偏远,民风纯朴,比较宜于全民皆兵的战争模式,这与后来北方游牧民族屡次击败南方农耕民族的道理一样;(二)大量招收外国人才,东方谋士纷纷入秦,韩非、商鞅、李斯是其中代表,另外,三晋地狭人稠,许多人民也被招到秦国拓荒垦殖,进一步增加了秦国兵力;(三)奉行法家政策,裁抑贵族保守势力,底层民众也能通过军功得到财富与荣誉,秦军能够无敌于天下,这一点很重要。
相关参考
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五个君王,战国七雄却是七个国家。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齐、楚、燕、韩、赵、魏、秦,称“战国七雄&rdquo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各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其中较大的诸侯国强迫弱国臣服,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先后成为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
自西周灭亡后建立东周,东周建立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群起,在这一时期,又称之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纷纷寻求强国之路,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
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成为该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一定程度上,诸侯称霸战争也为战国时期的兼并和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对于春秋五霸具体是哪几个国君,太史公在《史记》中采用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成为该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一定程度上,诸侯称霸战争也为战国时期的兼并和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对于春秋五霸具体是哪几个国君,太史公在《史记》中采用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国名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有五霸,战国也有七雄,这几个诸侯国,可以说是这段时期无可争议的“主角”。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不同,因为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个人,而战国七雄指的
春秋时期,晋国三分之前,晋国的综合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说那时候天下主要分为五个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这五个霸主中晋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霸主地位,因此在晋国三分之后,韩赵魏还都能够被列为战国七雄,在晋国和秦
在春秋历史上,晋楚争霸是主旋律,在这两个大国的交锋下,其他诸侯国都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不过,在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实力日益强大,楚国则受到公族实力强大的制约,加上百年以上的争霸,这两个大国都呈现出一定
在春秋历史上,晋楚争霸是主旋律,在这两个大国的交锋下,其他诸侯国都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不过,在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实力日益强大,楚国则受到公族实力强大的制约,加上百年以上的争霸,这两个大国都呈现出一定
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