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战国七雄? 此国在春秋末期威震中原
篇首语:追光的人,终会万丈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不是战国七雄? 此国在春秋末期威震中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不是战国七雄? 此国在春秋末期威震中原
在春秋历史上,晋楚争霸是主旋律,在这两个大国的交锋下,其他诸侯国都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不过,在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实力日益强大,楚国则受到公族实力强大的制约,加上百年以上的争霸,这两个大国都呈现出一定的颓势。在此背景下,吴国和越国之间的争霸成为春秋末期的焦点。而结果是越国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对于越国来说,在春秋初期就曾强大到引起齐桓公的注意。根据《管子》的记载,齐桓公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也即齐桓公准备北上进攻孤竹、离枝的时候,表示越国是天下的强国,担心这个国家会在后面偷袭自己。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越国的历史更加悠久,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相传在大禹去世后,其子夏启破坏”禅让制“,建立夏朝,传至帝少康时,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公元前473年,勾践卧薪尝胆,灭亡了吴国。随即兵北渡淮,与齐、晋等诸侯在徐州会盟,并且向周王室致贡。在得到周元王的册封后,勾践因为和楚国、鲁国、齐国、宋国等修好,从而赢得诸侯的毕贺,并号称霸主。
总的来说,勾践在位期间,越国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即便在勾践去世后,越国仍然是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而且,公元前312年,魏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还需要越国的帮助。彼时,越王用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来援助魏国。同时,因为这些战船输送到魏国,一定要从长江经邗沟,再经淮水和鸿沟。由此表明,当时的淮水等地区依然在越国的统治范围内,也即越国对于中原局势依然拥有重要的影响力。
不过,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本来准备北上伐齐,但是听信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进攻楚国。而当时的楚国显然不是软柿子,直接大败越军,还击杀了越王无疆。而无疆一死,越国立即陷入到内乱中,宗室子弟为争夺王位而互相斗争。最终,楚国趁着越国内乱的之际,联合齐国进攻越国,占领了大半个吴越之地。此外,在越王无强死后,越国贵族继续向南迁移。
相关参考
战国七雄之赵国为何亡于青楼女子之手?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邯郸保卫战如果不是信陵君盗虎符救赵国,恐怕秦国灭六合的时间还要大大提前一些。即使这样,赵国也没有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
战国七雄之赵国为何亡于青楼女子之手?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邯郸保卫战如果不是信陵君盗虎符救赵国,恐怕秦国灭六合的时间还要大大提前一些。即使这样,赵国也没有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
导读: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邯郸保卫战如果不是信陵君盗虎符救赵国,恐怕秦国灭六合的时间还要大大提前一些。即使这样,赵国也没有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相反他们在这段最后的时光,还害死了最后的
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成为该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一定程度上,诸侯称霸战争也为战国时期的兼并和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对于春秋五霸具体是哪几个国君,太史公在《史记》中采用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成为该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一定程度上,诸侯称霸战争也为战国时期的兼并和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对于春秋五霸具体是哪几个国君,太史公在《史记》中采用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春秋晚期,晋国的政权被不是公族的赵、韩、魏、智、范和中行氏六家大夫把持,他们之间不断地互相兼并。先是联合起来的赵、韩、魏、智四家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紧跟着,韩、赵、魏三家联手将智氏消灭。公元前40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国名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有五霸,战国也有七雄,这几个诸侯国,可以说是这段时期无可争议的“主角”。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不同,因为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个人,而战国七雄指的
存在时间最长的周朝诸侯国,灭亡后变成朝鲜的祖先,不是战国七雄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享国最长的朝代,东西两周八百年,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分封制是周朝的一大特点,西周初期分封了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末期,只剩下寥寥数个诸侯国。其中有一个姬姓诸侯
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五百多年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春秋战国阶段。自春秋初期到战国末期,能够一直存在的强国主要就齐楚秦这三家。其中,在中原国家看来,深居荆蛮地区的楚国被认为是“暴发户”
赵无恤,赵国的创建者,又称赵襄子,其父是春秋末期晋国正卿赵鞅(即赵简子,赵国的奠基人),嬴姓,赵氏,名无恤,谥号「”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中的「”子”,与赵简子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