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白马驮经

Posted 佛经

篇首语:世间事飘忽不定者多,万事随心,随不了心便随缘,随不了缘便随时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白马驮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白马驮经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末年。汉哀帝元寿元年 (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派遣使臣伊存到长安。伊存精通佛经,朝廷命令博士弟子记录了伊存口授的 《浮屠经》。《浮屠经》 没有传下来,大概是记叙释迦牟尼生平故事的。

东汉明帝永平七年 (公元64年),据说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色巨人,身高一丈六尺,颈项上闪耀出日月的光辉。他向群臣询问,有人回答说: “西方有神人叫做佛,陛下梦见的大概是佛吧!” 于是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到天竺(印度) 拜求佛法。永平十年,蔡愔等携同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两人,用白马驮着一批佛经、佛像回到洛阳。刚回来时,住在鸿胪寺 (接待宾客的官府),第二年在雍门外给他们另建住所,取名白马寺。寺,本是官府名称,因为两位僧人是西方来的远客,所以称“寺”,相当于宾馆。后来,便成了僧庙的称呼。据 《洛阳伽蓝记》 记载,佛经是由白马驮来的,所以取名白马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白马寺中,首先译出了 《四十二章经》,此书介绍了阿含经的一些重要教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汉译佛典。这两位僧人还译出了 《佛本生》、《佛本行》、《十地断结》、《法海藏》 等经,现已失传。东汉时代的大部分佛经都是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魏晋时代该寺仍是主要译经场所。现在山门内还有两座大土堆,据说是摄摩腾与竺法兰的墓。

佛经传入是中印文化相互交流史上的大事,对汉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关参考

古代的寺、庙、祠、塔、观、庵都有什么区别

一,寺。寺,在古代本来是一种官署名称,比如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等。在东汉明帝时期,皇帝邀请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来中国弘法布教。因为他们最初住在洛阳的鸿胪寺,又是用白马驮经而来,所以就将改建后的鸿胪

白马驿之祸的影响有哪些 如何评价白马驿之祸

  白马之祸使得支持唐朝的旧贵族纷纷灭亡,唐朝没有了这些旧贵族的支持,自然离灭亡不远了。唐朝的中央政权是由旧贵族支持的,而朱温是草莽出身,因此他和旧贵族之间有着很深的恩怨。  的影响有哪些  白马驿之

历史典故 什么是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就是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中旬,离刘邦去世还有一个月时间,刘邦拖着重病之身将朝廷重臣和他的老婆吕后聚集在一起,杀掉了一匹白马,对天盟誓。这就是在汉朝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白马之盟。白马之

皇太极的白马

在皇太极的陵墓——沈阳昭陵前的石雕群中,有两匹与真马一般大小的汉白玉石雕白马。据说是仿照皇太极生前所骑两匹战马雕刻的。皇太极被称为“马上皇帝”,这对白马助他取得天下,自然功不可没。而这两匹白马救主的故

中国历史 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东汉明帝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因此白马寺被看成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年间,汉明帝

知识百科 白马寺的由来

白马寺的由来导读1900多年前,白马寺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说起白马寺的来历还真有一段离奇的故事,它的诞生来自于皇帝的一个怪梦。这一切是真的吗?奇趣世界一个怪梦成就一座寺庙,到底是怎样的怪梦有如此大的威力

历史百科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白马非马”是春秋战国时期名辩学派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的著名论辩。公孙龙(约前325年——前250年)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善于论辩,曾在赵国平原君家当门客几十年。“白马非马”是公孙龙名

汉高祖刘邦的 ”白马之盟”真的存在吗

一、「”白马之盟”内容的真伪以传统的观点来看,「”白马之盟”是汉初政治中极为重要的事件,它影响到整个有汉一代国家政治的架构。甚至有人说,「”白马之盟”的效力一直持续到曹氏代汉为止。在李开元《汉帝国的建

汉高祖刘邦的 ”白马之盟”真的存在吗

一、「”白马之盟”内容的真伪以传统的观点来看,「”白马之盟”是汉初政治中极为重要的事件,它影响到整个有汉一代国家政治的架构。甚至有人说,「”白马之盟”的效力一直持续到曹氏代汉为止。在李开元《汉帝国的建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白马非马的逻辑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历史典故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