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第二次党锢
Posted 宦官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第二次党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第二次党锢
公元167年桓帝病死,皇后窦妙临朝主政,称为窦太后。以其父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傅。迎立汉章帝的玄孙刘宏为帝,他便是汉灵帝。窦武、陈蕃同心协力,想把朝政搞好,他们还起用了名士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太监曹节、王甫等谄媚窦太后,窦武等人上疏给窦太后要求诛灭这些宦官。事机泄露,曹节等宦官于168年9月劫持窦太后,假传诏命杀了陈蕃、窦武、尹勋、刘瑜等人,并灭了他们的族,又把窦太后贬居南宫,政权完全落入宦官之手。
当时,很多士大夫都痛恨宦官“为虐天下,民不堪命”,一批官僚、名士、太学生往往集会结社,批评朝政。其中涌现了一批首脑人物:窦武、陈蕃、刘淑被称为“三君”,李膺、杜密、荀昱等八人被称为“八俊”,郭泰、范滂、尹勋等八人被称为“八顾”,张俭、翟超、刘表等八人被称为“八及”,度尚、张邈、胡母班等八人被称为“八厨”。宦官对他们恨之入骨。169年10月,宦官侯览、曹节指使部下官员告发李膺、杜密等人结党诽谤朝政,大逆不道,于是宦官操纵汉灵帝大兴党狱,杀死李膺、杜密等100多人,妻子儿女发配到边境,五服以内的亲属与学生朋友都受到株连,还下命追捕逃亡的人(如:张俭等)。172年7月,朱雀阙收到一封匿名信,揭发宦官幽杀窦太后,讥讽公卿们只顾禄位不敢忠言。宦官借此逮捕了太学生1000多名。这便是第二次党锢之祸。
当时,汉灵帝常对人说: “张 (让) 常侍是我父亲,赵 (忠)常侍是我母亲。” 张让、赵忠及其党羽共12人都被封为中常侍,概称为 “十常侍”。他们把持中央政权,州郡官吏也大都是他们的爪牙。直到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汉灵帝才解除党禁。
相关参考
杜密 中文名称:杜密 又 名:字周甫 性 别:男 所属年代:汉代 民 族:汉族 生卒年:?~公元前169 相关事件: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二次党锢之祸 相关人物:李膺桓帝汉灵帝www.
李膺李膺出身官宦之家,自己也是东汉名士、名臣,被誉为“东汉八俊”之首。曾任青州刺史、护乌桓校尉、河南尹、永乐少府等职,一生仕途坎坷,几次沉浮,最终命丧“第二次党锢之祸”,终年60岁。东汉八俊之首李膺>
李膺李膺因举孝廉入仕,任职期间严明执法、公正无私,屡破鲜卑、政绩突出,不可避免的多遭陷害。169年,第二次“党锢之祸”时,他不肯离开,主动自首,最终却被拷打而死,后人赞其“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是怎么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党锢之祸是损伤汉朝根本的原因,更是导致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的间接原因。那么,党锢之祸的由来?什么是党锢之祸?167年7月12日,东汉党锢之祸,是东汉桓、灵时的两次打击士人和太学生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一九三七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体现了两党一同对外的决心,也将一切力量结合在一起。那么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怎么实现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是什么?第二次国
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一九三七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体现了两党一同对外的决心,也将一切力量结合在一起。那么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怎么实现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是什么?第二次国
党锢(汉语拼音:Dɑnggu;英语:Danggu),中国东汉桓、灵二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所谓“锢”就是终身不得做官。党锢的政争自延熹九年(166),一直延续到中平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揭秘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际,中国还是封建王朝统治之下的冷兵器时代,虽然那时候中国已经有了大炮,但是其射程,拥有的数量都远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其实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国民党和共产党在这一目标上达到了一致,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才会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当然最重要的,毋庸置
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采用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而且合作开始之前,蒋介石也公开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也决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些特点,当然决定第二次国共合作特点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