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桓谭反谶纬
Posted 谶纬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桓谭反谶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桓谭反谶纬
桓谭 (公元前23年~公元56年) 字君山,是两汉之际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博通儒家经典,但不束拘于烦顼的章句。多次跟刘歆、扬雄等交往,讨论辨析古书中的疑义。他善写文章,又爱好音乐,很会弹琴。王莽时代曾担任掌乐大夫。当时很多读书人都阿谀王莽,歌功颂德,并编造符命迎合王莽,只有桓谭沉默不说话。光武帝即位后,大司空宋弘推荐他博学多能,可以赶上扬雄与刘向父子,于是被任命为议郎给事中。
两汉之际是一个弥漫着神仙方术思想的时代,谶纬非常盛行。“谶” 即谶记,是一种神秘的预言。“纬” 指纬书,相对经书而言,即用神学思想来解释儒学经典。刘秀很相信这类东西。公元25年他的同学强华献“赤伏符”,符上便写着谶语: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意思是刘秀应该秉承火德称帝。刘秀便按赤伏符在鄗县宣布称帝。桓谭却向刘秀上疏,批评谶记是小人 “欺惑贪邪、诖误人主” 的奸诈伎俩。刘秀看了很不高兴。刘秀召集朝臣讨论修建灵台的地址,想凭谶语选择。桓谭顶撞说: “我从不读谶。” 刘秀追问,桓谭极力批评谶记。刘秀大怒说: “桓谭非圣无法,拉下去杀了。”桓谭叩头流血,才免掉一死。被贬为六安郡丞,不久便死了。
桓谭写了《新论》一书,共二十九篇,现已散失不全。他明确宣布: “无仙道,好奇者为之。” (辨惑篇) 他又提出了著名的烛火喻,他说: “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 (祛蔽篇)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物质,正如火光必须依赖蜡烛 (或其他燃料) 一样; 蜡烛烧完火便熄灭了,人体死亡精神便消失了。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秀为何不待见桓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元元年,议郎桓谭因为奏事不合圣意,遭到光武帝刘秀的处罚,被贬出京城,任六安郡郡丞。桓谭这一年七十多岁了,老人家一路走一路郁闷
光武帝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观看谶纬,谶纬里面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的有些人说:谶纬肯定说的是国师公刘秀。光武帝说:“怎么就知道这天子不是由我刘秀来做呢?”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
宋弘在西汉末年开始做官。光武帝即位,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作大司空,封为列侯。他把所得薪俸都拿出来供养亲族,家中没有多余资产。他喜欢推荐有才能的人,桓谭、冯翊等30多人都是他推荐的。有一次,光武帝私自召
古人如厕有很多奇怪的禁忌。如不宜露头上厕,即上厕所一定要戴帽子。东汉桓谭《新论》书中有“杜兰香戒张硕不宜露头上厕,夜行必烛,若脱误,当跪拜谢”的例子。《初学记》所辑《孝子传》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东汉名士
古人如厕有很多奇怪的禁忌。如不宜露头上厕,即上厕所一定要戴帽子。东汉桓谭《新论》书中有“杜兰香戒张硕不宜露头上厕,夜行必烛,若脱误,当跪拜谢”的例子。《初学记》所辑《孝子传》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东汉名士
说起西汉,就会想起儒家学派。在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派正式成为西汉的正统思想。我们除了会想起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的董仲舒之外,还有落下阂、邓平、桓谭、扬雄等一众著名的西汉学者。他们在当
纬书产生于何时汉代学者,以古传经书,亦必当有纬书,于是托古作制,创造纬书多种;同时更有创造谶语者,故曰“谶纬学”。现今可查考者,仅《易纬》八种而已。
白虎观会议 儒学经典与谶纬迷信的钦定结合 白虎观会议是汉章帝时(79年)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讨论 儒经的异同的一次会议,会后,章帝命班固把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典籍
古人如厕有很多奇怪的禁忌。如不宜露头上厕,即上厕所一定要戴帽子。东汉桓谭《新论》书中有“杜兰香戒张硕不宜露头上厕,夜行必烛,若脱误,当跪拜谢”的例子。《初学记》所辑《孝子传》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东汉名士
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桓谭《新论》)“可变资本”四十万,“不变资本”有多少?秦代以后,汉、隋及其间的北魏、北齐、北周等朝,都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