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金文和大篆
Posted 大篆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金文和大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金文和大篆
古代称铜为金,金文就是商周时代铸刻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其文辞又叫铜器铭文。这种青铜器以古乐器钟和古祭器鼎最普遍,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到目前为止,已出土的殷周两代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约有8000件,共有金文单字3700多个,其中已考释的2400多个,待认识的1300多个。
商代前期的青铜器,暂未发现文字; 商代后期铭文字数已从一二个逐渐增多,或记器物主人族氏,或记所祭祖先称号; 至西周、春秋之际,铭文篇幅大大增加,如 《毛公鼎》 就有497字,这一宏篇巨作的价值不亚于《尚书》 中的典谟,因此可把金文作为西周、春秋时代通用字的代表。
金文和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同一体系文字,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却有自身的特点: 一、因是先在泥范上刻字再用青铜溶液浇铸,所以肥笔、圆笔多,笔画逐渐线条化、简化,是书法史上又一瑰宝; 二、出现了大量形声结构的新字;三、记录虚词的字增多; 四、异体字、合体字减少; 五、所记载的内容大大丰富,征伐铭功,册命赏赐,祀典诰命,诉讼契约,无所不有,因多为王室和卿士所作,故是人们研究周王朝的重要历史材料。
西周是我国古文字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世传周太史籀作大篆,意思是周宣王时的太史官名叫籀的,为了童蒙教学需要,将西周晚期的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较为标准、规范的形式,这种文字就叫大篆,又叫籀文,它上承金文,下启小篆,为古文字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参考
西周晚期,从甲骨文、金文发展演变而成的大篆,成了当时的规范字体。相传周宣王太史籀用大篆写了童蒙课本《史籀篇》,故大篆又称籀文。但是,随着周王朝的衰微,特别是进入战国时代之后,诸侯各自为政,文字也就发生
一、书法历史简介中国书法史是和汉字发展史一致的,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辨认的最早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后来又发现刻在鼓形石上的石鼓文,再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这些后来统称为大篆。公
1.中国古代好的字有哪些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春秋时期由这类文字发展的叫金文,因为多在青铜器上铸造或刻写,他们有不同国家的多种字体,统称为大篆;战国末期,秦最强盛,而后统一列
文字是人们记录信息的符号,自从仓颉造字之后,经过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文字也随之而变化,如: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小篆、大篆再到六国文字之后是汉代的隶书,一直到三国时期,文字在书写表达上又有所变
文字是人们记录信息的符号,自从仓颉造字之后,经过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文字也随之而变化,如: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小篆、大篆再到六国文字之后是汉代的隶书,一直到三国时期,文字在书写表达上又有所变
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字形“六书”是字的构成方法,从战国到现在没有多少变化,但真正要把汉字写下来,从古到今的变化可就大了。汉字字形的变化,大致说来,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石鼓文、金文、大篆、小
何谓大篆周宣王之时,有太史名籀,通于群籍,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颁诸小学,复保氏(官名)之职。时人以是书之成,出自籀手,遂名之曰《籀文》,或称《籀篇》,即“大篆”也。
周王朝中央有一套文字体系,分封的各国在这套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文字,所以各国文字有很多的地方相似和相通的地方。西周文字以金文为代表。其中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
春秋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春秋时期的主要文字是金文,金文从西周流传演变而来,那么,你知道春秋时期的金文是怎样的吗?简述春秋时期的金文的演变。 春秋早期的金
春秋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春秋时期的主要文字是金文,金文从西周流传演变而来,那么,你知道春秋时期的金文是怎样的吗?简述春秋时期的金文的演变。 春秋早期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