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当官时的政绩有哪些 曾巩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
篇首语: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巩当官时的政绩有哪些 曾巩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曾巩当官时的政绩有哪些 曾巩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
曾巩出生在一个世代都是学者的家庭中,祖父曾经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是太常博士,受家中长辈影响,曾巩耳濡目染从小就能够读书写字。而且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时,曾巩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曾巩18岁时跟着父亲来到了京城,与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曾巩20岁入太学,此后曾巩和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之后曾巩任太平周司法参军。后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整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深受群众拥戴。1080年,曾巩受到宋神宗的召见,采纳了他的简介,留任在了京城。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宜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后来朝廷让他做中书舍人,但是曾巩书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希望朝廷另选贤能。1083年四月,曾巩在江宁府去世,终年65岁。
曾巩的故事有很多,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巩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自古以来,齐鲁便以民风强悍著称,曾巩这个知州,绝对不好当。他清醒地认识到其难治之处,决定重拳出击,打击豪强,树立威信。当时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却是那种财大气粗,权能动权贵的人家,和地方的官员们都沆瀣一气,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曾巩初搜集证据,迅速将周高法办,百姓拍手称快。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越货,无恶不做,曾巩就派兵把他们全部都给抓了起来,一举铲除了这个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就是以五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如果谁家中有盗贼则鸣鼓请求其他人家相助。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的犯罪了吧明显下降,偷盗、抢劫的时候都很少发生。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其实,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济南的著名景点;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还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都是为了纪念曾巩为齐州所作的巨大贡献。
南丰先生曾巩与王安石的关系 曾巩的诗词代表
曾巩生于公元1019年的建昌军南丰,去世于公元1083年,后来迁居到临川。曾家是有名的书香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北宋名臣,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曾巩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儒家教育。加之曾巩个人为人聪明记忆高超,同时也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已经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并以此声名远扬,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大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曾巩本人在策论上十分擅长,成就也很高,他见解特殊,议论新颖,因此还受到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的赏识,将其收入门下。不过因为不擅长考试文章,所以科举之路一直十分坎坷,屡试不第。一直到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考试,注重策论这才得以高中进士。
曾巩进士及第,入朝为官之后,一直尽职尽责,依法执掌,廉洁奉公,受到任地百姓的赞扬。后来因为宋神宗的赏识,被调入京城。元丰四年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第二年因为母亲去世,辞职归乡,不久去世,追谥为“文定”。
曾巩与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且同朝为官,都是以文学才识而闻名后世。这两人之间曾经是非常密切的挚友,不过后来逐渐疏远。
公元1037年,十八岁的曾巩随同父亲一同入京。以文会友,与王安石结实,并且很快因为惺惺相惜而成为十分交好的挚友。两个人时常在一起谈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就算不经常会面,也常常书信往来,交往密切。
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曾巩和王安石不考虑各方面因素,纯粹交好的时段。后来曾巩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被欧阳修收入门下,还将王安石推荐给了王安石。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王安石逐渐坐上高位,曾巩和王安石的交情越发淡薄,后来曾巩更是主动疏远王安石。
《宋史·曾巩传》记载:“(巩)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名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从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曾巩之所以后来慢慢的疏远了王安石,是因为王安石有足够的勇气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但是在面对自己的过错的时候,却往往吝于改正,于是曾巩不再与王安石深交。
世人认识到增巩这个人,往往都是因为他十分出色的散文。比如说他的《醉心亭记》,就是中学语文要学的一篇课文。曾巩的确是散文大家,但同时他所著的许多诗词都十分出色。只不过因为他的散文太过出众,而导致人们往往只知其散文,诗词却不为人所知了。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南枝》
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丹染萼、玉缀枝。又岂是、一阳有私。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
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宜酒卮。醉捻嗅、幽香更奇。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
《城南》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相关参考
曾巩 文人历来都是好结交朋友,以志同道合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也是有所成就,那么他和王安石欧阳修等人关系如何呢? 曾巩和王安石关系 曾巩出生在一个世代都是学者
曾巩生于公元1019年的建昌军南丰,去世于公元1083年,后来迁居到临川。曾家是有名的书香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北宋名臣,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曾巩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儒家教育。加之曾巩个人为人聪明记忆高超
曾巩生于公元1019年的建昌军南丰,去世于公元1083年,后来迁居到临川。曾家是有名的书香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北宋名臣,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曾巩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儒家教育。加之曾巩个人为人聪明记忆高超
在宋朝的历史上,曾巩不仅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是个人才,而且在当官治理地方上,曾巩也很一个难得的人才。这一点,在他数次打击地方“土老虎”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北宋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曾巩
在宋朝的历史上,曾巩不仅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是个人才,而且在当官治理地方上,曾巩也很一个难得的人才。这一点,在他数次打击地方“土老虎”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北宋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曾巩
曾巩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史学家以及政治家,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七人合为‘唐宋八大家’,同时又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l
宋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也是一位匆匆过客、转眼即逝。宋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经济
宋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也是一位匆匆过客、转眼即逝。宋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经济
唐宋八大家之中,除了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就是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但是,除了王安石之外,苏轼等五人是一派的。三苏自不必说,欧阳修是曾巩的老师,也是苏轼的考官和亲家。王安石最初
王安国生于公元1028年,去世于公元1074年,字平甫,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和大臣我,为北宋著名宰相、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同母弟弟。 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