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王景治河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王景治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王景治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也是一条经常泛滥成灾的河流。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其下游缺口泛滥达1500多次,河床重大改道达26次,有人称为: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汉武帝时黄河大决口,过了20多年才堵塞好。汉平帝时 (公元1年~5年) 黄河又发生大缺口,河水淹没汴渠(汉代重要漕运河流,经郑州、开封、徐州等地注入淮河),兖州和豫州成了一片泽国。长期无法修理。直到汉明帝永平十二年 (公元69年),才发动几十万兵卒民工,在治河专家王景的领导下,对黄河水患作了一次大规模治理。
王景,字仲通。其八世祖王仲,从山东渡海迁居到乐浪郡(郡治在今朝鲜平壤南)。王景爱好《易》 学,精通天文术数。明帝时,浚仪渠 (在今开封附近) 年久失修,有人推荐王景能治水。明帝便起用他,并派将作谒者王吴协助,王景很快治好了浚仪渠。到了永平十二年,明帝召见王景,询问治理黄河的问题,王景侃侃而谈。明帝很高兴,赐给他 《山海经》 《禹贡图》 《河渠书》 和钱财衣物。夏天发动几十万人,由王景、王吴领导治河。王景亲自测量地势,凿开阻碍水流的山丘,修筑水渠,每十里设一座水门; 又修筑了从荥阳到出海口的长达1000多里的河堤。终于疏通了洪水,使黄河与汴渠分流,收到稳定河道、防洪、航运的巨大功效。从那时到唐代末年,黄河一直没有发生大水患,到宋庆历八年 (1048年) 才发生重大改道。由此可见王景治河的伟大功绩与高超技术。王景后来任庐江太守,大力兴修水利,提倡牛耕,使当地很快富裕起来。王景还写了一本关于 《易》 学的著作,叫 《大衍玄基》。
相关参考
汉平帝时,黄河决口,在洋渠一带泛滥了60余年,究(今山东金乡东北)豫(今安徽毫县)多被水患。点击查看:69年(永平十二年)汉明帝擢用王景,发民卒数十万治河。王景测量地势,开凿山阜,建立水门,自莱阳五千
东汉初年着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王景,曾经奉光武帝之命,治理好了泛滥达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而被载于史册,自从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
东汉初年着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王景,曾经奉光武帝之命,治理好了泛滥达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而被载于史册,自从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
历史人物 王景简介_王景东汉水利专家_王景治黄河_王景是如何治水的
本名:王景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乐浪郡诌邯主要成就:水利工程专家,与王吴共修浚仪渠字:仲通王景–东汉水利专家 王景祖辈原居瑯邪郡不其县(今山东即墨西南)。八世祖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
王景弘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宦官。王景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郑和相似,但是却没有郑和那么出名。 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氏,洪武年间入宫成为太监。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与郑和等人
如果问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是谁,大家的第一个反映,肯定是郑和。郑和七下西洋,宣扬中国国威,促进中国的对外交流,历史功绩显赫。甚至现代有许多学者认为,郑和先哥伦布而发现新大陆。 郑和能取得如
历史人物 王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生平简介,王景做了哪些大事
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约汉章帝建元和中卒于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王景常河北人,1916年生。先后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空军指挥参谋大学、台湾三军联合指挥参谋大学。曾任空军中队长、大队长等职。1960年任战术空军协同作战班少将主任。1967年任台湾澎湖防卫部中将副司令
王景宋字芝云,广西平南人。1898年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粤军排长、连长等职。后任第四路军司令部参谋及第十二师营长,参加讨伐陈炯明诸战役。1926年参加北伐,因在武昌、贺胜桥及汀泗桥战役中屡立
靳辅治河靳辅(1633—1692年),辽阳人,字紫垣,隶汉军镶黄旗。清初,黄河多次决口,成为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康熙皇帝把消灭三藩、治理黄河、运河漕运的畅通,视为亲政三件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