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白蛮与乌蛮
Posted 南诏
篇首语: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白蛮与乌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白蛮与乌蛮
唐初,在今云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部落名号繁多,其中主要的有白蛮和乌蛮。洱海和滇池周围,是蛮族的重要集居地。环绕着洱海,就有上百个白蛮部落。白蛮族,主要是由战国以后许多汉人陆续移居云南,与当地土著族杂居、通婚,长期融合而形成的。白蛮族喜穿白色衣服,衣长不过膝盖。白蛮的文字、语言、风俗大致和汉族相同,主要从事农耕,经济文化比较先进。乌蛮则散居在云南东部、东北部、贵州西北部和云南境内的其他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有些乌蛮部落的语言,要经过三四次翻译才能和汉语相通。乌蛮族爱着黑色服装,衣长曳地。唐初乌蛮仍以畜牧为业,不知耕、织,社会发展较白蛮落后。白蛮就是现在白族的祖先,乌蛮则是现在彝族的祖先。
从7世纪初到中叶,乌蛮逐渐向洱海地区迁移,征服了当地的白蛮,建立了六个诏: 蒙舍诏、蒙嶲诏、越析诏、邆赕(teng shan) 诏、浪穹诏、施浪诏。其中,蒙舍诏以巍山 (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 为首府,地处最南方,故又称南诏。7世纪后期,吐蕃势力进入洱海地区。南诏离吐蕃较远,仍依附于唐朝。其他五诏受到吐蕃的威胁,常依附吐蕃。唐朝为了抵御吐蕃,大力扶助倾向唐朝的南诏。开元年间,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渐次兼并其他各诏,建立起了统一的南诏国。738年,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739年,南诏迁都太和城 (今大理太和村西)。在苍山畔洱海滨,从此翻开了数百年王朝兴废的第一页。
相关参考
唐代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北方有突厥、铁勒各族,东北有靺鞨等民族,西南有吐蕃白蛮、乌蛮等民族,都曾在边疆地区建立过地方政权,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西突厥所控制的西域地区,有许多
南诏和大理王室以及主体人群的族属问题,是在中国古代史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随着近些年考古发现频出,有诸多线索显示:唐代的白蛮就是殷周之际的昆夷、犬戎,其中还有一部分殷商犬侯领有的殷遗民。他们就是先秦滇西
大理国(白语:dablitguaif,937年-1095年,1096年-1253年)是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南诏唐代以乌蛮贵族为主体,在中国西南部建立六诏,即越析诏,在今宜川县;浪穹诏,在今洱源县;邆赕诏,在今邓川县;施浪诏,在今洱源县东;蒙嶲诏与蒙舍诏,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