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Posted 王安石 司马光 才子

篇首语:时间是把锋利的刀,成全过我的疯狂,也粉碎过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

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

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

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时宜”,

与当时旧党、新党均政见不同,无数次被贬至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黄州、惠州、琼州、常州等地,最后终老于江南常州……

比如他自己的——《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说到他的仕途,不得不说另外两位大家了,

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一位叫王安石,一位叫司马光。

(PS,是不是想起了司马缸砸光,额,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变法大家都知道,显然这两位一个是革新派,一个是保守派。

那咱们的苏大才子,怎么一下子把两位都得罪了呢?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少年得志,均年轻时考中进士,两人同在朝廷任职,两人的争端始于不同的政见。

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

政见上趋于保守的苏轼便一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而被迫离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16年的杭州当通判。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在杭州,苏轼待了2年零9个月。熙宁七年(1074年)到密州任太守,当时38岁。

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然而,被贬的苏轼并没有结束厄运,相反遭来更大的、差点“灭顶”的灾难,从而开启了他人生三起三落的第一落,其原由是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元丰八年(1085年)四月宋神宗驾崩,苏轼东山再起。

这一年,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次年改元“元祐”,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

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祐更化”,并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

他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然而这时候,正扶摇直上主人公,我们的苏大才子,

却又与现任宰相司马光结下了梁子,再次演绎了与宰相“交锋”被贬的悲剧。

司马光上任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苏轼却认为新法也有可取之处,

于是,司马光对苏轼产生了不满。不得志的苏东坡又主动请辞外放。

元祐四年(1089年)七月至次年二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这便是苏轼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至于三起三落中的第三起、第三落,与两任宰相无关,在此不做赘述。

看懂了吧,咱们的东坡居士真的是个老文青,一股子执拗脾气,

王安石在的时候吧跟王安石做对,说新法不好偏向保守派;

等司马光上台了吧,又怀念新法的好,偏向革新派……这是个可爱的紧~~~

不过,文人终究是文人,尽管苏轼与王安石、司马光之间政见不和,

但并不影响双方之间惺惺相惜。多年后,王安石的宰相之职被免,告老还乡。

此时的苏轼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去拜访了这位曾经让他遭受磨难的“冤家对头”。

不料,这一拜访搭起了彼此重新认识之桥。

为此,王安石曾慨叹:不知道从此几百年后才会再出苏轼这样的人才。

苏轼则投桃报李:认为世上真正有才华的人是王安石。

而苏轼为司马光撰写墓志铭也是表达尊敬怀念的感情,在他写的3000字《司马温公行状》中,

充满了对这位年长自己10多岁的师长之褒奖。末尾写道:

“轼从公游二十年,知公平生为详,故录其大者为行状。”

表达了自己对司马光最了解。这不但直抒苏轼对司马光的敬意,同时也显示了苏轼光明磊落的品格。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什么关系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死对头,为何“联手”欲将苏东坡送上断头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中期,繁荣的文官制度、宽松的政治氛围造就了“旷古三大才子”的问世,他们是改革

历史人物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什么关系

今天全榜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死对头,为何“联手”欲将苏东坡送上断头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中期,繁荣的文官制度、宽松的政治氛围造就了“旷古三大才子”的问世,他们是改

历史人物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北宋文坛的两大巨星

  与的:与都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同朝为官,都是宋朝大才子。苏东坡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官拜翰林学士之后,在宰相门下任职。王安石爱慕其才,十分器重。苏东坡却自恃聪明

宋朝历史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有何反向

司马光元v元年(1086年)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皆曰不可,温公执意而行,不久王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月,司马光病逝。史载王安石退居金陵时“闻朝廷变其法,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助役,复

宋朝历史 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西风

“对手”为何变知己 揭秘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

王安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苏轼兄弟丁忧服满,刚回京城。那时,兄弟俩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苏东坡不识时务,对改革说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子。京城的案子盘根错节,随时都会碰到山

“对手”为何变知己 揭秘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

王安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苏轼兄弟丁忧服满,刚回京城。那时,兄弟俩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苏东坡不识时务,对改革说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子。京城的案子盘根错节,随时都会碰到山

宋朝历史 宋朝的草粉事件,主角早已家喻户晓

宋朝的草粉事件,主角早已家喻户晓1、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端了变法活动。此时,保守派人物韩琦、司马光、欧阳修和苏东坡等人纷繁外放,分开东京汴梁。此中,苏东坡被录用为杭州通判,从而揭开了一

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关系

  王安石司马光  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是一对惺惺相惜的好友,但是王安石发动的政治改革“王安石变法”却遭到司马光的反对,司马光之所以反对王安石,只是因为政见不同吗?  笔者认为,司马光是个聪明人,他反对王

历史人物 司马光认同王安石的才干,为何在变法时对王安石“纠缠不休”

司马光认同王安石的才干,为何在变法时对王安石“纠缠不休”?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光与王安石都是个性鲜明,政见明确的政治家,他们在官场上的“纠缠不休”,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矛盾冲突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