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司马光认同王安石的才干,为何在变法时对王安石“纠缠不休”

Posted 朋党

篇首语: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司马光认同王安石的才干,为何在变法时对王安石“纠缠不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司马光认同王安石的才干,为何在变法时对王安石“纠缠不休”

司马光认同王安石的才干,为何在变法时对王安石“纠缠不休”?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光与王安石都是个性鲜明,政见明确的政治家,他们在官场上的“纠缠不休”,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矛盾冲突分不开的,他们之间的斗争并不是个人之间的私怨,事实上,在王安石刚进入政治权力中心时,司马光起初也是对他抱有一定的期待,也曾希望他的改革方案能推动当时的经济民生,改善当时大宋面对的诸多问题。但是王安石在推进过程中,发生了几件事,让司马光发现了王安石改革政策中的各种问题,从而站了出来,成为反对王安石改革政策的主要力量。> >司马光>一则阿云案气死老御史>当时发生了一件阿云案,按照王安石的新的法律政策,判决阿云不死,并且从法律上确定了,在谋杀罪中,可以适用自首减刑原则。当时很多人反对,但是因为皇帝支持王安石,大家也就保持沉默了,只有一个老御史他站出来,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加上性情刚烈耿直,直言不讳说王安石这个新法是不对的!但王安石这个时候,却给老御史扣了一个大帽子,他说:“那些认为谋杀罪不适用自首减刑原则的人都是‘朋党’。”所谓朋党是指帝制时代的官僚小集团,这个小集团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朝廷和皇帝,在那个时代里,“朋党”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指责。老御史听了这话,一下子就气晕了,从那之后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因为这件事,司马光对于王安石的行事作风产生了质疑和担忧,因为按照这个逻辑推导,只要与王安石政见不同,那便不行,便是“朋党”,完全没有商量讨论的余地,这样的制定出来的政策真的好吗?此时,司马光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王安石和他提出的新政改革。> >激进的新法改革>财政政策思想的严重分歧>当时大宋国库贫乏,财政困难,王安石曾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叫做:“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集》),这话的意思是说,善于理财的人,不用增加老百姓的赋税,而国家财政也会非常富裕。而司马光却认为:“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意思就是说,天地之间产生的物质财富,总的数量是有限的,不在民间就公家。这个矛盾是司马光和王安心思想上的核心矛盾。当时国家非常需要改善财政状况,但是当时的客观现实,要实现王安石的想法,是不太可能的。> >司马光>强行推进弊端重重的青苗法>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原本是希望能增加政府收入,救济百姓,从而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因为执行官吏的利益老师、地区差异、制度缺陷等等因素的影响,反而让众多民众深受其害,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因此朝堂上下一片反对之声。>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然而,王安石却完全听不进这些中肯客观的意见,不仅坚持已见,而且还违反当时的制度,全力打击自己的反对者,将反对自己的人贬出京城,发配外地。其中被打击的主要代表有两个人,一个是老臣韩琦,另一个是谏官李常,特别是对李常的打击,在整个处理流程上不仅破坏了谏官的风闻言事的传统特权和说话空间,还破坏了当事的公文审查制度,绕过了决策部分的审核环节。> >排除异已>这些事情的发生让司马光感到相当的不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到这个时候,让司马光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王安石的新法,还有他为了推进新法所用的方法手段已经开始威胁到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这样的话,已经不是简单的新法改革的问题了。此时此刻,一片忠心为国为民的司马光当然不能再坐视不管了,他终于站出来,正式开始反对王安石提出的新法改革。> >大归则同>不过,虽然司马光和王安石彼此政见相左,但他们都是在为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发展而坚持,只是思想观念相差太多,加上王安石的性格过于激进,无法接纳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而且他的思想和他的政策就当时来说,太过超前,脱离了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与他们水火不容的政见冲突来说,他们在品德人格上的本质却是出奇的相似,就像司马光给王安石的绝交信上所说的那样:“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可见,司马光对于王安石的才能和理想还是非常认可的。

相关参考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大家对于司马光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在我们还小的时候,便知道他的英勇事迹,也就是“司马光砸缸”。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也可以说,他

历史人物 苏轼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变法有什么弊端吗?

说到王安石,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期间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都是他的诗歌,认为他也是一位诗人,但其实不止于此,王安石还是北宋时期一位政治家、改革家,最有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一般来说,变法就是图强,为了国家的发

中国历史 什么书这么重要,当朝天子要亲自为它赐书名?

熙宁变法之初,宋神宗即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负责全国军政的副长官),希望他能辅佐朝廷推行新法;但司马光不认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执意辞官,请求退居洛阳修撰史书。当时做官进入宰辅之列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宋朝历史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有何反向

司马光元v元年(1086年)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皆曰不可,温公执意而行,不久王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月,司马光病逝。史载王安石退居金陵时“闻朝廷变其法,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助役,复

宋朝历史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一场骗局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一场骗局  说起王安石和司马光,可谓家喻户晓。两人同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本来惺惺相惜,是一对好朋友,但司马光为什么要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两人的政见不同

历史人物 为何说北宋的灭亡王安石要负主要责任

对王安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晚期时,其实已经很难持续下去,而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之后,司马光等守旧派被重新启用,新法几乎被完全废掉,史称“元祐更

历史人物 王安石的变法遭受到苏轼和司马光的极力反对,又是怎么回事

北宋立国之后,为了防止形成像唐朝那样的地方割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收归了政、财、军权,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由于实行一职多官,导致官僚机构非常庞大和臃肿。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防御

王安石和苏轼关系不和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和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北宋著名的人物,两人都涉及文学的政治,不过相传两人在政治上存在矛盾,苏轼也不赞同王安石变法,到底为何他们的关系会闹得很僵呢?  民间传说,大约是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

历史秘闻 王安石和苏轼关系不和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和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北宋著名的人物,两人都涉及文学的政治,不过相传两人在政治上存在矛盾,苏轼也不赞同王安石变法,到底为何他们的关系会闹得很僵呢?  民间传说,大约是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

宋朝历史 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