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异族皇帝竟曾被配享明朝的太庙?

Posted 明朝 明朝皇帝列表

篇首语: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哪位异族皇帝竟曾被配享明朝的太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哪位异族皇帝竟曾被配享明朝的太庙?

位于北京的历代帝王庙,顾名思义,是明清朝廷官方祭祀历代帝王的地方。这“帝王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在明朝,供奉在历代帝王庙的,要么是三皇五帝那样的始祖级人物;要么是历代开国君王,如汉高祖刘邦;要么是“大有为”之君,如唐太宗李世民。那些昏庸无能的,就甭想再到帝王庙享受香火了。

明朝的历代帝王庙,最初由明太祖朱元璋兴建,朱元璋这人,实在是爱憎分明,他大笔一挥,就确定了明代祭祀历代帝王的标准:老子看不上的帝王,统统不祭!因此,明初的帝王庙,“准入标准”非常严格,中国几千年历史,多少个皇帝,最终进入帝王庙的也不过寥寥十六位。不过,就连这十六位帝王,在明朝后期竟然又被嘉靖皇帝踢出去了一个,这个被踢出去的,正是着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嘉靖皇帝到底出于什么考虑,竟敢把祖宗朱元璋钦定的祭祀名单给改了呢?

朱元璋时代的历代帝王庙,建在南京鸡鸣山南麓,布局严谨,“先祖居中,左昭右穆”,供奉了十六位“明君”的画像及塑像。据传说,朱元璋对帝王庙十分重视,在修建过程中经常到工地视察,这一视察就出问题了,有工匠上奏,说忽必烈的塑像脸上总有泪痕,好像显灵了一般。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自然不怕,面对忽必烈“啼哭”的塑像,说了一番话道:“痴达子,汝胡人入主中国,可谓幸矣,朕今天命所归,奄有天下,于汝子孙,不加杀戮,但驱还北,汝何恨耶?毋再啼哭。”说来也怪,朱元璋说完之后,忽必烈的塑像登时不再流泪。

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不再亲自祭祀历代帝王,位于南京的帝王庙也就冷清了许多。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有人对朱元璋开列的祭祀名单有了异议,他们觉得,忽必烈是“胡元”之主,大明朝不该祭他。比如成化朝的大学士丘濬,就在呈给皇帝的《大学衍义补》中说:“或者谓元世祖无功于中国,不祀亦可”。大家嘴上是这么说,实际也没把忽必烈怎么着,毕竟是修了百来年的庙,谁想伤筋动骨,把好端端的塑像折腾出去?但是,偏偏就有这么个不怕折腾的嘉靖皇帝,不仅在北京另建了一座新的帝王庙,还违背朱元璋的祖制,在嘉靖二十四年终于把忽必烈给踢了出去。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嘉靖皇帝也只是想重修帝王庙,升级祭祀典礼,以符合他对“礼”的一贯追求罢了。对于这十六位皇帝的名单,他倒没什么意见。嘉靖十一年,新的历代帝王庙刚刚落成,就有大臣姚涞上奏,请求废除对元世祖忽必烈的祭祀。然而在嘉靖皇帝的授意下,礼部驳回了这一请求,理由是“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贤”,而且,对忽必烈的祭祀是“祖制”,不能更改。可见嘉靖皇帝与忽必烈并没有啥深仇大恨,那么,嘉靖皇帝十三年后踢出忽必烈的举动,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就要追溯到与明朝相爱相杀三百年的老对手蒙古部落身上了。明朝初年,以朱棣为代表的皇帝们,经过穷追猛打,已经把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打的喘不过气。后来,虽然瓦剌部搞出了“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宗朱祁镇,但明朝元气不损,依然能在北京保卫战中大破瓦剌。但是,到了嘉靖年间,蒙古终于崛起了一代枭雄——俺答。

俺答汗是黄金家族后裔,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领,他能征善战,屡次战胜明军,把明朝北方边境搅的不得安宁。北京离蒙古可不远呐,嘉靖皇帝时不时听到俺答来犯的消息,又见明军不堪一击,总是吃败仗,时间长了,当然又怕又怒,渐渐也就厌恶起蒙古了。在那一会儿,大臣们写奏疏时,碰到“北虏”、“胡”、“夷”之类字眼,都会尽量写的越小越好,生怕写的稍微大点儿,就会刺激到嘉靖皇帝那脆弱敏感的神经。

都说“爱屋及乌”,嘉靖皇帝现在,可真是“恨屋及乌”了,他厌恶俺答,厌恶蒙古部落,连带着,看帝王庙里忽必烈的牌位也越来越不顺眼。到嘉靖二十四年,礼科给事中陈棐写奏疏说:“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华黎等五人神主”,这回嘉靖皇帝当即拍板同意,立刻撤掉了北京帝王庙里忽必烈的牌位,想一想,还不甘心,于是又把南京帝王庙里忽必烈的塑像一并拆毁。

可惜的是,嘉靖皇帝对一个没有知觉的牌位发泄了这么多怒气,还是没有阻挡住俺答汗进军的步伐。明朝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京师差点沦陷,嘉靖皇帝无奈,只得答应恢复明朝与蒙古的“马市”,俺答汗这才减少了对明朝的骚扰。不过,直到明朝灭亡,忽必烈都没有再回到帝王庙。

附:明代帝王庙祭祀帝王名单: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相关参考

传奇父子同获配享太庙殊荣 傅恒与福康安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

传奇父子同获配享太庙殊荣 傅恒与福康安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

大清王朝中唯一配享太庙的异姓汉臣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功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清朝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

配享太庙-清朝十四位王爷和十二位大臣获此最高荣誉,仅一位汉人

北京太庙太庙,是供奉皇家先祖和历代皇帝灵位的祭祀场所。在清朝,皇族宗室和功劳巨大的臣子经皇帝御批后,其灵位可以供奉在太庙配殿。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被称为-配享太庙。有清一代,共有十四位王爷和十二位大

明朝历史 明朝哪位皇帝曾被十六位宫女谋划刺杀

告密者名叫张金莲,也是杨金英率领的“少女刺杀组”成员之一,就在她们进宫行刺的一刻,走在队伍最后面的她突然害怕了,跑到皇后那里检举揭发。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已是深夜,紫禁城内秋

清朝配享太庙名单,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

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胤祥、张廷玉、富察·傅恒、图海等。1、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

解析清代大臣张廷玉为何死后能配享太庙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年雍正时期,备受赏识得到重用,可晚期由于得罪乾隆而屡屡碰壁受到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然而作为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一位

解析清代大臣张廷玉为何死后能配享太庙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年雍正时期,备受赏识得到重用,可晚期由于得罪乾隆而屡屡碰壁受到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然而作为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一位

历史人物 康熙欣赏他,雍正令他配享太庙,整个清朝就此一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缘起于内外东北,入关之后终结了明末大混战,康熙皇帝继位后,帝国日趋稳定。>本篇文章,咱们来聊一聊清朝时的一位名臣。之所以聊他,是因为其自身镌刻着一个极为特殊的标签——

张廷玉哪里得罪了乾隆?张廷玉为什么能够配享太庙?

  张廷玉是清朝时期著名大臣,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及第,因此进入朝堂。在康熙一朝,官至礼部尚书。后来雍正继位,张廷玉受到雍正皇帝宠信,最终晋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事务。除此之外,在雍正朝临死之前,张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