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近代史简介 普米族历史

Posted 普米族

篇首语:真正有知识的人谦虚、谨慎;只有无知的人才冒昧、武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普米族近代史简介 普米族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普米族近代史简介 普米族历史

2、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近代史简介 普米族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共同遭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普米族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总的方面仍完整地保存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由于内部历史发展条件和受周边民族影响的不同,出现了地主经济、领主经济、地主家庭内畜奴制,以及原始的母权家庭并存的多种社会发展阶段。各地普米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封建领主和地主阶级对普米族人民实行残酷剥削和压迫,赋税徭役苛派不止,加之天灾水患频繁,广大贫民的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农民多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如1936年永宁地区的普米族、纳西族、彝族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土司斗争,起义军攻破了土司衙门和总管住宅,吓得土司和总管闻风逃窜,并击败了土司从木里搬来的4000人的武装部队,取得了胜利。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普米族、纳西族和其他民族联合举行了武装起义,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口号,在群众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解放前夕,普米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道,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为滇西的解放做出了贡献。1949年,丽江、兰坪、宁蒗等县相继解放,普米族人民从此获得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普米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经过民主改革,普米族地区废除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1954年在普米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民族乡。几十年来,普米族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普米族人民及其先民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国文化,对于祖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以及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的社会经济,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在封建领主制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较缓慢。普米族在长则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周围的汉、白、摩梭等民族同处于犁耕农业阶段。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犁、锄、刀、镰、斧等。

其它生产工具还有用来打稗子、燕麦。蚕豆、青棵、四季豆等的连枷,用来打养子的短棒及钉耙、木锄、竹背斗、簸箕、筛子、风箱、石磨、木石臼、木锤等。以上农具,木质的一般农家都能自制,铁质的大多购于外族或外地。

普米族大多居住在半山区和山区,耕地有水田、旱地和山地三种,以山地为主。种植农作物因地而异,有:水稻、青棵、玉米、燕麦、马铃薯。大麦小麦。四季豆、黄豆等等。水田种植水稻、稗子、大麦、小麦、蚕豆、碗豆;旱地产玉米、四季豆、黄豆、马铃薯等;山地种养子。燕麦及麻等,作物一般年收二季,有的只收一季。

在普米族种植的农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约60%以上,为普米族的主粮,也是酿酒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品种有黄包谷、干子黄、马牙、花包谷、大白籽、糯包谷、二白籽、小白籽等,稻谷次之,品种有白\\红、糯\\麻四种。

普米族旱地实行轮作休耕制,其轮作方法有三种:一是第一年小春种蚕豆,第二年种玉米,第三年复种蚕豆;二是第一年大春种玉米,第二年种蚕豆,第三年种玉米,第四年种小麦,在轮种中插种豆科植物,能增加氮肥养分,作物收成好;三是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玉米,循环进行。为保证主食来源,此种耕作方式应用较普遍。

在永宁地区,旱地一般第一年种稗子,第二年种小春,第三年换种燕麦。间种,又叫套种,是在同一块地里每年间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群众多数是在田边地角或玉米地栽种南瓜。黄豆、向日葵等。在农业生产中,普米族常用绿肥、厩肥、草灰肥等,一般不施人粪。

农事活动安排和劳动力分工:普米族有自己的农事历法,他们根据海拔地势差异,气温雨量的变化,结合观察花开、鸟鸣、下雪等物候征兆,合理地安排一年四季的农事节令和生产程序。

农业劳动以个体小家庭为单位,进行集体生产,男女老少之间有性别年龄的自然分工,成年男子担任犁地、收割、制作农具。砍柴、打房板、狩猎、赶马、经商等,妇女参加田间平地、积肥、放水、薅除、收割外,还承担推磨。煮饭、纺织、饲养牲口等繁重的家务劳动。老年人在家编织箩筐等用具,兼管幼儿。年龄稍大的儿童守护庄稼、协助搬运,平时负责放牲口。农忙季节,群众中有互换工的习惯,主要在缺乏耕牛和劳动力的农户之间进行,不计报酬。

普米族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菠菜、芹菜、葱、韭菜。圆根、萝卜、苕(薯)、黄瓜、南瓜、茄子、辣椒、大蒜等。经济作物有:大麻、向日葵、油菜等。经济林木有:犁、核桃、花红、黄果。石榴。花椒、樟木子、漆树等。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大力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坡地改梯地,推广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改良农作物品种。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使广大普米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以区内普米族聚居的宁蒗县为例,199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现价)达24 4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12 271万元,乡镇企业总收人 14 412万元,地方财政收人 1338万元,职工平均工资6 741元,农民人均纯收人424元。

相关参考

普米族有何历史?普米族历史简介

居住于不同地区的普米族自称在语音上有些差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平米”或“批米”,宁蒗的自称“拍米”(有的书中译为“普日米”、“普英米”、“培米”等。)。“米”意为人,“平”、“批”、“拍”

普米族有何历史?普米族历史简介

居住于不同地区的普米族自称在语音上有些差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平米”或“批米”,宁蒗的自称“拍米”(有的书中译为“普日米”、“普英米”、“培米”等。)。“米”意为人,“平”、“批”、“拍”

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的社会经济,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在封建领主制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较缓慢。普米族在长则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周围的汉、白、摩梭等民

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的社会经济,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在封建领主制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较缓慢。普米族在长则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周围的汉、白、摩梭等民

普米族是怎样实行土地流转的 普米族历史

封建领主制时期,土司是最大的领主,也是土地的所有者,普米族百姓一般都有一块份地和少数出租地。普米族对占有的份地,有比较固定的占有权,可以世袭、转赠、出租和抵押,一般不能任意买卖。部分普米族人家根据其份

普米族畜牧业是怎样发展的 普米族历史

普米族有家庭养殖业传统,具有丰富的牲畜饲养经验。牲畜饲养业在普米族的社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普米族饲养的牲畜有:牛、马、骡、羊、猪等。普米族以牲畜作为衡量家庭财富的标准,牲畜饲养越多,说明越富有。各

普米族畜牧业是怎样发展的 普米族历史

普米族有家庭养殖业传统,具有丰富的牲畜饲养经验。牲畜饲养业在普米族的社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普米族饲养的牲畜有:牛、马、骡、羊、猪等。普米族以牲畜作为衡量家庭财富的标准,牲畜饲养越多,说明越富有。各

普米族是怎样实行土地流转的 普米族历史

封建领主制时期,土司是最大的领主,也是土地的所有者,普米族百姓一般都有一块份地和少数出租地。普米族对占有的份地,有比较固定的占有权,可以世袭、转赠、出租和抵押,一般不能任意买卖。部分普米族人家根据其份

普米族历史性的大迁徙 普米族历史

据本民族传说及历史记载,普米族先民为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甘青一带巴颜喀拉山周围地区的古羌人。为寻找更适宜生活的乐土,普米族先民从高寒地带沿着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谷地,逐渐向南迁徙到温暖低湿的川、滇边

普米族历史性的大迁徙 普米族历史

据本民族传说及历史记载,普米族先民为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甘青一带巴颜喀拉山周围地区的古羌人。为寻找更适宜生活的乐土,普米族先民从高寒地带沿着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谷地,逐渐向南迁徙到温暖低湿的川、滇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