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实力并不落后为何会沦陷

Posted 东北军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实力并不落后为何会沦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实力并不落后为何会沦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张学良所统领的奉系东北军在当时中国各地割据一方的地方军事集团当中,论其军事兵力、兵种配备、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现代化程度等军事实力,均已遥遥领先于各派军事力量,并大大强于驻扎在东北地区“满铁”附属地一带的的日本关东军。然而,由于兵强马壮的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其在国内各大军事集团中遥遥领先的强大军事实力也就没有了任何的用武之地。

据可靠资料统计,1930年底,张学良所统领的奉系东北军仅陆军就有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总兵力约计40万人。从1925年2月开始,张作霖为强化东北军陆军的战斗力,就曾以高薪聘请德国、日本籍高级军事教练,长期培养训练东北军将士;同时,还采取雇佣养兵的方式,严格管理东北军官兵,使东北军以战斗力优强在当时中国著称。

1930年9月,由于学忠、王树常率领入关的9个精锐旅共计10万人,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战后这些精锐部队分驻在平津一带。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张学良又将东北军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当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

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发生后,张学良调集东北军主要军事力量对付苏联。相反,对驻扎在东北地区“满铁”附属地一带的日本关东军则较少考虑防备和应对。所以,当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沈阳城内的日本关东军炮击北大营时,东北军许多官兵竟然不知所措。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十分重视东北军武器装备的配备更新,为此专门投入巨资建立了当时颇为有名的东北兵工厂,生产型号为六五、七九的常规步枪,据说每天步枪的产量可以武装一个营的兵力。而且还可以生产军用载重汽车和16年式的迫击炮。据说,当时东北兵工厂的产品供应东北军已经绰绰有余,并对外出售一部分。

1928年东北易帜前,东北军空军拥有飞机200架,其中战斗机160架,多为从法国和捷克等国购买的新式战机。1929年中东路事件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后,张学良痛下决心从法国进口了120架新式战机,总计拥有5个航空兵大队,总装备飞机328架,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属于遥遥领先的。

除了陆军、空军之外,东北军的海军也在当时拥有了相当的军事实力。据相关资料统计,1930年底,东北海军已拥有海圻、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现代化战舰及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400人,其中海圻号主力舰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东北军驻扎在奉天省内大约有9万兵力,驻扎在沈阳城内约有1万兵力;而此时日本关东军仅一个陆军师团,总兵力不过1万人。除此,东北军还有主力约30万兵力布置在直隶、热河以及山海关一带,调集驰援也相当迅速和便利,并且还有广阔的后方基地,便于跟日本关东军打持久战。而日本关东军则没有这些便利条件,根本打不起大规模的持久战。

据战史专家分析,当时日本国内高层分成了主战、主和两派,正在为侵略中国东北一仗是否开打争论不休。假如在日军侵占东北战事初期遭到中方强烈反击,日本国内主和派有可能占据上风,日军侵占东北的战争可能就不会迅速打响,等等。现在看来,这些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问题却是日军侵占东北战事初期并没有遭到东北军的强烈反击,与此相反的却是东北军的一味地不抵抗,由此在客观上给日军的侵略行为帮了大忙。

由于受命不抵抗,东北军大部分陆军随之陆续撤退到山海关内,东北空军、海军的战机、舰船以及兵工厂、军火库的武器装备、弹药给养等,连同其他财产顷刻之间全部被日本关东军收入囊中。

据说,当时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不仅没有空军和飞机,而且连武器装备也基本上处于满铁护路队的低档次水平。如果说没有来自蒋介石或是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如果说事变前东北军兵力部署得当、反应机敏和反击迅速,那么,日本关东军的侵略行动几乎是不可能得逞的,由此演变发展而成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相关参考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的由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关东军借口南满铁路发生爆炸,突然炮击沈阳,造成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境沦陷。为了不忘国耻,中国定9月18日为“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历史军事 揭秘真实的九一八事件

学术界普遍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这种认识存在偏差,“九·一八事变”不能做为日本侵华的开端。因为早在“九·一八事变”前,侵华的大幕早

历史百科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占中国东北而阴谋制造的一次大规模武装侵略行动。1931年9月18日深夜,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令其守备队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沟的南满

九一八事变后的海满抗战之富拉尔基战役

示意图九一八后,东北军五个地方旅,在齐齐哈尔嫩江桥一带,重创日军第二师团。打响抗日战争第一仗,打醒了中国人,打怕了日本人。一时中外震惊。1.5万/3万,东北军以少战多,从容撤出。寡不敌众,总指挥马占山

历史军事 九一八事变后有九人冒死向国联递交日军罪证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是一个必须记住的时间:“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沈阳九一八

日本人眼中的“九一八”事变

斗转星移。你是否还记得那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已经过了整整八十年。从1931到2011,九一八事变后的这八十年,日

历史人物 详谈九一八事变前后

  张学良简介:九一八事件。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

东北军迅速蜕变张家军 “九一八”耻辱的根源

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在日本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的策划下发动的。两万日本关东军将三十万中国东北军“包了饺子”,七个小时,东北军大营遂告失手。东北军战斗力之弱,令人瞠目。而对手早就看出了东北军骨子里的孱弱

东北军迅速蜕变张家军 “九一八”耻辱的根源

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在日本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的策划下发动的。两万日本关东军将三十万中国东北军“包了饺子”,七个小时,东北军大营遂告失手。东北军战斗力之弱,令人瞠目。而对手早就看出了东北军骨子里的孱弱

历史人物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张学良已达成共识不抵抗

  九一八时的不抵抗政策,已成为刻在历史耻辱柱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了。但是,几十年来,围绕着「不抵抗」的由来、背景和具体责任,却一直有颇多的争议。>  近年来,网路上关于「九一八」时「不抵抗」责任的讨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