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

Posted 政治

篇首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

2、揭秘三国托孤重臣李严为何大哭而死

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

李严与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可没有用心筹办军粮使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功亏一篑,他为何要做出这等乱国之举呢?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身份导致的。李严和孟达一样原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降刘备,因为工作能力强逐渐得到赏识。这一点诸葛亮也夸李严工作处事如流水般迅速,决定取舍毫不犹豫(部分如流,趋舍罔滞)。

对于蜀中本土的豪强大族和刘璋时的旧臣来说,刘备属于“空降而来”的外人。出于维持蜀汉各方政治势力平衡的目的,所以刘备对李严也委以托孤重任。刘备去世后,李严一直留在白帝城负责防务东吴,吴蜀交好后这一重任慢慢的就变成了闲职。诸葛亮在成都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李严却成了边陲上的闲人。

或许从人性的角度说无论换做谁心里都会有些失落和不快。所以在诸葛亮进驻汉中的那年,李严也请求进驻江州这个大城市,考虑到李严实际的情况,这一请求获得了批准。

而后不久,李严又劝诸葛亮称王,进九锡(封建时代臣子可以获得堪比皇帝的九个最高荣誉),但被诸葛亮以严词拒绝。

应该说,考察李严以后的所作所为,李严这次劝诸葛亮称王未必出于真心,而是想借此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试想如果刘禅批准诸葛亮为王,那对李严这个二号托孤大臣又怎会没有其它的表示呢?此后李严所有的作为,也都是一心想要获得权力,摆脱政治权力的边缘化。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想让李严率军赶赴汉中,李严没有答应反而要求从益州东边的江州附近划出五个郡组成巴州,让自己担任巴州刺史。这一要求俨然是把江州一带当做了自己的私有地盘,自然被诸葛亮再次拒绝,从此两人渐生隔膜。

后来魏军大举来犯,诸葛亮推荐了李严的儿子李丰接管江州做补偿,李严这才率二万士兵增援汉中。此次诸葛亮北伐,李严(或许心里仍不平衡,改名为李平,为便于描述,下文继续采用“李严”)督粮不利使得北伐半途而废,又左右圆谎企图掩盖过失。

从这前后几件事来看,李严完全是把国家大事当做筹码一样,符合个人利益的就去做,不符合的根本不管。正如诸葛亮评价李严的那样:安顿自身,求取名声,不担忧国家的事(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比起诸葛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处事理念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奉献精神来说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或许有人会说,李严所作所为没有对错,这不过是蜀汉政治派别因权力争夺内斗的结果。退一步讲,我们即便承认这是政治争权,可是身为托孤大臣,将政治内斗乃至私人恩怨积累起的怨气发泄到军国大事上来导致误国误军,无论从何种立场、何种角度来讲都是说不过去的。无论李严最后得到何种下场都是咎由自取。

公元231年八月,李严被剥夺所有职务,废黜为平民,迁居到梓潼郡(郡治今四川梓潼)。《李严传》裴注引《诸葛亮集·与李丰教》记载:诸葛丞相还给李严的儿子李丰去了一封信,大致交代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让李丰去宽慰李严。

信的最后写道:“如果都护(指李严)能够自省前过,一心报国。你(指李丰)和蒋琬能诚心共事(李丰此时任丞相府参军),那么所受的贬嫡可以通达,失去的东西也可以重新获得。望你仔细考虑这些规劝(李严),明白我的心意。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一再长叹,流泪不止。”

从228年春开始,到231年秋结束,诸葛丞相进行了一次御敌和四次北伐,虽然也有斩将杀敌、拔城夺地之举,但是北定中原尤其是拿下凉州这个根本目的没有达成,四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错用马谡战败退军,第三次是小规模用兵外,另外两次北伐均是因军粮不济而被迫退兵。

所以,返回后的诸葛亮没有再度兴师,而是经过了两年多的精心筹备之后才于公元234年二月兵出斜谷,发动了第五次,也正是最后一次北伐作战!

揭秘三国托孤重臣李严为何大哭而死

诸葛亮五出祁山,率兵北伐。大军所到之处,魏军望风披靡,司马懿吓得躲在上城中,三日不敢出战。魏国名将张A自恃英勇,不顾司马懿一再劝告,非要主动出击,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诱敌深入之计。不仅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乱箭射死于峡谷之中。

张A已死,蜀军士气空前高涨、锐不可当。但就在诸葛亮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发来的告急信,信中说:“东吴陆逊兵犯蜀国”。诸葛亮闻知,不敢怠慢,立即率大军退回汉中。大军驻扎完毕,就在诸葛亮正要回成都面见后主刘禅的时候,尚书费t却匆匆赶到了军前。

一见面费t就急切地问诸葛亮:“丞相出师大捷,为何又突然回兵?”诸葛亮一时摸不着头脑,就告诉费t是李严发来告急信,称“东吴进犯,让我回师救援。”费t一听也有些不知所措,说:“李严在圣上面前奏称军粮已办,丞相无故回师,必有降曹之意。天子因此命某来问耳。”诸葛亮一听大怒,即刻命人查访。一调查才知道,原来是李严催缴粮草不力,怕诸葛亮降罪,就写信给诸葛亮谎报军情,让诸葛亮形成回兵的事实,然后自己又到后主面前奏称诸葛亮欲降曹。掩耳盗铃,两头隐瞒,为的就是推卸自己催粮不力的责任。

诸葛亮一听这个情况,顿时就起了杀心,命令即可把李严招来问斩。

关键时刻,费t却提出李严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不宜斩杀,建议从轻发落。诸葛亮思考良久,觉得不无道理,也就答应了。费t回到成都之后,及时上书向刘禅作了汇报。刘禅一听也是勃然大怒,命令武士立即将李严推出去斩首。这时费t又奏,说诸葛丞相念李严托孤重臣,未可轻易斩之。既然亚父有言在前,刘禅自然听从。但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处罚是不可避免的。最终李严捡回了一条命,贬为庶人。后来,诸葛亮又让李严之子李丰接替父位,继续收缴粮草,保障前线的粮草供应。

按说这事也就算过去了。我们在一面谴责李严不顾大局的同时,更对诸葛亮的宽宏大量感到由衷敬佩。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诸葛亮之所以不杀李严,不是不想杀,而是接受了费t的规劝。按他的本意,李严即便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这倒不是说诸葛亮好杀,关键是处在那个对敌斗争的关键时刻,李严不仅不全力以赴,而且还谎报军情。致使前线将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顷刻间付之东流、前功尽弃。这等罪行,不军法从事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如此看来,杀李严是情理之中,不杀李严显然就是法外开恩了。对此,一向以军纪严明的诸葛亮不会不清楚。或许就是诸葛亮因了费t说的那句“同为托孤重臣”,也怕杀了李严落下千古骂名。李严到底没杀,诸葛亮也就想明白了,送佛送到天,好人做到底。不仅免了李严的死罪,而且又及时启用其子李丰代替父职。本为阶下囚,如今儿子却又因祸得福,这是何等的恩德啊。如此的处理方式,怎能不让李严父子倍感羞愧,终生铭记,又怎能不为之慷慨赴死呢。

现在想来,李严一大把年纪的人,活的还真是不明白,行为做事像小孩子一般。且不说此事做得极其拙劣,即便是侥幸得逞了,一辈子的负疚又如何能平抚呢。好在李严知道错了,后来也一再向诸葛亮谢罪。可见,李严虽有过错,却也是良心未泯。而正是有了诸葛亮和费t的一再保全,才换来了李氏父子免遭唾骂,遗臭万年。当然,后来的李丰接替父职,那也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从来没有因为粮草难筹耽误诸葛亮的军备用度。戴罪的李严就更不要说了,虽回归林下,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诸葛亮的好处,并时时告诫儿子,必要全力以赴,配合诸葛亮的工作。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更让人感动的是,当诸葛亮命陨五丈原,灵柩被护送回成都的时候。李严闻知,亲自挂孝出城,迎接灵柩。终因伤心过度,大哭而死。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此看来,还真是充满智慧,令人回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揭秘如何废掉刘备托孤重臣李严

揭秘如何废掉刘备托孤重臣李严  同年冬天,二次北伐开始,蜀军围陈仓,但是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  次年的建兴七年(229),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遣大将陈式攻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

诸葛亮如何废掉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

诸葛亮如何废掉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  同年冬天,二次北伐开始,蜀军围陈仓,但是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  次年的建兴七年(229),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遣大将陈式攻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

唐太宗托孤充满玄机,答对了就是托孤重臣,答错了就要人头落地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临终前,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到卧榻前,太子李治也在场。唐太宗说了三句话。第一,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好好辅佐李治;第二,让李治好好倚重两位。这两句话没什么特殊之

李严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托孤之臣李严生平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

刘备的谋士陈群缘何成为曹魏的托孤重臣

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人们

汉武帝和妃嫔们当众秀恩爱,只有一个奴隶目不斜视,后成托孤重臣

汉武帝驾崩后,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即位,汉武帝死前为幼年的儿子留下了四名辅政大臣,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四名辅政大臣中,有一人竟是匈奴人。要知道汉武帝最出名的事就是打击匈奴人,可以说匈奴是汉武帝一生最大

揭秘诸葛亮用什么方法废掉托孤重臣李严的

同年冬天,二次北伐开始,蜀军围陈仓,但是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次年的建兴七年(229),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遣大将陈式攻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诸葛亮出建威,郭淮退军,亮取二郡。至此,后...

三国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被贬后怎么死的?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

三国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被贬后怎么死的?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骠骑将军李严简介

李严(?-234),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