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 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经验 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经验 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建中二年(公元 781 年),汾阳忠武王郭子仪去世。郭子仪官至大将军,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程元振、鱼朝恩这些宫内近侍就千方百计地诬蔑诽谤他。郭子仪办事认真,只要皇帝一纸诏书征召他入朝,不管什么场合,他都会在接到命令后的当天上路。因此,在皇帝面前任何诬蔑诽谤之词都不起作用。

郭子仪曾经派遣使者到田承嗣那里去,田承嗣遥望西方向他跪拜说:“我这双膝不向人下跪已经有好多年了!”李灵曜占据汴州反叛朝廷时,经过汴州的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钱财货物,全部都要扣留下来,只有郭子仪的货物过汴州时,他连碰都不敢碰,并且还要派兵护送其安全出境。

他担任中书 令共二十四年,每月的官俸收入多达两万缗,私有财产还不包括在内;他家的仓库里奇货珍宝堆积如山。他的家人有三千,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婿都在朝廷中任显官要职;孙子辈的几十个,他们每次来问候,郭子仪都不能叫出名字,只是对他们点点头而已。

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瑊都出自他的部下,他们虽然声势显赫,贵为王公,但郭子仪对他们常常是颐使气指,随意使唤,他们在郭子仪面前也是恭恭敬敬。而且郭子仪家里的人,也把他们当成家仆一样对待。

天下家国的安危系于他一人身上,前后将近有三十年。他的功勋卓著,超群绝伦,但是皇帝丝毫不怀疑他有异谋。他的权位到达做臣子的顶点,但大家却都不嫉恨他。他的生活虽然穷奢极欲,纵情享受,但人们并不以此指责他。他活了八十五岁,高寿而终。他的副官、僚佐们成为朝廷名臣的非常多。

相关参考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得到朝廷百般信任?

郭子仪什么来头,为什么可以得到朝廷万般信任,公元779年,郭子仪还被尊为“尚父”,死后被追赠太师一职。而说起郭子仪,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足智多谋。郭子仪,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率军讨伐安禄山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得到朝廷百般信任?

郭子仪什么来头,为什么可以得到朝廷万般信任,公元779年,郭子仪还被尊为“尚父”,死后被追赠太师一职。而说起郭子仪,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足智多谋。郭子仪,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率军讨伐安禄山

唐代名将郭子仪,85岁寿终正寝,死后千年墓地挖出蹊跷

「”拒虏谨施三妙略,安邦唯尽一忠诚,社稷再造唯卿力,图像凌烟盖宠荣”。唐代国公郭子仪,历事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主,于安史之乱力挽狂澜匡扶长安,后逐荡边塞威震西域,创盖世之功而主上不疑,安然

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安享晚年 历经四朝而不倒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

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安享晚年 历经四朝而不倒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

历史人物 郭子仪最后为什么能够善终 揭秘其善终的背后原因

说到郭子仪,一定是这样的形象,其中在这里却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后同为功臣的李光弼和郭子仪为何最后结局差距巨大

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为了功臣们逃不过的宿命。>>最典型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几位功臣们的悲

历史人物 祖坟被挖,天天被说坏话的郭子仪是什么下场?

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祖坟被挖,天天被说坏话,郭子仪为何能富贵善终?>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人物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历代选拔制度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科举制形成于隋朝,初始只取文科,后逐渐增加武科。何谓“武”?便是与“文”相对,武科考军事知识和技击,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创举。  唐朝即选取武状元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历代选拔制度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科举制形成于隋朝,初始只取文科,后逐渐增加武科。何谓“武”?便是与“文”相对,武科考军事知识和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