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鲁仲连对齐国有何功绩?

Posted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鲁仲连对齐国有何功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鲁仲连对齐国有何功绩?

战国时著名辩士。齐国人,又称鲁连、鲁仲子。善于计谋划策,但不肯做官。尝周游各国,排忧解难,化除纠纷。曾为燕赵化解冲突,曾帮齐国攻破为燕占领的聊城;也曾劝说过孟尝君及田单。最著名事迹是他“义不帝秦”的事。事见《战国策》、《史记·平原君列传》等。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

《史记·平原君列传》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①。今齐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若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舍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管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②,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战国策·赵策三》

[注]①以齐故:以齐湣王先取消帝号的缘故。②倍殡柩:倍同背,把灵柩倒过方向。古以坐北面南为正位。故国君灵柩要坐北面南而放置。如果天子往吊,则要坐北朝南,所以诸侯的灵柩就要掉个个坐南朝北放置,便于天子吊祭。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战国策·齐策三》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而去①。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读:示空袋无箭。【评】此文所记时间、地点、人物、史事多有与史实不符者。《史记·鲁仲连传》据此照录,且有异处。如称:燕将得书自杀,田单遂屠聊城,尤非事实。见《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注。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云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菑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齐策六》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鲁仲连简介_鲁仲连议不帝秦_中国战国末期齐国人_鲁仲连是个怎样的人

中文名:鲁仲连别名:鲁仲连子国籍:齐国民族:华夏出生地:茌平职业:说客主要成就:助田单复兴齐国义不帝秦,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代表作品:《鲁仲连子》14篇所处时代:战国鲁仲连–中国战国末期齐国人  鲁仲

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人物鲁仲连简介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鲁仲连别号:鲁仲连子国籍:齐国出生地:茌平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05年死日期:约公元前245年职业:说客重要造诣:助田契中兴齐国义不帝秦,说赵、魏两国团结抗秦(历史lishixinz

历史人物 鲁仲连和平原君是什么关系 平原君赵胜为何要封鲁仲连

  平原君以贤明而闻名于众诸侯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平原君又以赡养门客出名,传说他的门客三千,识得人才的平原君让三千食客能够各行其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历史人物 鲁仲连和平原君是关系如何 平原君赵胜为何要封鲁仲连历史名人

  平原君以贤明而闻名于众诸侯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平原君又以赡养门客出名,传说他的门客三千,识得人才的平原君让三千食客能够各行其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历史人物 鲁仲连是什么人

鲁仲连是齐国人。长于阐发奇特宏伟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作官任职,愿意保持高风亮节。他曾客游赵国。>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

平原君赵胜为何要封鲁仲连 鲁仲连和平原君关系

平原君以贤明而闻名于众诸侯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平原君又以赡养门客出名,传说他的门客三千,识得人才的平原君让三千食客能够各行其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为

平原君赵胜为何要封鲁仲连 鲁仲连和平原君关系

平原君以贤明而闻名于众诸侯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平原君又以赡养门客出名,传说他的门客三千,识得人才的平原君让三千食客能够各行其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为

鲁仲连和平原君是什么关系 平原君赵胜为何要封鲁仲连

  平原君以贤明而闻名于众诸侯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平原君又以赡养门客出名,传说他的门客三千,识得人才的平原君让三千食客能够

两千多年前被评价为 ”作”的鲁仲连,其实一点都不冤

魏安僖王和孔斌,就是孔子的六世子孙,一起讨论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人,如果非要找个差不多的,那就只有鲁仲连了。魏王说鲁仲连是一个「”强作”的人,不是出于本性自然,不可以算作高士。这段对

平原君墓在哪里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是何意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正处于由奴隶制逐渐瓦解,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社会过渡时期,因此一时之间,天下诸侯并起,群雄纷争。而在这众多的诸侯国之中,处于西北方的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因此它野心爆棚,妄想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