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精心策划的刺杀摄政王计划因一泡屎毁了?

Posted 汪精卫

篇首语:黑暗带来恐惧。知识可以点亮你,驱逐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汪精卫精心策划的刺杀摄政王计划因一泡屎毁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汪精卫精心策划的刺杀摄政王计划因一泡屎毁了?

2、大清朝廷为何没杀掉刺杀摄政王载沣的汪精卫

汪精卫精心策划的刺杀摄政王计划因一泡屎毁了?

提到汪精卫,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大汉奸。但是年轻时的他,也曾是一个热血青年。汪精卫年轻的时候便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大家都知道,当时的革命党最喜欢搞刺杀。 例如光复会的徐锡麟就曾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然后发动起义(起义失败)。

1910年,汪精卫与黄复生、喻培伦等人前往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 1910年4月2日,一个鸦儿胡同的居民来到一座桥边大便。没想到蹲下来之后,居然发现小桥下面有两个人影在晃动。这事要放在别的地方也就算了,但是北京人喜欢多管闲事是出了名的,直到今天的朝阳群众依然如此。因此这个人觉得大半夜在桥下活动的人,非奸即盗。结果,这个人方便完之后,提上裤子就往回跑,一边跑还一边嚷叫。很快,警察就赶到了事发现场,警察过来一看,人早就跑了,桥下被挖了一个大坑,下面有一个炸弹,拧着一个电线,一直通到一旁的一条阴沟里,连着一部电话机。这明显是一个暗杀阴谋,因为这条路是摄政王的必经之路。人们也被刺杀者的做法震惊,引爆点距离爆炸点这么近,明显是想与摄政王同归于尽啊。而决定去引爆这颗炸弹的人就是汪精卫。

但是汪精卫也不知抽了什么风,在警察被惊动的第二天居然又去石桥附近探风,结果被蹲点的暗探给发现了。警察们顺藤摸瓜,找到了革命党的藏身之处,将汪精卫、黄复生抓个正着。好在刺杀团的其他人都不在据点里,只有这两个主犯被抓。 面对审讯,他们两个都争做主犯,把对方说成从犯。汪精卫的供词洋洋洒洒数千言,文辞优美,正气凛然,令审问者陡然起敬。

结果两人都没有被判死刑。武昌起义后,两人被清政府释放。可是想到汪精卫后来的蜕变,还不如把他砍了呢。

大清朝廷为何没杀掉刺杀摄政王载沣的汪精卫

清廷的顽固使我由立宪派转为革命派

辛亥革命前,我在北京顺天中学读书,后来顺天中学升为顺天高等学堂。辛亥革命那一年,我正好在这个学校毕业。我在顺天中学读书时,有位同班同学,他的名字叫甄元熙,广东人,他是后来插班到我们班上来的。他从广东来北京前,就有中国同盟会的组织关系。在学校里,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秘密地讨论是革命还是立宪的问题。当时,他是革命派,我还算是站在君主立宪派那一边的。不过,由于清廷的顽固,我自己思想上受到革命的影响,也起了变化,后来也就成了革命派。

当时有一本在日本出版,秘密流传到北京的书,名叫《立宪派与革命派之论战》。这是革命派的胡汉民、汪精卫与立宪派梁启超等人,分别发表在《民报》《新民丛报》《国风报》上的,两派之间的论战文章,由旁人汇集起来出版。那时候我们都秘密地看这本书。

汪精卫等人刺杀摄政王失败被捕入狱

辛亥革命前一年,在上海有一张《民立报》,是由于右任主持出版的,这是革命派的机关报,我们在北京也能看到。当时,我们虽然还只是中学生,但已在秘密地搞革命工作了。那时候在华北一带奔走革命的,有一位叫胡鄂公的湖北人。他不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在哪里工作说不上来,他的任务是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做革命联络工作。那时在北方的秘密革命组织叫京津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一个分支机构。京津同盟会的首脑是汪精卫、李石曾、魏宸组他们三位。汪精卫是在清朝末年的宣统年间,同黄复生从广东秘密地来到北京的,他们的任务是刺杀摄政王。因为那时宣统皇帝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实际当家的是宣统的父亲——摄政王。

革命派想刺杀摄政王,他们在夜里去埋炸弹,炸弹埋在摄政王每天早晨从他自己的府第入朝,进皇宫时必经的路上。结果,汪精卫等人虽在夜里去埋炸弹,还是被人发现而遭逮捕,投入监狱。当时清廷居然没有杀他,一直关在监狱里。到了辛亥革命那一年,袁世凯才下令把他给放出来。当时,袁世凯是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他有他的阴谋和打算。他一方面站在清廷这一边,来对付南方的革命势力;另一方面,他又借革命派的势力,来威胁清廷。清廷这时是隆裕太后,小皇上就是那个宣统,刚刚几岁。袁世凯就利用南方革命派的声势,来威胁清廷,吓唬孤儿寡母,同时又借着清廷方面,向南方革命派讨价还价。这时候,我和甄元熙等一些京津同盟会的同志,就开展各种秘密活动。我们在北京的秘密机关有两处,一处设在东单二条,外面看起来是个杂货铺,里面是我们的秘密机关。另一处秘密地点,设在后孙公园的广州七邑会馆。现在这种各省会馆没有了。在清朝末年,这种会馆在北京是很多的。以上这些,都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事情。

袁世凯借南方的革命势力逼清廷退位

底下就要说到反清又反袁。这里必须把反袁的事情说明一下。辛亥革命本来是为了反清,反清的时候,首先发动起义是在武昌,那天正好是阳历的10月10日(阴历是八月十九日)。开头倡义发难的,本来是一些军队中的下级军官,有好几位,如熊秉坤等人。暴动起来以后,他们推黎元洪为首,称都督。这时以大江南北来区分,江南,武昌方面是黎元洪的军队;江北,是袁世凯的军队,由段祺瑞、冯国璋统帅。袁世凯的大军压境,有意留在汉口这边不渡江。如果当时渡江进攻,他们是可以打败黎元洪的,因为他们的兵力强大得多。袁世凯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想法子培植自己的势力。当时他并不想消灭南方的革命势力,他要借着南方的革命势力,向清廷要价。所以他的军队就留在江北岸,不过江。并且还要段祺瑞、冯国璋领衔,包括其他许多将领,打电报回北京,要清廷让步,实质也就是要清廷退位。

彭家珍刺杀清廷唯一一个主战派

补充说明一下。清廷退位之前,清廷的王公贵族都是懦弱不堪,没有勇气与革命派对敌。亲贵中只有一个人,名叫良弼的主战,他要跟南方打,他是日本留学陆军的。在这种情况下,京津同盟会决定要除掉良弼,就派彭家珍去刺杀良弼。当时良弼住在西四红锣厂,彭家珍印了一张名片,假造清廷的官衔,去拜访良弼。到了良弼住宅门口,叩门问询。门房回说:大人还没有回来。正说话时,良弼坐着马车来到门前。彭家珍即向他投下炸弹,彭家珍本人当场被炸死了,良弼先是受伤,后来也死了。这样一来,清廷方面就没有人再敢主战了。一方面革命派势力起来;另一方面,在袁世凯的威胁之下,清廷就只好退位了。

京津同盟会密谋刺杀袁世凯

我们看出袁世凯这个人太坏,他借着清廷来威胁南方,又借着南方的势力来压服清廷。我们京津同盟会这个组织,就要想法子除掉袁世凯。袁世凯当时是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他住在现在东四南边外交部街的一座西式洋楼里。那个时候,北京还没有汽车,最高贵的是双马驾辕的马车。袁世凯每次上朝总是坐着马车,前面是卫队长,骑着马开道,前后都有卫队保护。我们京津同盟会的同志,就在金鱼胡同那条丁字街口的酒馆楼上埋伏着。那里离东安市场很近,袁世凯去皇宫入朝,都要经过这丁字街拐角处。那个地方刚好有个酒馆,酒馆有楼,楼上可以供客人喝酒,楼下是卖熟肉和小吃的。行刺袁世凯是在1912 年1月16日,执行刺杀任务的是张先培、杨禹昌、黄之明等四人(其中一人已忘其姓名)。我们称之谓刺袁四烈士。四个人在酒楼上一边喝酒,一边观察,等到袁世凯的马车正好在楼下经过的时候,他们就从楼上投下炸弹。炸弹爆炸,结果把袁的卫队长给炸死了,却没有炸着袁世凯本人。袁就此借口不入朝,不进宫了。卫队上楼把四个人都抓住了,后来都给枪毙了。这四位烈士与彭家珍后来被合葬一处,并立有五面碑一座,碑的每一面各镌刻着一位烈士的姓名。烈士墓和碑的地点,原在今北京动物园内现在熊猫馆的东南面,惜现已不知去向了。

我们虽然认识到袁世凯这个人坏得很,对于革命事业很不利,有刺杀袁的计划,但是没有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庚戌炸弹案,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地点不在银锭桥

导读:掌故学家津津乐道的银锭桥案,即指清宣统二年(1910年)庚戌,汪精卫、黄复生、喻纪云等革命党人潜入北京,谋炸监国摄政王载沣而被破获一事。张江裁邀齐白石、李雨林绘银锭桥话往图,遍征题咏,为北燕革命

大清朝廷为何没杀掉刺杀摄政王载沣的汪精卫

清廷的顽固使我由立宪派转为革命派辛亥革命前,我在北京顺天中学读书,后来顺天中学升为顺天高等学堂。辛亥革命那一年,我正好在这个学校毕业。我在顺天中学读书时,有位同班同学,他的名字叫甄元熙,广东人,他是后

大清朝廷为何没杀掉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

清廷的顽固使我由立宪派转为革命派辛亥革命前,我在北京顺天中学读书,后来顺天中学升为顺天高等学堂。辛亥革命那一年,我正好在这个学校毕业。我在顺天中学读书时,有位同班同学,他的名字叫甄元熙,广东人,他是后...

大清朝廷为何没杀掉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

清廷的顽固使我由立宪派转为革命派辛亥革命前,我在北京顺天中学读书,后来顺天中学升为顺天高等学堂。辛亥革命那一年,我正好在这个学校毕业。我在顺天中学读书时,有位同班同学,他的名字叫甄元熙,广东人,他是后...

糖醋鲤竟是因一场专诸的刺杀而来

美味糖醋鲤鱼的由来,竟是源自于专诸的一场刺杀。今天的江南一带有一道脍炙人口的名菜叫作“糖醋鱼”,殊不知,这道菜曾经暗藏杀机,在春秋时期的一次著名暗杀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暗杀的策划者,正是吴国公

汪精卫一个失了大义的人,空负了颜值、私德与才华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当你看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出处,不会想到是汪精卫写的。这是汪精卫年少时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在狱中写的绝命诗。诗中以燕侠荆轲及楚囚钟仪自许预谋刺杀晚清摄

一次滑稽的暗杀

 1910年4月2日夜,北京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汪精卫、黄复生刺杀摄政王未遂。尽管没得手,但汪精卫从此声名大噪,即使后来做了汉奸,人们也会感喟: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作为此案的副产品,汪精卫还赢得

本是一次完美刺杀行动 却被他一小动作毁了 使近5000人惨死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本是一次完美刺杀行动却被他一小动作毁了使近5000人惨死【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曾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不论什么事情,小到一盘棋,大到一场战争,细节都是很重

汪精卫刺杀载沣为何失败

汪精卫(资料图)  辛亥前,西方媒体笔下的中国人,永远是表情麻木、眼神混浊的。《纽约时报》当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人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列强对本国的侵略与瓜分。  清末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