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尔为何不受重用

Posted 参谋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石原莞尔为何不受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石原莞尔为何不受重用

2、石原莞尔对中国来说想法都有胜算是个恐怖天才

石原莞尔为何不受重用

  石原莞尔:应该说石原莞尔是个天才。

  在重视武器这点上石原莞尔和日本陆军不同,这也是石原莞尔最后被东条英机排斥的原因之一。

  在1941年出版的《战争史大观》中石原不仅强调了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原子核裂变能量在军事中的应用。

  石原莞尔说使用这种能量的破坏力可能使战争在一瞬间就决出胜负,怪力光线武器什么的突然出现也有可能。

  当然就算是石原莞尔也没有想到是日本首先成了原子核裂变能量武器的试验品,一瞬间就决出胜负了。

  对于中国,石原莞尔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敌人,之所以说他十分恐怖,是因为石原莞尔的想法有相当的胜算。你看满洲事变他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石原莞尔头脑很冷静,这点和喜欢人来疯的其他日军参谋不同。

  石原莞尔懂中文,虽然不是像伊藤博文那样的中国通,但对中国保持了最朴素的理解。

  来看看石原莞尔自己的话吧: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

  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中国都是亚洲的先进国家而令人害怕,日本人则从甲午战争战胜了中国以后就认为中国是一个老衰的国家而看不起它,中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

  石原莞尔是惨淡学校几十年中唯一战略家

  石原莞尔可以说是陆军大学校惨淡经营几十年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位战略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石原莞尔是陆军的异类。正因为是异类,所以很被人敬而远之,在毕业后留校当教官,以后去德国留学,在德国形成了他的最终战争论,以后又去关东军,就是进不了参谋本部。

  这次进参谋本部,满洲事变有功是一个原因,但主要是由于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的大力推荐。

  但是够巧合的是就在石原莞尔就任的1935年8月12日,统制派扛把子的永田铁山少将被皇道派军人相泽三郎中佐在办公室砍死,因为皇道派对永田罢了皇道派巨头真崎甚三郎(陆大19期军刀组,2。26事件的幕后黑手)的教育总监的官不满。

  为了使其想法能够实现,石原莞尔甚至还改组了参谋本部,将原来总务部管的动员,编制业务也移到作战部来了,使作战部集中了参谋本部90%的权限。

  当时石原莞尔是名扬一时,权重一时。那个原来是倾向与皇道派的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组阁时都改变立场,转向统制派。

  在内阁人员选定时居然去征求石原莞尔的意见,石原莞尔就提议让他的盟友板垣征四郎当陆军大臣,结果是由于梅津美治郎(陆大23期首席,甲级战犯)不能容忍陆大28期的板垣爬到他上面去做陆相(梅津当时是陆军部次长)而极力反对才没有成功。

  大家看到这个石原莞尔主持修订的《国防国策大纲》时可能都会吓出一身冷汗,因为现实,可行。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莞尔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那时还不知道后来会有个大庆油田,要是知道,没准石原莞尔会把南进都推迟)。

  那玩艺全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千万不能和美国人翻脸。

  石原莞尔仅仅是一个日本陆军的天才异类而已

  如果真的石原莞尔的想法能够付诸实施,是不是很恐怖?不扩大侵华战争,日本陆军就可以腾出手来更新装备,不至于像以后的太平洋战争时扛着三八式步枪,拖着木头轮子的三八式野炮,开着薄皮大馅的95式坦克去和英美掐架了。

  有人对日本陆军不注意武器装备的解释是日本只把中国当成假想国,那种武器打打中国足够了。

  那种解释未免把皇军们的心肠估计得太好了,日本陆军从来就没有把目标仅仅锁定在中国。

  皇军们没有像样的武器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潭,没有军费去添置新吃饭家伙了!

  和美苏保持亲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日本不会像后来那样参加三国同盟,就算第二次世界大战照样打,日本也不会是战败国。那样的话,中国什么时候能够灭了满洲国都成了问题,更不要说光复台湾了。

  但是天佑我中华啊,研究这些资料时谁都会这样感叹。

  天佑我中华,石原莞尔仅仅是一个日本陆军的天才异类而已。石原莞尔能名扬一时,能权重一时,但不能阻止陆军大学校开足马力成批生产大量的二百五参谋。也阻止不了那些二百五参谋们齐心合力拉着大日本帝国这辆战车奔向灭亡。

  即便是石原莞尔本人,也是一个从思想到行动无不充满了矛盾的怪物。谁要是以为石原莞尔真的拘泥于满洲这块前进基地,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再扩大战争就错了。

  1932年1月石原莞尔对应关东军邀请访问满洲的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土方成美说:我从来没有说过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也没有这样考虑过。

  满洲只不过是个手脚架,一定要从这里出发到山西,陕西去,听说陕西有丰富的石油。

  石原莞尔到参谋本部不久,就遇上了2。26事件。

石原莞尔对中国来说想法都有胜算是个恐怖天才

  石原莞尔: 应该说石原莞尔是个天才。

  在重视武器这点上石原莞尔和日本陆军不同,这也是石原莞尔最后被东条英机排斥的原因之一。

  在1941年出版的《战争史大观》中石原不仅强调了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原子核裂变能量在军事中的应用。

  石原莞尔说“使用这种能量的破坏力可能使战争在一瞬间就决出胜负”,“怪力光线武器什么的突然出现也有可能”。

  当然就算是石原莞尔也没有想到是日本首先成了原子核裂变能量武器的试验品,“一瞬间就决出胜负”了。

  对于中国,石原莞尔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敌人,之所以说他十分恐怖,是因为石原莞尔的想法有相当的胜算。你看“满洲事变”他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石原莞尔头脑很冷静,这点和喜欢人来疯的其他日军参谋不同。

  石原莞尔懂中文,虽然不是像伊藤博文那样的中国通,但对中国保持了最朴素的理解。

  来看看石原莞尔自己的话吧:“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

  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中国都是亚洲的先进国家而令人害怕,日本人则从甲午战争战胜了中国以后就认为中国是一个老衰的国家而看不起它”,“中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

相关参考

石原莞尔与“满蒙生命线”及“最终战争论”

  “满蒙生命线”的提法是石原莞尔发明的。  石原莞尔是陆大30期以次席的身份毕业的,够牛。石原莞尔毕业后留学德国,据说是能够读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为数不多的日本人中的一个。  不仅如此,石原莞

石原莞尔常和老师不合“被贬” 却都能轻松高分毕业

  石原莞尔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石原莞尔父石原启介曾任鹤冈市警察署署长,用“武士道”精神教导石原莞尔要勇敢而不惧艰险。  优越的家庭环境(在当时的日本农村,警察署署长是当地吃皇粮的大官)也使年幼的石

为什么九一八事变的制造者石原莞尔断言“海军必定在上海挑事”

一二八淞沪战役后,中国军队按停战协议不能驻扎在上海,但中国人的变通智慧超出了日本的想象。7月下旬,钟松旅长率领第二师补充旅一部以保安队的名义秘密进驻了上海虹桥机场,实际控制了这一要害地点。虹桥机场位于

曾想联手中国后改为侵华战争

石原莞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精英群掀起了一场“寻梦中国”的热潮。在来中国寻梦的日本精英人群当中,有一位陆军青年军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后来的日本关东军“大脑”、参谋石原莞尔。这位年轻的日军战略家,为

赵云之子赵统资料简介 赵云的儿子为何不受重用

  赵云之子赵统资料简介赵云的儿子为何不受重用  赵云的儿子  赵云是三国蜀汉时期的大将军,他共有儿子,名字分别为统和广。虽然赵云一生战功赫赫驰骋沙场,但是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们的名声也没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不受刘备的重用的原因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云,在民间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足以证明赵云在三国时期的能力和名气。不过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心耿耿、屡立奇功,三闯敌营救刘备之子阿斗,在进军益州和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不受刘备的重用的原因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云,在民间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足以证明赵云在三国时期的能力和名气。不过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心耿耿、屡立奇功,三闯敌营救刘备之子阿斗,在进军益州和

赵云为何不被重用 三大因素看赵云不受重用的缘由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

赵云的儿子为何不受重用 赵云之子赵统能力

赵云的儿子赵云是三国蜀汉时期的大将军,他共有儿子,名字分别为统和广。虽然赵云一生战功赫赫驰骋沙场,但是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们的名声也没有他这个父亲影响深远,所以历史上对赵云的两个儿子的记载

谯周是谁?为何他饱读诗书却不受君主重用

有句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历史上有一位能识时务的俊杰却并从始至终都壮志难酬,他便是谯周。我们来探索下他为何没有收到君主的重用。首先我们要知道谯周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之人。谯周自幼好读书,勤快而努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