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石达开破湘军——计抛诱饵,巧诱强敌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石达开破湘军——计抛诱饵,巧诱强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石达开破湘军——计抛诱饵,巧诱强敌
石达开破湘军——计抛诱饵,巧诱强敌
太平天国起义是晚清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给清朝统治带来了很大威胁。朝廷派出众多将领前去围剿太平军。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就是其中一支主力。
1854年冬,曾国藩率湘军水师沿长江直奔鄱阳湖,在这里,迎战他的是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双方在湖口这个地方形成对阵之势。湖口是长江入鄱阳湖的入口,军事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湘军能突破这个关卡,则能一路长驱直入,直捣太平军后方。双方都知道此战的重要性,因此也都比较谨慎。
太平军在湖口江面上筑起了一道水上城墙,这道“墙”由一座巨大的浮筏和修建在上面的木城构成,并有许多战船在旁把守,士兵们宛如在地面上作战一样自如。双方开战后,曾国藩几次想要突破这道防线,结果都被太平军顽强地粉碎了进攻。
曾国藩意识到,太平军对湖口这个地方特别重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守住这里。也正因此,曾国藩觉得这可能是太平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突破,就胜利在望。于是,他也发誓一定要夺下这里。经过一番血战,太平军终于寡不敌众,开始败退。长江通往鄱阳湖的防线被湘军打开一个缺口。
初战告捷,曾国藩非常高兴。他决心趁热打铁,趁太平军处于弱势时,将其一举消灭。于是,他率领湘军的一百多艘轻便小船,通过这个缺口冲进鄱阳湖,追击太平军。
令曾国藩有些奇怪的是,湘军从湖口到鄱阳湖一路并没有遇到抵抗,几千名士兵很快就全部进入鄱阳湖中。这不像是太平军的风格啊?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四周又重新出现太平军的战船,而湘军背后的缺口也被太平军牢牢封锁。湘军陷进了石达开的水上包围圈。
原来,让湘军顺利进入鄱阳湖,正是石达开的诱敌深入之计。他了解到,湘军的水师由大、小两种战船组成。大船主要承载辎重武器,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小船很轻便、速度快,而且灵活,但要依靠大船做后盾。曾国藩打开的缺口,只能容小船通过,大船是无法过来的。曾国藩求胜心切,忘记了两种战船应该配合作战,只顾着带着小船向前冲,结果让大、小船分离,湘军的战斗力也大大被削弱。因此,石达开也是故意让曾国藩能够顺利进入鄱阳湖,好形成围攻之势。
等曾国藩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晚了。数不清的太平军战船从四面八方涌来,鄱阳湖上一时间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湘军的小船准备不足,又缺乏弹药等供给,被太平军烧毁、击沉了大半,败局已定,退路也被太平军封死了。
看到自己的水师惨败,曾国藩羞愤不已。他自觉无颜向朝廷交差,自己一生英名尽毁,不禁心灰意冷,冒出轻生的念头。趁人不备,曾国藩扑通一声跳进鄱阳湖中,想要自尽。幸亏他手下的将士及时赶到,把他救了上来,并趁乱突围出去。
此战之后,太平军士气大涨,全国战局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扭转。
谋略智慧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利诱敌人,除了诱饵要足够诱人之外,还要让敌人感到诱饵得来不易。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据守湖口关卡时的顽强,让曾国藩愈发觉得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也才容易引诱湘军进入包围圈。相反,如果诱饵很轻易就能被得到,敌人会产生警惕心理,诱敌的计策也就不容易成功。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湘军反攻后,太平军西征战场的胜势很快全面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太平军西征部队拿下汉阳后,分兵进攻湖南,称征湘军。同时武昌也快顺利的拿下,这时的太平天国控制了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声威大震,翼王石达开也抵达武昌总揽全局。但是这个时候,湘军这个可怕的对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
石勒诈降破王浚——用间麻痹,趁机破敌西晋末年,晋朝皇室之间爆发了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矛盾也因为西晋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尖锐起来,天下大乱。羯族人石勒趁势而起,在征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他优待汉族
第34节《孙子兵法》与军事——铁木真巧破劲敌“虚”,空虚;“实”,充实。做人不可欺弱,而打仗则要“避实而击虚”。战争中,要尽量避开敌人强大的一面,找出其虚弱之处予以重击。铁木真成为蒙古部首领之后,招携
第37节《孙子兵法》与军事——魏舒随机应变破戎狄赫拉克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战争也是如此,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因此,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以及实施作战计划,都必须随敌变化而变。
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
在清朝这一历史阶段,太平天国曾给清朝带来了重创。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1
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一言不合就外出单干,坐拥10余万劲旅却不顾林启容血书求援,九江被李续宾攻破,全城17000将士阵亡。接着,李续宾回到湖北短暂休整,而后挺进安徽,连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前
太平军从起义到定都金陵城,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满清的绿营、八旗兵也被杀得丢盔弃甲,只有后起的湘军、淮军才能与之一较高下。太平天国势大之时,连诸列强都保持中立(两不相帮),甚至和太平天国做起了生意。只是
湘军水师惨败时的曾国藩,乃45岁盛壮,官场老经验,而予他致命打击的对手石达开,时年24,风华正茂,恰似周瑜重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石达开的转败为胜西征太平军节节败退之时,石达开指挥的湖口战役和九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