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寺公望的元老时代政治影响力上升

Posted 法西斯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园寺公望的元老时代政治影响力上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西园寺公望的元老时代政治影响力上升

2、日本 日本·1913年2月11日大正政变

西园寺公望的元老时代政治影响力上升

  1919年,西园寺公望以日本政府首席全权代表身份,率团参加了巴黎和会,西园寺公望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回国后西园寺公望晋升公爵。

  1922年山县有朋死去,1924年松方正义病逝后,西园寺公望便成为政府中唯一的元老,故他的政治影响力上升。

  1924年至1931年八年间,西园寺公望是日本史上政党内阁时代,这一时期协助天皇理政的最重要人物就是西园寺。西园寺公望借着宫中与财界的姻亲关系,以元老身分调整宫中、国务、军部。

  西园寺公望持续领导着日本的政治,此后直至他去世的1940年,历届首相多经过他个人推荐,或由西园寺公望主持重臣会议议定认可。

  在军部推翻最后一届政党内阁,推进法西斯专政时期,西园寺公望曾挑选较为温和的海军元老斋藤实和冈田启介执政,建立中间内阁,力图延缓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

  尽管西园寺公望不希望日本出现法西斯专政,但他没有力量阻止法西斯运动的狂潮。军部和民间右翼势力相结合,从30年代起,急速的把日本推向战争的轨道。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军官发动政变,杀害了前首相高桥是清、斋藤实等重臣。西园寺公望本来被列为首要杀害对象,只因执行任务的军官临阵产生恻隐之心,他才幸免于难。

  西园寺公望虽然在心底有自由主义思想,但西园寺公望无力对抗时代风潮,即便在心中进行着抵抗,但在现实当中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西园寺公望在日本自称为“大东亚战争”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年的1940年11月去世,年91岁,国葬。

日本 日本·1913年2月11日大正政变

1913年2月11日大正政变

指由人民群众参加的推翻第三次桂太郎内阁的政变。亦称“第一次护宪运动”。1911年8月,西园寺公望第二次组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着手进行财政清理,同时加强对军部的抨击。陆军对此十分恼怒,指令陆军大臣上原勇作给第二次西园寺内阁出难题,硬要增设两个师团的编制,遭婉拒。上原勇作在建议被内阁正式否决后立即提出辞呈。掌握元老院大权的陆军元老山县有朋支持军部,陆军拒绝推荐继任陆军大臣,西园寺内阁遂被迫集体总辞职。曾在西园寺任内担当内大臣兼侍从长的桂太郎在山县的支持下负责起草诏命,并任命自己为总理大臣,集宫廷大权和政府大权于一身,组成第三次桂太郎内阁。军部此举使全国哗然,以政友会和国民党为核心,掀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先后召开了三次拥护宪政大会。1912年12月24日,桂太郎竟以天皇名义下令第30届议会休会。1913年2月10日,桂太郎指示警察当局驱散群众,威胁要解散议会,议会遂为群众包围,桂太郎内阁被迫总辞职。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群众起来推翻内阁的事件,它表明民主势力在与军阀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相关参考

桂太郎内阁是日本第一个被民众推翻的内阁

  桂太郎:桂太郎内阁倒台的直接原因是山本权兵卫直言相谏,实际上,说桂太郎内阁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被民众推翻的内阁也不过分。  1911年8月,继第二次桂太郎内阁之后,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成立。  西园

日本 日本·1913年2月11日大正政变

1913年2月11日大正政变指由人民群众参加的推翻第三次桂太郎内阁的政变。亦称“第一次护宪运动”。1911年8月,西园寺公望第二次组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着手进行财政清理,同时加强对军部的抨击。陆

苏州有哪些寺院?

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山寺、重元寺、北塔报恩寺、文山寺1、西园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西园弄18号,东靠留园,西邻寒山古寺,北倚虎丘风景区,南临阊门运河。【年代】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

黄公望隐居地 历史上如何评价黄公望

  黄公望  黄公望本名陆坚,是元朝著名画家,作品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为世人推崇,且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世人称“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成于黄公望”。  黄公望隐居地  黄公望隐居地由黄公望风

历史人物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_如何评价黄公望_黄公望山水画_黄公望作品

本名:陆坚别称:黄公望字号:字子久,号一峰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常熟县出生时间:1269年去世时间:1354年主要作品:《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主要成就:“元四家”之一信仰:道教黄公

清朝唯一破例入庙的汉臣 大清三朝元老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

清朝唯一破例入庙的汉臣 大清三朝元老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

三朝元老张廷玉晚年遭遇为什么反而那么凄惨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

三朝元老张廷玉晚年遭遇为什么反而那么凄惨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

李宗仁1948年行书 姚文奂《题西园雅集图》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