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陈平设计除敌臣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只要还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就永远应当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陈平设计除敌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陈平设计除敌臣

第88节
《孙子兵法》与军事——陈平设计除敌臣
战前和战争期间对敌方情报的刺探,是己方制定正确作战方案的依据之一。善战的将领,都会十分重视战前对敌方情况的了解,而不是祈求于鬼神,不从表面现象去推测实质,他们善于用“间”取得胜利。
公元前205年,楚霸王项羽率10万大军围攻荥阳。汉王刘邦召集谋士陈平等商议对策。
陈平很自信地对刘邦说:“项羽手下的骨干之臣,无非是范增和钟离昧等人。项羽气量狭小,生性多疑。汉王若能舍弃黄金万两,离间项羽君臣,就会使他们互不信任。待楚军内部分裂之际,我方乘机进攻,何愁楚军不灭。”刘邦连声称妙,马上命人取来大量黄金,交给陈平使用。
陈平先以黄金收买不少楚军将士,让他们到处散布谣言:“钟离昧身为大将,为项王出生入死,立下许多大功,却不得封王。现在钟离昧想与汉王联合,共同消灭项王,瓜分项王的土地。”果然,项羽听信了这些谣言,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从此不再重用他了。
首战告捷后,陈平又把离间的目标转向范增。范增是项羽的“智囊”,一肚子鬼主意,汉王刘邦在鸿门宴上差点被他砍掉了脑袋。刘邦提出割让荥阳以西求和之后,范增极力鼓励项羽拿下荥阳。这样,范增更成了刘邦的眼中钉。
有一天,项羽的使者到了荥阳城,陈平命人以招待诸侯的场面进行款待。使者洋洋自得,坐在盛宴席上刚要狂饮大嚼时,陈平突然进来了。陈平看了使者一眼,故作惊讶地说:“哎呀!弄错了,我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说罢,陈平命令撤下盛宴,换上极粗劣的饭食。使者憋着一肚子火回到楚军营中,把这段遭遇汇报给项羽。项羽听后果然对范增起了疑心。范增却蒙在鼓里,一个劲地劝项羽速攻荥阳。范增催得越紧,项羽对范增越怀疑。后来范增得知项羽对他起了疑心的传闻,一怒之下告老还乡。范增本来就体弱多病,加上气恨交加,还未到家就发病死了。
身边没有了谋士,项羽更加蛮干了。没有几年,他就被刘邦逼得自刎于乌江。
相关参考
第25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田单“火牛”败燕军“出奇制胜”就是动用特殊的手段,以变幻莫测、出人意料的谋略战胜敌人。能不能活用“奇正”之术、出奇制胜,是检验战场上各级指挥官是否高明的试金石。战国时期,
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其人其事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根据史书记载,孙子的先祖陈完原本是周朝时中原地区的一个诸
第8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谓是火攻的典型战例。曹操率大军80万,而孙刘联军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借火之力,改变了战争的结局。孙子所说的“发火有时,起
第4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刘锜雨夜杀敌“兵不厌诈”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常出现的谋略。“诈”,即欺骗,这只是一种谋胜的手段。欺骗敌人,给敌人制造一种假象,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求达到“攻其不备”
第7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马谡失街亭所谓“衢地”,乃敌我与第三国的交界之处,临敌军,附临国,占据了它,就掌握了主动权,故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有一著名战例——“街亭之战”。街亭是汉中的咽喉,街
第49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官渡之战在战争中,利与害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孙子认为,将帅用兵,必须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十分弱小的兵力与袁绍大军相峙于官渡。曹操十分清晰地
第3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翦灭楚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如何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呢?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凡先处战
第16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霸不战胜强敌“知彼知己”是兵家行军打仗最基本的常识。在军事纷争中,只有做到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能清晰地预测战争发展的方向,并由此制定详细的战略,掌握主动,以最小的
第2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足够的军事实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战国末期,赵国名
第6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光弼治军治军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文”,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还包括爱护和奖赏士卒;“武”,即用军纪、军法约束士卒。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谁用得巧妙,谁就是胜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