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刘备知“迂直之计”
Posted 阳平
篇首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刘备知“迂直之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刘备知“迂直之计”

第40节
《孙子兵法》与军事——刘备知“迂直之计”
在两军相争的战场上,迂——远,意味着花费的时间多;直——近,意味着花费的时间少。但是,军事对抗的双方都在绞尽脑汁地破坏对方计划的实现,如果一味地求“直”图“快”,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表面看来走的是迂回曲折的道路,而实际上却为更有效、更迅速地获取胜利创造了条件。
在汉中之争开始时,刘备在争夺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由于刘备知“迂直之计”,将不利因素化为了有利因素,成功地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从而争得了这场战争的制胜权,最终占据了汉中,迫使曹军退出四川,取得了这场争战的胜利,也巩固了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公元215年,曹操率大军进攻汉中的张鲁。张鲁是东汉时期“五斗米教”的道教传教人,被东汉统治者封为镇民中郎将后,领汉宁太守。张鲁得知曹操进攻汉中,自思以汉中一隅之地,不足与曹操对抗,想投降曹操,但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张卫在曹军到达平阳关时,率领一万多人据关坚守,平阳关最终还是被曹操攻破,张鲁及巴中地区的首领均投降了曹操。因此,曹操基本上控制了汉中及巴中地区。
刘备对曹操势力进入汉中,而且深入巴中地区十分担心。他派部将黄忠出兵击败了曹军在巴中地区的势力,控制了这一地区。这时曹操的军队在汉中休整。主簿司马懿曾向他建议,应抓住时机进攻益州。曹操鉴于西蜀守备不易攻破,且自己后方还不稳定,因而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不久,他把原驻守在长安的大将夏侯渊调来驻守汉中,自己领兵回到了中原。
汉中的地理位置对于刘备、曹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四川东北的门户,曹操占据汉中,可以使益州北方无险可守,这对占据四川不久的刘备无疑是极大的威胁;而汉中如果被刘备占据,那么刘备则进可以攻关中,退可以守益州。因此,刘备决心将汉中夺回自己的手中。公元217年,刘备亲率主力进攻汉中,留诸葛亮守成都,负责军需供应。刘备大军进攻阳平关,想攻下这一战略要点。他选精兵万余轮番攻战,始终没能得手。双方在阳平关相峙一年有余。
公元219年正月,刘备经过充分的准备与策划,决定采取行动以改变这种长期相峙的局面。他率军避开地势险要、防守严密的阳平关,南渡汉水,沿南岸山地东进,一举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定军山是汉中西面的门户,地势险要,刘备占领了定军山,就打开了通向汉中的道路,并且威胁着阳平关曹军侧翼的安全。夏侯渊被迫使防守阳平关的兵力东移,与刘备争夺定军山。为防止刘备进军和北上,曹军在汉水南岸和定军山东侧建营垒,修围寨,设鹿角。刘备军夜攻曹营,火烧南围鹿角。夏侯渊命张郃守东围,自己则亲率轻骑往救南围。刘备军又转而急攻东围,并派黄忠率精兵埋伏在东、南围之间的险要地段。张郃不支,夏侯渊又急忙率军回援东围。黄忠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突然攻击回援的夏侯渊。夏侯渊军毫无防备,战败溃逃,夏侯渊本人也被黄忠斩杀,张郃率军退守阳平关。
夏侯渊死后,曹军由张郃统领。曹操得知汉中战场失利,亲率主力从长安出斜谷,迅速赶赴阳平关前线救援汉中。这时,蜀军士气旺盛,刘备通过定军山争夺战改变了以前的被动局面,也信心十足。他对随从的部将说:“曹操即使再来,也将是无能为力了,汉中必然归我所有。”待曹军到达汉中后,刘备利用有利地形,扼守险要之处而不与曹操决战。同时,刘备遣游兵扰袭曹军后方,劫其粮草,断其交通。曹军攻险不胜,求战不得,粮草缺乏,军心恐慌,兵无斗志,士卒逃跑不少。一个多月后,曹操不得不放弃汉中,全军撤回了关中。刘备如愿占据了汉中,不久,他派刘封、孟达等攻取了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得到了扩大与巩固。汉中争夺战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结束。
相关参考
第25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田单“火牛”败燕军“出奇制胜”就是动用特殊的手段,以变幻莫测、出人意料的谋略战胜敌人。能不能活用“奇正”之术、出奇制胜,是检验战场上各级指挥官是否高明的试金石。战国时期,
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其人其事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根据史书记载,孙子的先祖陈完原本是周朝时中原地区的一个诸
第8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谓是火攻的典型战例。曹操率大军80万,而孙刘联军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借火之力,改变了战争的结局。孙子所说的“发火有时,起
第4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刘锜雨夜杀敌“兵不厌诈”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常出现的谋略。“诈”,即欺骗,这只是一种谋胜的手段。欺骗敌人,给敌人制造一种假象,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求达到“攻其不备”
第7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马谡失街亭所谓“衢地”,乃敌我与第三国的交界之处,临敌军,附临国,占据了它,就掌握了主动权,故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有一著名战例——“街亭之战”。街亭是汉中的咽喉,街
第49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官渡之战在战争中,利与害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孙子认为,将帅用兵,必须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十分弱小的兵力与袁绍大军相峙于官渡。曹操十分清晰地
第3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翦灭楚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如何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呢?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凡先处战
第16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霸不战胜强敌“知彼知己”是兵家行军打仗最基本的常识。在军事纷争中,只有做到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能清晰地预测战争发展的方向,并由此制定详细的战略,掌握主动,以最小的
第2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足够的军事实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战国末期,赵国名
第6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光弼治军治军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文”,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还包括爱护和奖赏士卒;“武”,即用军纪、军法约束士卒。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谁用得巧妙,谁就是胜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