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康熙智擒鳌拜——阳奉阴违,一举击破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康熙智擒鳌拜——阳奉阴违,一举击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康熙智擒鳌拜——阳奉阴违,一举击破
康熙智擒鳌拜——阳奉阴违,一举击破
顺治十八年(1661),清朝顺治皇帝福临病死,临终托孤,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在这四位顾命大臣中,索尼年迈,名列首位,但不能控制他人;鳌拜久经沙场,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在四位顾命大臣中居于末位,却专横跋扈,野心勃勃;遏必隆这个人十分软弱,事事都追随依附于鳌拜;苏克萨哈没有太大的声望,虽然有心和鳌拜争权夺利,却难以遏制鳌拜。索尼病逝后,鳌拜更加蛮横,不但欺压朝中文武大臣,甚至还欺负年幼的康熙,军国大事都由他一人独断专行。
康熙六年(1667),康熙的年龄已经到了14岁,这一年,他开始亲理朝政。有一次,顾命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二人之间发生了争执。对此,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处死苏克萨哈。康熙认为苏克萨哈并没有犯下罪行,为此和鳌拜产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鳌拜竟然在朝堂之上,挽起袖子,挥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感到非常生气,但是考虑到鳌拜目前权势很盛,不能和他硬碰硬,只能暂时忍耐,于是,被迫按照鳌拜的意思,下旨斩杀了苏克萨哈。经过这件事,康熙看清了鳌拜专权的丑恶嘴脸,如果自己过早地表现出极高的理政能力,就很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保住性命的好办法,那就是故作软弱来麻痹鳌拜,让鳌拜对自己放松警惕,而自己就可以在暗中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一举铲除鳌拜。为了稳住鳌拜,康熙先后加封他为一等公、太师,地位显赫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对鳌拜矫诏杀死拒绝对其阿谀奉承的山东、河南等地封疆大吏的行为,康熙也对其置之不理。看到康熙对自己如此放纵,鳌拜心中十分欢喜,认为康熙懦弱无能,害怕自己,从此,鳌拜便不再将康熙放在心上。
鳌拜自恃位高权重,经常称自己身体不适而不上朝。有一次,康熙听说鳌拜生病,便亲自前往他的府上探病,随同前往的御前侍卫发现鳌拜神色有异,便急速扑到鳌拜床前搜查,结果在鳌拜躺的席子底下发现了一把匕首,面对一场大乱转瞬即发的危险局面,康熙却出人意料地笑笑说:“刀不离身乃是我们满洲人旧有的习俗,这并不足为怪。鳌公身为我朝重臣,抱病卧床之际仍然能够保持着满洲人尚武的英雄本色,真是让人钦佩啊!”康熙的一句话巧妙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其实,当时康熙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了,他暗自庆幸御前侍卫发现得及时,否则鳌拜趁自己到床前探病之机抽出匕首朝自己胸口刺下去,自己就性命不保了。从此,康熙开始着手制订铲除鳌拜的计划。
由于朝廷大权已经握在鳌拜手中,就连御林军也被鳌拜控制着,康熙要铲除鳌拜,只能另谋他策。由于满洲人喜欢摔跤,康熙就召集了一批身强力壮,和他年岁相仿的贵族子弟,整天在御花园里练习摔跤。鳌拜进宫的时候,经常看到这些少年们扭打在一起,他以为只是一群小孩子在闹着玩儿,对此丝毫不在意。经过长期训练,这批少年的武艺日渐进步,康熙终于将他们培养成为一支能为自己拼死效力的亲信侍卫,他们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擒拿鳌拜。
康熙八年(1669)的一天,康熙事先将这些少年侍卫埋伏于内廷之中,然后单独召见鳌拜进宫商议朝政。鳌拜对此毫无戒备,认为康熙十分听从自己的意见,便欣然前往。到了内廷,鳌拜见到康熙,仍像往常那样高声问道:“皇上召臣来朝有什么事呢?”
康熙厉声喝道:“鳌拜你可知罪?”
鳌拜对此深感意外,反问道:“臣有何罪?”
康熙厉声斥责道:“你独断专行,结党营私,欺上瞒下,还敢说自己无罪?”
鳌拜想不到一向温顺的小皇帝竟然敢当面指责自己,不禁大发雷霆,快步上前想要抓住康熙。
康熙一声令下:“左右还不与我拿下鳌拜这个反贼!”之前埋伏在内廷之中的少年侍卫蜂拥而上,有的拽胳膊,有的抱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侍卫人多势众,又都经过系统的摔跤训练,鳌拜哪是他们的对手,最终难以敌得过他们,被掀翻在地,随即被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把鳌拜抓进大牢后,康熙立刻指派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罪恶累累,应该处死。但康熙对他从轻发落,只是削了鳌拜的官爵。后来鳌拜还是在牢中死去了。
一代权臣就这么被康熙给除掉了,朝廷上下都十分高兴。从此,康熙也真正地掌握了朝政大权,一些原来骄横的大臣知道了康熙的厉害,再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从此以后,康熙全面掌握了朝廷大权。
谋略智慧
鳌拜位高权重,年幼的康熙不过是他的傀儡。聪明的康熙并没有选择和鳌拜发生正面冲突的做法,而是表面上对他言听计从,暗地里却在悄悄培养自己的势力,在鳌拜毫无戒备的时候将其一举击倒。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讲究以柔克刚,处于傀儡位置的领导者千万不能与权势过大的下属硬抗,表面上顺从,暗地里蓄积力量、培养自己的势力,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关参考
康熙智擒鳌拜康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他的聪明才智,早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显露出来。智擒鳌拜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爱新觉罗·玄烨(yè),是顺治
【鳌拜】巅峰对决之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是中国历史非常有名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一生中,做过许多雷厉风行的大事,对巩固皇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后世称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位少年天子,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三藩、收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后世称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位少年天子,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三藩、收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福临病故,庙号世祖。遗诏由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次年改元康熙(和平之意),即大清圣祖仁皇帝。但因其年幼,故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福临病故,庙号世祖。遗诏由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次年改元康熙(和平之意),即大清圣祖仁皇帝。但因其年幼,故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
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描写,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先皇而留下的伤疤。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关于传教士白晋的说法,有记载。但是,他一法国人真不一定
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描写,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先皇而留下的伤疤。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关于传教士白晋的说法,有记载。但是,他一法国人真不一定
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康熙8岁登基,年幼的他当时还不具备掌管朝廷的能力,在顺治皇帝去世时就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4人为康熙的辅佐大臣,帮助8岁的小康熙执管朝廷。索尼为首辅大臣,他的儿子索额图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