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李方膺简介 李方膺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有的时候难过的不是结局不够好,而是真诚没有被善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扬州八怪李方膺简介 李方膺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扬州八怪李方膺简介 李方膺是怎么死的?
李方膺是清朝著名画家,为通州人氏,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后寓居金陵借园的时候,又号借园主人。
公元1695年,李方膺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出生,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雍正六年之时,雍正帝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因为“贤良方正”的美誉,受到举荐。
雍正七年,李方膺陪父亲李玉鋐到京城述职,觐见时,雍正帝怜惜李玉鋐年老,便关怀的问道,是否有孩子陪他同来。李玉鋐答曰:“第四子方膺同来。”雍正帝问:“何职,且胜官否?”又回:“生员也,性赣,不宜官。”雍正笑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于是特别召见李方膺,随后特旨交主管河南、山东的河东总督田文镜,此后被委派为沿海知县。而这个时候李方膺踏入官场,已经三十四岁。
此后李方膺历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之时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因此又有“有惠政,人德之”的美誉。
雍正八年,三十五岁的李方膺出任乐安知县。李方膺到任的当年,就遇到乐安大水成灾,百姓受灾严重,可谓万家漂橹。出于情势急迫,李方膺在没有得到上司批准的情况下,就下令动用库存皇粮一千二百石赈济灾民。他又下以工代赈之令,招募民工加筑堤坝,灾情得到缓解。事后李方膺被青州府弹劾私开官仓,幸而总督田文镜明事理,不仅没有处置他,还赞誉其胆识过人,救灾有功。经过这次灾祸,李方膺总结各方面问题,写成《小清河议》、《民瘼要览》、《山东水利管窥》等著作。
雍正十年升任莒州知州,两年后又返任乐安知县,同年冬改任兰山知县。雍正十三年,在任职兰山知县之时,因为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而触怒上司,最终被罢官入狱。
李方膺反对垦荒令是有原因的,在不符合实际情况下,实施此项政令,不仅不能缓解民生之苦,甚至还会加重人民负担。当时许多百姓,听到李方膺被下狱问罪之后,都纷纷上言:“公为民故获罪,请环流视狱”。农民们成群结队,自发结对前往探望,被阻。百姓们就将带来的钱物粮食扔进监狱高墙,将带来的酒坛留在监狱大门外。当时百姓留下的东西,将监狱大门和甬道都给堵住了,由此可见有多少百姓前来探视。这场冤狱,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兰山冤案”。
李方膺因为此事,一直在监狱里呆了三年。直到后来乾隆帝登基,彻查开垦荒失策一事,才平冤昭反。李方膺被放出来后,入京觐见,受到朝臣尊敬。觐见后,朝廷命李方膺调任安徽之地知县,但是李方膺最后以母亲年老,自己要回乡供养而婉拒。
乾隆四年,李方膺母亲去世,服丧六年后,任安徽潜山县令,权知滁州府,不久调任合肥县令。
也不知道李方膺是不是与灾祸有旧,初为官之时遇到大灾。重返朝廷之后,李方膺再次遇到灾难。说来有前次赈灾在前,李方膺算是已经有了经验了。不过在此次赈灾之时,李方膺再次效仿前次之法自订救灾措施。
上次乐安知县,有田文镜这个明事理的上司,所以尽管李方膺一些做法违背了规矩,但是最终也在情理之内得到了宽恕。可惜的是这次的上司明显不贤,最后李方膺因为没有“孝敬”上司,遭来记恨,被当时的太守以“贪赃枉法”的莫须有罪名问责,最后罢官归乡。李方膺时候感叹:“两汉吏治,太守成之;后世吏治,太守坏之。”
李方膺罢官之后,寓居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日子过的还算清净潇洒。
乾隆十九年,在南京住了五年的李方膺最终因身体患病归乡。归乡之后病重,大夫诊治为“噎疾”,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食道癌”。医者曰:“此怀奇负气,郁而不舒之故,非药所能平也”。
癌症在今天都不能根治,更何况在当时。李方膺最终遗憾而逝,临死前在自己的棺木上写:“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的遗憾。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方膺的简介_李方膺画风_李方膺的作品_李方膺的故事
本名:李方膺所处时代:清代出生地:南通去世时间:清乾隆甲戌(1754)主要作品:《题画梅》 李方膺——“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
生平简介雍正六年(1728)雍正帝为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以“贤良方正”受到举荐。次年,李玉到京城述职,三十四岁的李方膺随父进京。觐见时,雍正皇帝怜悯李玉年老,问:有儿子和你一同来么?”对曰:
李方膺生于公元1695年,去世于公元1755年,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诗画家。早年为官,历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后因为得罪上司,最终被以莫须有的“贪赃枉法&r
,,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
李方膺生于公元1695年,去世于公元1755年,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诗画家。早年为官,历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后因为得罪上司,最终被以莫须有的“贪赃枉法”的罪名被罢官。
扬州八怪指在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出现的从事艺术活动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按照习惯的说法,他们是金农、黄慎、郑燮、汪士慎、李方膺、高翔、罗聘、李!八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书画家们都生活在社会的下层
繼“四僧畫家”之後,又崛起一個革新畫派——“揚州八怪”。實際上,當時活躍在揚州畫壇上的重要的畫家並不止八人,約有十六、七人,“八”並非確數。按最早的記載有:金農、黃慎、鄭燮、李(魚單)、李方膺、汪士慎
·李方华李方华,凝聚态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先驱者之一。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
·李方训李方训,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电解质溶液性质及理论的研究,对格林亚试剂的反应机理,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离子熵、离子的极化和半径以及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等,做出了贡献。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与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号称“扬州八怪”。虽然有扬州八怪这一说法,但是历史上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统的说来就是那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