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之信为什么会选择反清?如何评价尚之信?
Posted
篇首语: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尚之信为什么会选择反清?如何评价尚之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尚之信为什么会选择反清?如何评价尚之信?
尚之信,清初藩王,平南亲王尚可喜的长子,生于崇德元年,去世于康熙十九年。尚之信字德符,号白,祖居辽东。十九岁的时候,入宫随侍顺治帝左右。康熙十年,回广东与父亲佐理军事,得以封镇南王。
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反清,三藩之乱爆发。初时尚之信不听从清廷调令镇压叛乱,在清廷和吴三桂之间持观望态度。康熙十五年,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囚禁,夺取平南亲王府大权,响应吴三桂叛乱。没有多久又上书自悔罪过,表示要将功折罪。于是调转矛头,承袭平南亲王爵位,镇压吴三桂叛乱。
康熙十九年,在经过靖南王、平南亲王先后投降倒戈,吴三桂去世之后,平西王一脉败局已定。这个时候康熙帝开始就尚之信在叛乱之时的表现问罪,他命人收集罪证,于八月十八日将尚之信逮捕,不久赐其死罪。
平南亲王一脉,在三藩之乱中的位置比较特殊。因为他这一脉,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平南亲王尚可喜是坚定的清朝拥护者,在叛乱之初镇守广东,抵制反军。但是后来长子尚之信却又将尚可喜囚禁,自己夺取大权,响应了叛乱。
自己的父亲都没有参与叛乱,他这个儿子并且是没有承袭爵位的儿子,为什么会选择囚禁自己的父亲,响应叛乱呢?这个原因,要从平南亲王爵位的承袭开始说起。
尚之信作为尚可喜的长子,按照惯例,亲王的爵位应该是由尚可喜继承的。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也的确如此。但是因为尚可喜有酗酒的恶习,在喝醉酒之后,经常凌虐藩地的百姓。造成的影响极为不贤,受到藩地百姓的痛恨,就连他的父亲也明确的表示了不喜。
尚可喜知道,将爵位传给尚之信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于是后来在心腹谋士金光的建议下,上奏朝廷改嗣次子尚之孝。尚可喜立贤不立长的做法,在旁人看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是在当事人尚之信看来却不是如此,嗣位的更迭,使得尚可喜、尚之信、尚之孝父子三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吴三桂后来就是抓住这一缝隙,派人游说利诱,表示事成后,封尚之信为王,世守广东,最终使得尚之信将自己的父亲囚禁,夺取亲王府的大权,响应叛乱。
所以尚之信的叛乱有两个原因,一是吴三桂许以封王爵位,世代镇守广东的利益。在清廷即将撤藩之时,这个诱惑还是十分巨大的。第二点也是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改嗣之事引发的父子兄弟间的矛盾。
尚可喜谋士金光评价尚之信:“安达公刚而多虐,勇而寡仁,若以嗣位,必不利于社稷。”
《尚氏族谱》则言:“生而神勇,嗜酒不拘细行。临阵遇危,瞋目一呼,千人俱废,故终身无劲敌。”
相比于《尚氏族谱》,金光的评价无疑更为公正。也正是因为他才能不显,反而存在酗酒的陋习,最终才丢了继承人的位置。否则以他长子的身份,加之跟随尚可喜多年治理军务,如何也不可能落得改嗣的结局。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尚之信莽撞而没有预见性,有勇无谋,所以才会做出一再反叛的事情来。因为一己私利,尚之信选择了囚禁自己的父亲,这是不孝。背叛自己的朝廷,是为不忠。最后又因为心生悔意,背叛盟友,是为不义。
最可笑的是,尚之信在背叛清王朝的时候居然没有意识到,这一步踏出就再没有反悔的余地了。后来他还背叛吴三桂,投降清王朝,天真的以为可以将功赎罪。却不知道,这只是清王朝的缓兵之计。之所以没有立刻处置他,还让他承袭平南亲王的爵位,只是因为要利用他将平西王镇压。所以最后,他功成之后,得来的是赐死的谕令。
相关参考
尚之信 尚之信曾投降吴三桂,不久后后悔自归,镇守广东,却对双方持观望态度,最终于1680年被帝问罪,送回北京赐死。 尚之信是怎么死的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尚之信率所部从封川进入广西
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著名也是功绩极高的皇帝。正是因为他执政之时,做了不少影响深远之时,使得他最后的庙号突破惯例,成为清朝第二位以“祖”为名的皇帝。 一般而言,一个王朝只能有一个“祖”,就是王
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著名也是功绩极高的皇帝。正是因为他执政之时,做了不少影响深远之时,使得他最后的庙号突破惯例,成为清朝第二位以“祖”为名的皇帝。 一般而言,一个王朝只能有一个“祖”,就是王
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著名也是功绩极高的皇帝。正是因为他执政之时,做了不少影响深远之时,使得他最后的庙号突破惯例,成为清朝第二位以“祖”为名的皇帝。 一般而言,一个王朝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尚之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这位“三藩”中最冤枉的王爷就是平南王尚之信!尚之信是老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出生于1636年,那一年尚可喜被皇太极封为智顺王。尚之信出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在此之前以雷霆手段除掉擅权弄政的鳌拜之后,便开始着手解决三藩问题。这一年三月,镇守在广东的尚可喜和其子尚之信不和,上书康熙皇帝希望留守尚之信镇守广东,自己回到辽东养老。年轻的康熙帝
确有其人但未当将军是命其夫婿孙延龄为将军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
平定三藩之乱 在统一国家里叛乱,终究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势力的 养成,是清廷
清朝入关后33年,清朝迎来最大一场叛乱,此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所谓的「”三藩”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其中吴三桂是领头羊,但尚可喜未参与叛乱,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参
抱柱之信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