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汉武帝推恩令——以柔克刚,柔中带刚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汉武帝推恩令——以柔克刚,柔中带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汉武帝推恩令——以柔克刚,柔中带刚

汉武帝推恩令——以柔克刚,柔中带刚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鉴于秦朝濒临灭亡时,皇室孤立无援的教训,在严厉打击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大肆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将他们分派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希望这些诸侯王在紧急关头能够发挥护卫皇室的作用。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随着这些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其觊觎皇位的野心也与日俱增。最终,在汉景帝刘启的时候爆发了“七国之乱”。朝廷举倾国之力,虽然勉强平息了诸侯国的叛乱,对诸侯国的势力给予沉重地打击。但是,在汉武帝刘彻初登皇位之时,一些诸侯国仍然拥有不容小觑的势力,对朝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元朔二年(前127),谋臣主父偃向汉武帝献计说:“古时诸侯拥有的封地大多方圆不过百里,势单力薄,朝廷当然比较容易控制他们。现如今,有的诸侯王竟然拥有数十座城池,土地纵横上千里,具有强大的势力。朝廷对他们宽厚仁慈,他们却整日骄奢淫逸,时时都伺机图谋不轨;朝廷限制他们,他们就马上起兵叛乱,兵连祸结。为确保江山社稷永固,陛下应该尽早地推行削藩之策啊!”

听了他的话,汉武帝说:“诸侯王尾大不掉,藐视朝廷的权威,朕怎会不知。可是如果朝廷强行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则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先帝在位的时候,曾经采纳过晁错的计谋强行削藩,结果,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则借口‘清君侧’,联手发动了‘七国之乱’,朝廷当时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这次叛乱平息下去。如今,为了避免引发大的社会动荡,如何削藩,朕不得不慎之又慎啊!”

主父偃胸有成竹地说:“臣有一‘推恩散势’的削藩计策,可削分诸侯王之势于无形,今特意将其献于陛下。”

汉武帝高兴地说:“爱卿有何良策,请速速道来,朕必择善者而从之。”

主父偃从容地答道:“如今天下太平,诸侯王广纳妻妾,子弟众多。按照目前的嫡长子继承制,诸侯王的王位和封地只有其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其他的子弟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但却没有资格承袭其父兄的封国,许多诸侯王子弟对此颇为不满。陛下何不下旨准许诸侯王推广恩德,将其封地分别分封给他们的众多子弟呢?这么做,一方面,显示了陛下的仁爱孝亲之道,得到分封的诸侯王子弟必然对陛下万分感激。另一方面,陛下这么做也能够使诸侯王的封地化整为零,大大分散削弱他们的势力,使他们再也没有实力与朝廷相对抗。”

听了主父偃的这番话,汉武帝不由击节称赞道:“爱卿所献之策果然高明,朕即刻下令颁行天下。”

根据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以推行“私恩”,把王国封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并报请皇帝赐予这些侯国名号。诸侯王当然知道这么做必然会削弱自己的势力,但是,迫于众多子弟要求得到封地,他们又不得不这么做。

“推恩令”的施行,使得大诸侯王国被分割成众多小侯国,诸侯国被肢解后,诸侯们的势力随之大减。

在推行“推恩令”大见成效后,汉武帝又采用了强制手段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和除国,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镇压了企图谋反的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淮南国和衡山国被废除,改为由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以诸侯国所献祭给祖先的“酌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由,一次就削夺了一百多个诸侯的爵位。此外,汉武帝还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左官律》规定诸侯国官员为“左官”,地位低于朝廷官员,以示歧视,《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侯交往。从此,诸侯唯得衣食租税,不能参与政事,与一般富豪们没什么差别了。至此,困扰朝廷数十年、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的诸侯国的大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谋略智慧

诸侯王尾大不掉、与朝廷分庭抗礼,是困扰皇帝的一个大难题。之前,汉景帝刘启采取强硬的手段削藩,结果引发“七国之乱”,连自己的皇位都差点没能保住。汉武帝刘彻采纳主父偃“推恩散势”的计策,采取“以柔对刚、柔中带刚”的手段削藩,化诸侯王势力于无形之中。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因此,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我们应该学会大处着眼,以柔克刚。

相关参考

漢武帝的帝王之術,笑里藏刀,綿里加針,一紙推恩令,諸侯變平民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提到漢武帝,總讓人不由而然的肅然起敬,漢武帝在位時期,政治上加強集權,思想上獨尊儒術,經濟上進行幣制改革和開通絲綢之路,外交上北擊匈奴,開疆拓土,犯

历史秘闻 漢武帝的帝王之術,笑里藏刀,綿里加針,一紙推恩令,諸侯變平民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提到漢武帝,總讓人不由而然的肅然起敬,漢武帝在位時期,政治上加強集權,思想上獨尊儒術,經濟上進行幣制改革和開通絲綢之路,外交上北擊匈奴,開疆拓土,犯

揭秘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和削藩的区别在哪

汉武帝时期曾经推行过一部和诸侯封地继承有关的法令,这就是推恩令,它的出现成功解决了关于诸侯势力过大的问题,那么推恩令是谁的提议呢?这个人又有什么特点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推恩令是谁的提议这个问题,

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推恩令 其目的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推恩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推恩令,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条重要政令。这项政令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

是火坑也得跳,汉武帝的 ”推恩令”太有魔力,诸侯们只能笑着喊疼

公元前127年,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汉武帝毅然施行「”推恩令”,这一举措极大的增强了汉朝中央的权力,从此之后,各诸侯国逐渐衰落直至彻底消失。「”推恩令”名为推恩,实则是把诸侯国放在火上烤,但是各

历史人物 主父偃曾提出“推恩令”,最后下场为何不好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主父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臣,因为他为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兵不血刃,就能削弱诸侯的策略,那就是“推恩令”,把诸侯

汉武帝最信任的哥哥,生了一百多个儿子,推恩令对他完全不起作用

西汉王朝传到汉武帝,虽然国力蒸蒸日上可是外有匈奴环伺;内有藩王作乱,虽然汉景帝上将周亚夫以平定「”七王之乱”。可是这些王爷尾大不掉,所以汉武帝在即位之后制定了「”推恩令”。此举就是削弱藩王的势力让皇权

第7节 颁布“推恩令”,最高明的削藩手段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

汉朝历史 削弱诸候推恩令

  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重要法令。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

政治谋略 北魏太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北魏太武帝为什么要灭佛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由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任皇帝。公元424年,道士寇谦之来到北魏都城平城①宣扬道法,并把道家经典之书献给太武帝。刚开始,不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