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赵绰依法办事——不计恩怨,不徇私情
Posted 法律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赵绰依法办事——不计恩怨,不徇私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赵绰依法办事——不计恩怨,不徇私情
赵绰依法办事——不计恩怨,不徇私情
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初,采取了很多巩固统治的措施,如改革官职、设立科举制度、严惩贪官污吏等。经过他的改革,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国家的气象欣欣向荣。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偷盗抢劫之类的犯罪行为,屡禁不止。隋文帝很气愤,下令这种罪犯一经逮捕,全部处斩。大理寺(掌管司法的机构)官员赵绰却认为,应该按照法律对犯罪的人加以惩罚,不能失去信用。隋文帝欣然接受,还任命赵绰为大理少卿。
在封建社会,法律和皇帝意志经常发生冲突。皇帝的情绪对他作出的判断会产生重要影响,隋文帝也不例外。他时常会作出和法律不一致的决定,大理寺的官员都很为难,只有赵绰敢违背皇帝的意志,维护法律的尊严。
有一次,刑部侍郎辛亶穿了一条俗名“利于官”的红裤子,被隋文帝看到了。隋文帝讨厌铺张浪费的行为,便想给他安上巫术的罪名,想将他杀掉。赵绰极力劝阻道:“按照法律,辛亶不应该判处死刑,我不能答应您的要求。”
隋文帝大怒道:“你这么爱惜辛亶的生命,不管自己的死活了吗?”命令手下将赵绰斩首。
赵绰毫无畏惧地说:“您宁可杀我,也不能杀辛亶。”他自己走到朝堂,脱下官服,等候处斩。
隋文帝只不过想吓唬一下赵绰,派人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绰朗声答道:“我一心执法,不怕死。”
隋文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很长时间才平息怒气。事后,他觉得赵绰是对的,于是赐给赵绰三百段锦帛,以示慰劳。
当时,国家禁止市面流通不好的钱币。市场上偏偏有两人用不好的钱币换好钱,扰乱市场秩序,被抓进监狱。隋文帝命令杀掉两人,赵绰又进谏道:“这两个人应该受杖刑,不应该处死。”
隋文帝正在气头上,敷衍道:“不关你的事。”
赵绰反问道:“您让我掌管司法,现在却又要胡乱杀人,怎么不关我的事?”
隋文帝怒道:“你能撼动大树吗?还是退下吧。”
赵绰恳切地说:“我只希望能改变您的意见,不想撼动什么大树。”
隋文帝觉得自己下不来台,说道:“人喝汤时,如果觉得热,就会把汤放到一边晾凉。你是一定要挫败天子的威严吗?”
赵绰跪在地上,无论隋文帝怎么呵斥,他都不肯退下。隋文帝只好回到内宫。其他官员也上书进谏,隋文帝才取消了处斩的想法。
大理寺有个叫做来旷的官员,上书文帝,说大理寺执法太宽,不能起到法律的惩戒作用。隋文帝认为来旷忠诚正直,便升了他的官。来旷以为得到了隋文帝的信任,又告了赵绰一状,说他随便免除囚犯的刑罚,把不该放的人都放了。
隋文帝派人去调查,发现毫无此事,来旷是在诬告。文帝大怒,下令处斩来旷。赵绰再一次据理力争,认为来旷不该死。隋文帝袖子一甩,回内宫去了。
赵绰在隋文帝身后大叫:“我不管来旷的事了,还有别的事没有上奏呢。”
隋文帝派人将他引入内宫,赵绰跪在地上说道:“我有三条死罪:第一,身为大理少卿,没有管好手下的官吏,致使来旷犯了法;第二,囚犯本不该死,然而我却不能据理力争;第三,我本来没有别的事,为了进内宫,谎称自己有事。”
隋文帝听后大笑,免去了来旷的死罪,改为流放。
谋略智慧
面对强权,要想坚持真理、严守原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赵绰时刻冒着杀头的危险,当众和隋文帝顶撞,挽救那些不该杀的罪犯的性命。即便是自己的仇人,他也要依法惩治,甚至触怒隋文帝,并不因仇人的诬告就置之于死地。只要坚持正义,不徇私情,不计较个人恩怨,以正义和真理作为衡量标准,依法办事就不难实现。
相关参考
司马芝(生卒年不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曾以遵守礼义著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权势
成吉思汗不计私怨——心胸宽广,不计私怨在12世纪中叶,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崛起了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崛起,应归功于其着名的领袖铁木真(1162~1227),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顾私情,奖惩严明东汉末年,天下呈现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虽然偏安西南,却一直想北伐魏国,一统天下,恢复汉室基业。可惜,刘备生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后主建兴六年(
历史人物 郑朗简介_唐代历任丞相郑朗_郑朗是怎么赢得上司信任的_郑朗依法办事
本名:郑朗字号:有融出生地:河南荥泽(今郑州市)去世时间:856郑朗–唐宰相 郑朗擅长作词写赋,一举成为进士后,授任郾城县尉,后刺史转任地方,任浚仪主薄,转任大理评事,并辅佐漕运事务。当时彭果统领五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制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如《开皇律》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完备。隋文帝清醒地认识到法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有时甚至不惜以身护法,同时也能听从下属的劝谏。有一次,隋文帝想加重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制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如《开皇律》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完备。隋文帝清醒地认识到法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有时甚至不惜以身护法,同时也能听从下属的劝谏。有一次,隋文帝想加重
阿丑演戏谏皇帝——巧设迷局,击破心防明宪宗时期(1456~1488),西厂宦官横行,以汪直、陈钺、王越为首,结为死党,利用专权迫害臣民,制造冤假错案不计其数,臣民怨声载道,人心惶惶。宦官为政,殃民害国
法治,顾名思义,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
一代名相狄仁杰——睿智大度,选贤任能武则天当政时,听说担任豫州刺史的狄仁杰博学多才,而且办事公正、执法严明,当地百姓对其交口称赞,于是便将他调到京城担任宰相之职。有一天,武则天召见狄仁杰,问他说:“虽
忌说话办事走极端走极端,就是片面地而非全面地看待事物或行为。走极端的人往往表现得很偏激、偏执,不是大喜,就是大悲,不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就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这样的人最容易出事误事。习近平总书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