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隋文帝信任赵绰

Posted 陛下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隋文帝信任赵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隋文帝信任赵绰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制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如《开皇律》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完备。 隋文帝清醒地认识到法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有时甚至不惜以身护法,同时也能听从下属的劝谏。 有一次,隋文帝想加重惩处盗贼的刑罚,刑部侍郎赵绰(chuò)马上进谏道:“陛下实行的是尧舜之道,执政、为人都非常宽容,没有必要对盗贼的惩处特别严厉;何况量刑的依据是法律,这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方面,怎么能随便更改呢?” 隋文帝很高兴地接受了赵绰的意见,认为他执法讲原则,便把他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管理司法的官员)。 当时和赵绰一起在刑部共事的还有个侍郎辛(dǎn),比较迷信,喜欢穿红色的短裤,以为这样可以官运亨通。有人向隋文帝告发,隋文帝就下令赵绰把辛处死。 赵绰上朝对隋文帝说:“辛犯的不是死罪,所以我不能接受陛下的命令。” 隋文帝气呼呼地说:“你想救辛的命,就不顾自己的性命了吗?”说着,立即喝令侍从把赵绰一起拉下殿去砍头。 赵绰面不改色,对隋文帝说:“陛下可以杀了我,但不该杀辛。” 说完这话,赵绰自己走下朝堂,脱了衣服准备被杀头。 这时,隋文帝想想杀赵绰也实在没道理,就派人问赵绰:“你对自己刚才说的话,有没有后悔?” 赵绰虽然跪在地上,但腰板却挺得笔直,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心一意要公正地执法,不敢贪生怕死。” 隋文帝其实并不想杀赵绰,过了一会儿,气也消了。他想,赵绰能坚持法律原则,毕竟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就把他释放了。第二天,隋文帝还派人去慰问赵绰,赐给他三百匹绸缎。 由于赵绰敢于进谏,隋文帝认为他忠心耿耿,对他十分信任,经常把他召入内宫赐坐,评论政事得失。 大理寺有个叫来旷的官员,看到赵绰有时顶撞隋文帝,弄得隋文帝很不高兴,觉得有机可乘,就暗暗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揭发大理寺执法不严。隋文帝看了这份奏章,就轻信了,还给来旷升了官。 来旷认为自己已经摸透了隋文帝的心思,能够迎合皇上旨意,便昧着良心诬告赵绰营私舞弊,把本该严惩的犯人也给放了。 隋文帝虽然对赵绰有时当面顶撞自己有点不舒服,但对他的人格却是很赏识,不相信他会徇私舞弊。为了弄清事实真相,隋文帝便派亲信去调查,弄明白了原来来旷完全是无中生有,便下令要处死来旷。 隋文帝把这个案子交给赵绰经办,一方面让他出出气;另一方面认为这次是来旷诬告赵绰,赵绰不会放过来旷。 不料赵绰接办案子后,却对隋文帝说:“来旷确实有罪,但不该判死刑。” 隋文帝听了这话很不高兴,扭头就朝内宫走去。赵绰紧跟在后面,大声说道:“我不说来旷的事了,但有些要紧的事必须赶紧向陛下报告。” 隋文帝听他这么一说,就答应他跟着进内宫。 一到里面,隋文帝就问赵绰:“什么事这么紧急,你要跟进内宫来说?” 赵绰叩头说道:“我犯了三个大罪,请求陛下处置。” 隋文帝半信半疑地说:“你到底犯了什么罪,快说吧!” 赵绰便说道:“第一条罪:我身为大理寺少卿,没有管好下属官吏,使得来旷触犯了刑律;第二条罪:来旷不该判处死刑,我却不能据理力争;第三条罪:我没有什么事要报告, 只是因为急着想进宫说明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欺骗了陛下。” 隋文帝听了赵绰的这番话,不禁笑了起来,同意不杀来旷,改为将他革职流放。
文帝信任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隋朝赵绰生平简介,赵绰最后是怎么死的

赵绰,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生卒年不详,《隋书·赵绰传》只言其“仁寿中卒官,时年六十三岁。仁寿为隋文帝年号,共四年(601—604年),由此推测,赵绰当生于公元539年到542年之间。赵绰在隋

历史人物 隋朝赵绰生平简介,赵绰最后是怎么死的

赵绰,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生卒年不详,《隋书·赵绰传》只言其“仁寿中卒官,时年六十三岁。仁寿为隋文帝年号,共四年(601—604年),由此推测,赵绰当生于公元539年到542年之间。赵绰在隋

138 赵绰依法办事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各种巩固统治的措施,像改革官制兵制,建立科举制度,选用办事能干的官员,严办贪官污吏。经过他的一番整顿改革,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隋文帝还派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

中国历史 《赵绰执法严明》的历史故事

赵绰执法严明隋文帝虽然是个好皇帝,但脾气不太好,经常动不动就杀人,有的时候干脆把法律放在一边,由着自己性子乱来,不过幸好他手下有个叫赵绰的大臣。赵绰是隋朝负责司法的官员,担任大理少卿,他把法律看得很重

政治谋略 赵绰依法办事——不计恩怨,不徇私情

赵绰依法办事——不计恩怨,不徇私情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初,采取了很多巩固统治的措施,如改革官职、设立科举制度、严惩贪官污吏等。经过他的改革,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国家的气象欣欣向荣。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偷盗

历史人物 赵绰有多固执

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后,也开始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比如说改革管制,建立科举制度等等。因为他的努力,当时国家的状况确实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还让人修订了刑法,将惩罚制度放松了许多。>>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件好事

历史人物 赵绰被称为隋朝时期的“包青天”,不惜以死维护公正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谈论起历史上的清官,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宋朝丞相包青天。包青天原则性非常强,秉公执法,在法律正义面前包青天连驸马都敢杀。不过在我国历史上,同样还有

历史百科 贾谊上疏

贾谊(前201~前168)是西汉最著名的政论家。他出生于洛阳,十八岁即以文名著称。文帝即位后,召为博士。他上疏陈述政见,很受文帝信任,参与了很多重大政策法令的制定。一年之内就被提升为太中大夫,文帝还要

名臣袁盎是怎么建议汉文帝极宠慎夫人一事?

袁盎在汉文帝的时候,很受汉文帝的器重,汉文帝也很信任他,袁盎说的话汉文帝一般都会听。但是到了汉景帝继位,晁错当时是御史大夫,又因为袁盎和晁错向来不合,所以就派人查收了袁盎当吴国丞相时吴王赏赐的财物,并

汉朝历史 历史上的汉文帝是如何夺得皇位的

  对于汉文帝是后来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我们知道,吕后在她临朝称制的第八年之后得病去世了。在死前不忘在朝政中安插自己的信任的人,在国家重要的位置上,都有姓吕的人。如吕后拜吕产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