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东林党领袖高攀龙?高攀龙的诗词
Posted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东林党领袖高攀龙?高攀龙的诗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评价东林党领袖高攀龙?高攀龙的诗词
高攀龙是“东林八君子”之一,东林党领袖,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公元1562年,高攀龙在江苏无锡出生,字存之,有“景逸先生”的称号。高攀龙自幼开始读书学习,后来因为县令请了顾宪成等人来讲学,此后决定了自己的治学方向,开始潜心研究二程和朱熹的学说。
万里十七年中进士,因为父亲去世而归家守丧,没有出仕为官。万历二十年,三年孝期满,高攀龙出仕任行人司行人。在这一期间,因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得以遍阅行人司藏书。
万历二十二年,因为上疏弹劾首辅王锡爵被明神宗贬为广东揭阳典史。
万历二十三年,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两人复建东林书院,此后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未曾出仕。
天启元年,明熹宗继位,东林党人因为从龙之功而备受重用。高攀龙因此被重新启用任光禄寺丞,此后先后为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仆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天启六年,以魏忠贤为首的奸宦当道,大肆残害东林党人。而高攀龙等人也被阉党官员,诬告徇私枉法和贪污,最终被罢职。阉党不甘心就此放过东林党官员,开始大肆搜捕东林党人。高攀龙不堪屈辱,最终选择了自沉池塘而亡,时年六十四岁。
崇祯帝继位之后,当即处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人氏,被残害的大部分东林党人得以被昭雪冤情。高攀龙一案被平反,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为其上谥号“忠宪”。
高攀龙首先是个学问和道德思想都极高的人,后来与顾宪成兄弟重建东林书院,并且讲学二十多年,影响了许多读书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十分清正的官员,在朝之时,曾多次为不平事上疏。在面对明神宗不理政务,致使朝纲大乱,国力日衰之时,也敢直言不讳,劝诫帝王回归正途。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份清高,和士可杀不可辱的骄傲,最终使得他在面对阉党的残害之时,选择了自杀而亡。他表示,尽管现在只是一介白身,但是作为曾经的朝廷大员,绝对不可以被侮辱。所以这个时候只有效仿前人,以死自证清白。
高攀龙去世之前,曾经给袁可立留下遗言,信中说:“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足以见其视死如归的气度。
董必武:“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著,瞻楹履阈学弥坚。”
《东林万古心》
蕞尔东林万古心,道南祠畔白云深。
纵令伐尽林间木,一片平芜也号林。
《静坐吟》三首
其一
我爱山中坐,恍若羲皇时。青松影寂寂,白云出迟迟。
兽窟有浚谷,鸟兽无卑枝。万物得所止,人岂不如之。
岩居饮谷水,常得心中怡。
其二
我爱水边坐,一洗尘俗情。见斯逝者意,得我幽人贞。
漠漠苍苔合,寂寂野花荣。潜鱼时一出,浴鸥亦不惊。
我如水中石,悠悠两含情。
其三
我爱花间坐,于兹见天心。旭日照生采,皎月移来阴。
栩栩有舞蝶,喈喈来鸣禽。百感此时息,至乐不待寻。
相关参考
后世纪念>高攀龙墓>高攀龙墓几经迁葬。最初由于党祸而人心畏惧,高攀龙遗体被草草安葬在无锡县城西郊横山之麓。明崇祯元年(1628年),东林党冤狱得以平反。皇帝钦派礼部官员来到无锡勘定茔城,准谕茔祭葬。清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
高攀龙(1562~1626),中国明代大臣,东林党领袖之一。字存之,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南直隶无锡县(今江苏锡山)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行人。二十一年,因语侵内阁,谪揭阳县添注典史
人物档案 姓名:高攀龙 别名:存之、云从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明朝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时间:1562年 去世时间:1626年 职业:政治家 代表作品:《高子遗
东西君子之会:耶稣会与东林党 耶稣会士到中国后,他们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结合是道德层面的,而非信仰层面。万历二十三年(1595)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
1620年(天启元年),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赵南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书。此外,高攀龙任左副都御史,杨涟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
耶稣会士到中国后,他们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结合是道德层面的,而非信仰层面。万历二十三年(1595)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的东林讲学。无锡东林书院是宋代杨龟山的讲学遗址。经十年讲学,各方官绅
耶稣会士到中国后,他们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结合是道德层面的,而非信仰层面。万历二十三年(1595)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的东林讲学。无锡东林书院是宋代杨龟山的讲学遗址。经十年讲学,各方官绅
缪昌期,字当时,号西溪,谥号文贞,明朝时期官员,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后因牵涉入汪文言案而惨死狱中。 缪昌期,生于公元1562年,去世于公元1626年,为南直隶江阴人,与周宗建、周起元、高攀龙等惨
黄尊素是明朝末年官员,为东林党重要成员,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同时与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周宗建、缪昌期、李应升合称为“东林七君子&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