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许孟容秉公办案——刚劲正直,秉公执法

Posted 禁军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许孟容秉公办案——刚劲正直,秉公执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许孟容秉公办案——刚劲正直,秉公执法

许孟容秉公办案——刚劲正直,秉公执法

唐朝中后期,京城出了一位秉公执法的官员许孟容。他做礼部员外郎时,有一个公主的儿子要进入弘文馆(掌管编撰图书的机构,也是唐朝的贵族学校),而这是违反相关规定的。许孟容不管公主的面子,坚持拒绝。公主在皇帝唐德宗那里告了一状,唐德宗派人来调查,明白事情原委之后,不仅没有责备许孟容,还称赞他忠于职守,给他升了官。

过了几年,浙江东道观察使裴肃命令手下人齐总用搜刮来的财物进贡,以博得唐德宗的欢心。裴肃死后,唐德宗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越级提拔,大家纷纷表示不满,却没人敢直接提出来。

许孟容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对唐德宗说:“齐总没有特别的功劳,突然越级提拔他,朝廷内外都会又吃惊又猜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敕命,这道诏书还是不发为好。”再加上谏官们也议论这件事,诏书最终没有发出去。18年以来,没有人在皇帝面前争论事情的对错,唐德宗觉得许孟容的做法是打破了僵局,开了个好头。为此,唐德宗专门召见许孟容,夸奖他道:“要是朝廷百官都像你这样尽职尽责,我还担心什么呢?”

唐宪宗即位后,许孟容当上了京兆尹,负责处理京城大大小小的事务。上任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有人来告状,告的是神策军的一个名叫李昱的官员。按理说,许孟容的官职比李昱大,本没有什么好为难的,依法办事就可以了。可李昱的背后,站着整个禁军队伍,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

原来在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时,李怀光等人发动叛乱,唐德宗被迫逃出京城,躲到了梁州(今陕西汉中)。眼看着天下大乱,唐王朝气数衰微,只有禁军不弃不离,拼死作战,打败了叛军,将唐德宗护送回京城,立下了显赫的功勋。从这以后,禁军在京城里骄横放纵,地方官没人敢管。

在这种情况下,要处置一个禁军的官员,谈何容易。许孟容问清案情,得知李昱借了人家八百万钱,过了三年还不肯还。人家上门讨债,李昱不但不还钱,还口出狂言,将讨债人赶出家门。讨债人一怒之下,跑到京兆尹的衙门里喊冤,要求许孟容为民做主。

许孟容大怒,这哪里是借钱,明明是强取豪夺,他立刻下令抓捕李昱。旁边的官员都说:“这案子都三年了,没人能管得了,您又何苦惹火烧身呢?”

许孟容不理他们,坚持将李昱抓捕归案,严刑拷打之后,给他限定还钱的日期。如果到时候还是不还钱,就要将他处死。

消息传开,整个禁军都轰动了,他们推举代表去唐宪宗那里喊冤求情。唐宪宗也要倚赖禁军,不想和他们发生摩擦,于是下令,让许孟容把李昱交给禁军治罪,许孟容不听。唐宪宗再派人去传令,许孟容还是不听。到最后,许孟容忍无可忍,对唐宪宗说:“我知道不服从诏令就是死罪,但我奉旨治理京城,就应该为您镇压豪强。李昱如果不把钱全部偿还,就绝不能放人!”唐宪宗认为他刚直不阿又恪尽职守,又一次称赞他。

这件事传出去后,京城的豪强大为震惊,行为大大收敛。许孟容的威名也就此远扬。

谋略智慧

许孟容不怕权势、不畏豪强的美名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一直影响到今天。只有内心坦荡荡的入,才能行得正、坐得端,不畏惧恶人的权威。恶势力虽然表面上声势很大,其实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只要坚持正义,内心正直,就一定能够战胜他们。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强项令董宣

强项令董宣  东汉初年,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强项令」董宣。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国(今河南省

历史人物 张释之,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张释之早年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颇多,就捐官做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张释之为官十年,默默无名,未得升迁,耗费了不少钱财,张释之深感不安,打算辞官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

秉公执法的张释之穿袜被辱实际藏有别有目的?

张释之在当庭尉的时候,皇上出巡的过程中经过魏桥,有一个不知情的百姓突然从桥底下钻出来,皇帝的马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就受到惊吓,差点把皇帝摔在地上,皇帝非常愤怒,就派侍卫把这个不懂事的市民抓起来。被抓起来

张释之秉公持法,敢于反驳汉文帝,受到了天下人的赞扬

有一次,汉文帝刘恒出巡,经过长安西门外的中渭桥时,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窜出来,撒腿就跑。汉文帝驾车的马受了惊,昂头嘶鸣,狂奔起来。汉文帝吓得魂不附体,剧烈的颠簸,把他的头部撞伤了好几处。要不是人多把马车

看清政府如何稀里糊涂的放弃关税自主权

《中英南京条约》中文本第10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一些论者据“秉公议定”一语,认为是其协定关税的依据。其实不然。“秉公议定”一语,是指清政府制

既能执法如山,也能明哲保身

张释之是汉文帝时期著名的廷尉,以坚守职责,秉公执法而著称。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他做官为人的轨迹,或许能从中咀嚼出一些不同的东西。张释之是河南方城人,家境殷实。因为他心怀天下,他的哥哥张仲就花钱给他捐了一个

既能执法如山,也能明哲保身

张释之是汉文帝时期著名的廷尉,以坚守职责,秉公执法而著称。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他做官为人的轨迹,或许能从中咀嚼出一些不同的东西。张释之是河南方城人,家境殷实。因为他心怀天下,他的哥哥张仲就花钱给他捐了一个

郦道元传

郦道元传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间,任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因郦道元秉公执法,清廉勤勉,推荐他为治书侍御史。历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为政严厉威猛,当地的人向朝廷控

政治谋略 董宣严惩违法之徒——不畏权势,坚持原则

董宣严惩违法之徒——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东汉初年,有一位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官员,名叫董宣,因为在任表现良好,被任命为北海相(北海为东汉诸侯国,在今山东昌乐一带,北海相就是辅佐北海国君的相国)。董宣上任

政治谋略 一代名相狄仁杰——睿智大度,选贤任能

一代名相狄仁杰——睿智大度,选贤任能武则天当政时,听说担任豫州刺史的狄仁杰博学多才,而且办事公正、执法严明,当地百姓对其交口称赞,于是便将他调到京城担任宰相之职。有一天,武则天召见狄仁杰,问他说:“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