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 他怎么死的?吴均的代表作
Posted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 他怎么死的?吴均的代表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 他怎么死的?吴均的代表作
人物档案
姓名:吴均
别名:叔庠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南朝梁
出生地:吴兴故鄣
出生时间: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
去世时间: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
主要作品:《齐春秋》
主要成就:开创“吴均体”
吴均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氏,留有史书《齐春秋》遗世。
吴均家境贫寒而地位低下,在吴均以前没有出过拿的出手的读书人,更不用说入朝为官了。一直到了吴均这一代,才有了这样一个人物。
吴均少时聪颖而好学,经常彻夜读书,不怕苦不怕难的从各处汲取知识,终成一代俊才。沈约曾经意外看见吴均的文章,对其文章十分喜爱赞叹,对交好友人赞扬吴均的文采。
梁天监初年,柳恽在吴兴任职,召吴均为郡主簿。有一天柳恽与吴均一同吟诗作赋,打发时间,却不禁为吴均的文采所打动。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吴均文体极好,所以当时许多人纷纷学习,“吴均体”渐渐成了气候,有了名气。
吴均在为郡主簿期间,一直不得意,所以后来赋诗一首赠给柳恽,随即离去。很久之后吴均才又与柳恽相遇,柳恽对吴均一见如故,吴均的离去他深以为憾。后来与吴均重逢,便将吴均举荐给了临川靖惠王。
临川靖惠王后来继承了梁国的地位,继位之时将吴均诏入宫中,让他作诗一首。吴均当即赋诗,靖惠王十分高兴。后来吴均因为作的这一首诗,被授命为奉朝请。
吴均在朝为官之时,便有了写齐书的打算。他上奏武帝,请求查阅起居注及群臣行状,但是没有得到武帝的同意。吴均没有办法,只能私下里撰写,写成的这部书就是后来的《齐春秋》。
吴均书成后,因为“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最后被武帝下命焚毁,吴均也因此获罪。
等到后来因为有特赦,吴均才重新复职,受命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吴均所作史书,相比于历个大一统王朝所作的史书并不受重视,但是他所作的诗歌,却被民间许多读书人赏鉴。
吴均的代表诗作
《咏宝剑》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
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相关参考
南北朝人物本名:吴均字号:叔庠所处时代:南朝梁出生地:吴兴故鄣出生时间:469年去世时间:520年主要作品:《齐春秋》主要成就:开创“吴均体”吴均生平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
在我国古代,诗词大家可谓是数不胜数,诗歌以唐代最为闻名遐迩,杜甫李白等妇孺皆知的大诗人自不必说,宋代的词也是古代文学的顶峰,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词人,在这里也不用赘述。那么在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大
吴均与朱元思书大家在中学时一定学过《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吧,它是南北朝著名诗人吴均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骈体文,是写给朱元的一封书信。作者用自己的所见所感反衬出山水景色之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世俗和名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1.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传说屈原死后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
1.富春江的历史文化1、历史: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曾漂流过富春江,并留下大量诗词佳作。南朝文学家吴均当年漂流富春江后写下了千古名作——《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那份休
一、端午节的传统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
一、端午节的传统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
端午节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已经在南北朝时期了。它在隋唐之后逐渐传播开来。最先载于南朝梁吴均所编《续齐谐记》:屈原蒲月五日自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至此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为什么端午节要纪念屈原?(一)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