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简介
Posted 文学家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简介
南北朝人物本名:吴均
字号:叔庠
所处时代:南朝梁
出生地:吴兴故鄣
出生时间:469年
去世时间:520年
主要作品:《齐春秋》
主要成就:开创“吴均体”
吴均生平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吴均文史成就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作品一览
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二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失。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现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吴均作品欣赏
《咏宝剑》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
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历史lishixinzhi.com)《胡无人行》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吴均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
吴均史籍记载
《梁书》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除奉朝请。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梁书》卷四十九)
《南史》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梁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先是,均将着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南史》卷七十二)
相关参考
在我国古代,诗词大家可谓是数不胜数,诗歌以唐代最为闻名遐迩,杜甫李白等妇孺皆知的大诗人自不必说,宋代的词也是古代文学的顶峰,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词人,在这里也不用赘述。那么在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大
吴均简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想必大家对吴均的这首《与朱元思书》再熟悉不过了吧,它是我们上学时候每个人都学过的一篇文章,那么大家都了解吴均这
1.富春江的历史文化1、历史: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曾漂流过富春江,并留下大量诗词佳作。南朝文学家吴均当年漂流富春江后写下了千古名作——《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那份休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裴子野国籍:中国(南朝)出生地:河东闻喜出生日期:469年逝世日期:530年职业: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方国使图》《宋略》《集注丧服》《续裴氏家传》《齐梁春秋》(历史lishix
南北朝人物本名:沈约别称:沈休文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吴兴武康出生时间:441年去世时间:513年主要作品:《宋书》主要成就:史学、文学、音韵学沈约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
南北朝人物本名:任昉字号:字彦升所处时代:南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乐安郡博昌出生时间:460年去世时间:508年主要作品:《任彦升集》《地记》主要成就: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任昉个人履历任昉(
南北朝人物本名:周兴嗣字号:字思纂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南姑熟出生时间:469年去世时间:521年主要作品:《千字文》《休平赋》主要成就:南朝大臣史学家周兴嗣生平(历史lishixi
晋朝人物中文名:裴松之别名:裴世期国籍:南朝宋民族:汉族出生地: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出生日期:372年逝世日期:451年职业:史学家主要成就:为《三国志》做注代表作品:《三国志注》朝代:南朝宋裴松之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谢惠连国籍:东晋南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出生日期:406年逝世日期:元嘉十年(433年)卒职业:南朝宋文学家性格:幼而聪敏、年十岁即能属文父亲:谢方明谢惠连谢惠连是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