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南朝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任昉简介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南朝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任昉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南朝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任昉简介

南北朝人物

本名:任昉

字号:字彦升

所处时代: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乐安郡博昌

出生时间:460年

去世时间:508年

主要作品:《任彦升集》《地记》

主要成就: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

任昉个人履历

任昉(fǎng)(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一说山东广饶)人。南朝梁文学家。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卒于梁武帝天监七年,年四十九岁。

汉初御史大夫任敖之后也。父遥,南朝齐中散大夫。昉未生时,其母尝昼寝,梦有彩旗盖四角悬铃,自天而坠,其一铃落入裴怀中,心悸动,既而有娠,生昉。

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岁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夸他“吾家千里驹也。”南朝宋时,举兖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齐为王俭所重,任丹阳尹刘秉的主簿(办公室主任)、竟陵王记室参军,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南朝梁时历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县)、新安(今浙江淳安县)太守。一生仕宋、齐、梁三代,为官清廉,仁爱恤民,离开义兴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监七年(508年)卒于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

(历史lishixinzhi.com)

任昉从小孝友纯至,幼而好学,容貌甚伟。被族中长辈、交好贵族所称道,16岁,任丹阳尹刘秉主簿,旋即转任奉朝请,举南兖州秀才第一,除征北行参军,结识江淹。17岁,拜太学博士,19岁,为王俭所赏,入王俭幕府。25岁,辟卫将军丹阳尹王俭主簿。26岁,辟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迁司徒刑狱参军事,入为尚书殿中郎,与宗夬同接魏使,以父忧去职。除父忧服,复遭母忧。31岁,除文惠太子步兵校尉,管东宫书记。为仪曹郎。32岁,除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39岁,除齐明帝朝中书侍郎,除仪曹郎,与刘沨共掌秘阁四部。41岁,除齐废帝东昏侯中书郎。42岁为骠骑大将军晋安王宝义司徒右长史,除萧衍骠骑记室,与沈约同掌霸府文笔。43岁,梁台建,禅让文诰,多昉所具;除大司马记室参军,拜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掌著作郎。44岁,除御史中丞,出为义兴太守。45岁,重除吏部郎,参掌大选,居职不称,除御史中丞,秘书监。47岁,除御史中丞,寻转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48岁至49岁,出为宁朔将军、新安太守。

任昉写文章时擅长表、奏、书、启等文体,文格壮丽,“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约以诗著称,时人称“任笔沈诗”。沈约称任昉“心为学府,辞同锦肆”。王融“自谓无对当时”,可是一见任昉之作,似“恍然若失”。王俭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又与沈约、王僧儒同为三大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竟陵八友:任昉、王融、谢朓、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作《奏弹范镇》文,他反对范缜的“神灭论”。

著有《述异记》2卷、《杂传》247卷、《地理书钞》9卷,《地记》252卷、《文集》23卷、《文章缘起》1卷等。《地记》、《杂传》等近500卷,均佚。今传明人辑《任彦升集》。另,《文章缘起》一书,旧题任昉撰。

任昉对父母及其孝顺,每次伺候得病的父母,睡觉从不脱衣服(时刻准备起来),说话时眼泪一起流下来,汤药、饮食一定要先亲自品尝(试探热冷)。被推荐为兖州秀才,任命为太学博士,

因为文才被世人了解。永明(南北朝齐武帝年号)初期,卫将军王俭担任丹阳尹,聘请任昉为主簿(官职名)。王俭每次见到任昉的文章,必定多次夸奖,认为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后来任昉因为父亲去世辞官,痛哭以至于眼中流血,如此三年,拄着拐杖才能起来,任昉一向身体强壮,腰带很长,守孝完毕后让人都认不出来了。任昉奉养叔父、叔母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侍奉哥哥嫂嫂非常恭敬小心。亲戚贫困,他一直供养接济他们。所得的薪水,四处馈赠,都分散给了亲属、亲戚,当天就用光了。生性通达洒脱,不讲究着装打扮,喜怒从不在脸上表现出来,车马服饰也不鲜明出众。 后来,任昉调出京度担任宜兴太守。当地的人生孩子却不抚养,任昉严厉申明法律,生子不养和杀人同罪。对待怀孕的人,提供钱财用度,受到接济的人家有好几千。在任上所得的公田、俸禄共八百多石,任昉分成五份分给下级,剩下的全部资助别人,儿女、妻妾只吃麦子而已。 后又调任为新安太守,在任上不修边幅,普通人一样拄着拐杖,在乡间、城里徒步行走。见到有人纠纷、打官司的,就地裁决处理。他做官清廉节俭,下级官吏在他面前都很随便。在任上去世,遗产只有桃花米二十石,家人没有能力办丧事。他遗言说不许家人拿新安郡的一件东西回京城。任昉家里不置产业,以至于没有宅屋府第。当时有人嘲笑他经常借贷,借贷来的钱也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东海人王僧孺曾经评论他,认为“任昉以别人快乐为乐,以别人忧愁而忧,不带家产上任,赢得百姓敬仰回来,不顾贫穷,抛去吝啬的性格,他的行为可以激励当地风俗,他的气节可以教化人伦关系,能让贪婪的人不贪图钱财,让怯懦的人有自立的勇气”。任昉被推崇,达到了这种地步。

任昉仕途经历

任昉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他16岁那年,就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请为府中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

齐武帝永明初年,官拜尚书殿中郎、太子步兵校尉等,主管东宫书记。

齐武帝死,王融“戎服灾身”谋拥立萧子良为帝,而萧鸾则矫诏拥萧昭业夺取了帝位。萧子良因遭禁锢,王融赐死。任昉作为萧子良的文友对于这次宫廷政变,借父丧写《上萧太傅固辞夺礼启》,明确表示不与萧鸾取合作的态度。可是萧鸾待任畴服丧期满,又强行征辟任昉为东宫书记,欲借任昉为他的篡弑活动服务。然而任昉在《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中,却议萧鸾直接承担萧昭业“获罪宣法”的责任,并且着重申述齐武帝临终的重托,实是表述了任昉对萧鸾有失佐臣之职的谴责。至于任昉于表中追述萧道成、萧颐对于萧鸾的慈爱、友谊,更旨在让萧鸾恪守为臣之道,以德报恩。尤其表中所说的“且陵土未干,训誓在耳,家国 之事,一至于此”,鲜明的见出任昉对于萧鸾的讽谏之意。该表的写作,寓有深意而又堂堂正正,使萧鸾为之无可奈何。即使在萧鸾称帝之后,也不能更改任昉于表中所现出的憨直面目,可见任昉的机智。

任职义兴

任昉在义兴(今无锡宜兴)郡当太守时,为民办了许多好事;他对义兴也很有感情,卸任后长期寓居今天的丁蜀镇。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任昉以吏部郎中出任义兴太守,有一年遇到大灾荒,许多乡民外出逃荒,任昉便把自己的俸米烧成粥,施舍给贫困灾民,救活了2000多人。由于灾年,老百姓生了小孩往往将其溺死,任昉严禁,保护和救活了一大批婴儿。任昉还资助贫困学生读书。当时,任昉在义兴得到一片公田,作为他的俸秩,每年达800余石,而任昉只取其五分之一,其余的用来救济贫苦乡民。而他的妻子儿女则食粗粮。任昉任满离开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义兴百姓赞其贤,都非常爱戴任昉,在临津建生祠太守庙祭祀。

任昉在义兴任职,公余之暇,喜欢到西氿之滨散步、垂钓,观赏山光水色,吟诗遣兴,任昉作《落日泛舟东溪》诗云:“黝黝桑柘繁,芃芃麻麦盛。交柯溪易阴,反景澄余映。吾生虽有待,乐天庶知命。不学梁父吟,惟识沧浪泳。田荒我有役,秩满余谢病”。为了纪念任昉在义兴的德政,后人便在他经常垂钓的西氿之滨筑台,称之为“任公钓台”,为三、四丈高的土丘,丘上建有小亭。登台极目四眺,水光山色,气象万千。明代邑人沈学文《任公钓台》诗云:“烟水苍茫绕钓矶,西风台上景依稀。空留遗迹人何在? 白鸟双飞带落晖”。“任公钓台”列为全国十大钓台之一,是宜兴悠久历史文化的胜迹。

任昉酷爱义兴山水,在卸任以后,于画溪北岸建别墅,长期寓居,这便是今天丁蜀镇“任墅”村得名的由来。任昉和隐居查林的到溉、到洽兄弟两人,极相友好,吟诗唱和,往来甚密。他还在任墅和查林两村之间建了一座小桥,名“彦升桥”,大大方便了行人。

当时的写作有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需有韵,也不求文采,只需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便于实用。凡表、奏、书、檄皆称笔,它也有一定的格式,多以四字一句,类似于近代的文牍。擅长拟写公文者,时称手笔,任昉就是其中佼佼者,沈约以诗出名,故时称“沈诗任笔”。他才思无穷,凡起草文书不加点窜,挥笔即成,当时王公大臣的表、奏多请他拟写,朝廷的制、诏也多出其手。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任昉简介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时期文学家任昉生平

  (fǎng)(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一说山东广饶)人。南朝梁文学家。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卒于梁武帝天监七年,年四十九岁。汉御史大夫敖之后也。父遥,齐中散大

历史人物 任昉孝顺父母、善待亲人 为什么官宦子弟们都喜欢和他交往

任昉任昉小字阿堆,是南朝的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他著有《述异记》、《杂传》、《地记》等作品,是一位以学问为诗、以博见为文的代表人物之一。任昉在政治、文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对待家人、朋友也很不错。>

历史人物 南朝梁地理学家、藏书家任P简介,是《地记》的作者

南朝梁地理学家、藏书家任P简介,是《地记》的作者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个人履历任P(f

历史人物 南朝齐藏书家、史学家“崔慰祖”简介

家有资财千万。齐武帝时,为室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明帝下诏举士,从兄崔慧景推荐他与刘孝标,并为硕学之士。永元初,萧遥光叛乱,株连被囚至死。家有藏书万卷。但他的藏书并非深藏于家,而乐于借与他人观览,

历史人物 崔慰祖简介

  姓名:崔慰祖  字号:字悦宗  出生日期:465年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499年  职业:南朝齐藏书家、史学家崔慰祖——南朝齐藏书家、史学家  崔慰祖(465~499)南朝齐藏

历史人物 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曹寅简介

清朝人物本名:曹寅字号:子清,荔轩,楝亭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满族(政治上),汉族(血统上)出生地:北京出生时间: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七日去世时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二十三日主要

历史人物 清朝文学家、藏书家曹仁虎简介,曹仁虎作品有哪些

人物生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他献赋一首,被召试列一等,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朝廷高文典册,多出其手。擢右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

历史人物 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简介,陈振孙对目录学有何贡献

藏书大家初为鄞县学徒,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嘉定间(1217~1224)任江西南城县令,宝庆三年(1227)任兴化军通判,端平三年(1236)以朝散大夫知台州,除浙东提举,次年改知嘉

清朝著名文学家曹寅简介 曹寅是怎么死的?

  曹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这位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藏书家,康熙朝名臣,因为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关系,在后世经常被人拿出来争论,一直都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人物档案  姓名:曹寅  字:子清  

历史人物 南朝藏书家陆澄简介

南北朝人物本名:陆澄所处时代:南朝出生时间:宋文帝元嘉二年去世时间:齐郁林王隆昌元年陆澄人物生平澄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宋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议皇后讳班下应依旧称姓。左丞徐爰案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