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臣有何历史贡献?他真的比孔子早一百多年提出了因材施教吗?
Posted
篇首语:努力一点,现在想要的以后你都会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胥臣有何历史贡献?他真的比孔子早一百多年提出了因材施教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胥臣有何历史贡献?他真的比孔子早一百多年提出了因材施教吗?
春秋晋文公时期,晋国胥氏的胥臣受到晋文公的召见。晋文公重耳最近为了一件事情而烦恼,因为胥臣曾经是晋文公的老师和高参,所以晋文公找到了胥臣,希望胥臣能给自己一些建议。
晋文公所烦恼的事情不是别的,而是自己和逼姞的儿子,也就是公子欢的教育问题。逼姞是晋文公还不是晋国国君时候所娶的妻子,为人很是贤惠,他很宠爱逼姞。逃亡十九年的过程中,重耳很思念逼姞。晋文公见到了胥臣,胥臣马上就要行君王大礼,晋文公赶紧阻止了正要下跪的胥臣,他说:“老师您年纪大了,保重身体要紧,这些虚礼就不用讲究了。今日召您进宫,是有一件事情困扰着我,想听听您老的意见。”
胥臣拱手说到:“国君体恤微臣,臣惶恐。不知国君为何事烦忧?臣愿意替君分忧。”
晋文公接过话头,有些为难的说:“公子欢已经到了要找老师来教育的年龄了,我想了想,觉得阳处父不错。请问老师,阳处父可以当公子欢的老师吗?他有没有能力教育好我儿姬欢呢?”
胥臣笑着答道:“这关键的还是公子欢。举个例子,若是长着直胸的残疾人,您是不能做到让他弯腰的;若是身体驼背的人,您是不能让他高高的仰起脑袋的;若是身材娇小的人,您是不能让他举起沉重的东西的;若是长得矮的人,您是不能让他攀到高处的;还有瞎子不能看见东西,哑巴不能逼其说话,聋子不能让他听到外界的声音,脑袋不聪明的人不能让他出主意。这些人本身不具有某种能力,所以您不能强求于他。而本身就有很好的资质的人,若是又得到了贤良之人的教导,那么他将来就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但是如果本质就不好,性质恶劣顽固,无论是谁来教育他,他也听不进去,如何将他往好处引导呢?”
说完,胥臣顿了顿:“我给国君将一个故事吧!很久以前我听过的故事。那应该是周文王姬昌的时候,您知道吗,周文王的母亲怀上周文王的时候,身体一点变化也没有,一点都不显肚子。而周文王出生的时候也异常顺利,她的母亲几乎没受什么临盆之苦,反而像是小便一样,轻松无比。周文王从还在母亲的肚子里到出生,都不曾让自己的母亲为自己而烦恼忧虑过。周文王从孩童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他不需要旁边的人为他操心,连老师也不担心周文王的功课,他的父亲不担心他的将来,不会生他的气。周文王对两个弟弟友爱,对两个儿子慈祥。我记得《诗经》上就有一个观点,说是周文王为自己的妻子做了表率,对兄弟姐妹都是如此,所以他就是以此来治理他的国家的。周文王继位之后,任用身边所有能任用的贤才良臣,百姓多安乐呀!”
胥臣最后总结到:“周文王是因为他本身就很贤德,所以不单单是教育重要,个人本质也是很重要的。”
晋文公问:“既然是这样,那教育不久没有意义了吗?”
胥臣反驳到:“恰恰相反要文采能干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本身变得优秀吗?所以要通过学习来加强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
文公说:“可是老师您说的那些先天不足的人怎么办?”
胥臣回答:“这个需要因材而用,他有什么长处和优点,你就将他安排在什么岗位。例如驼背的让他敲钟,哑巴和身材矮小的人就让他们去充实边远地区。教育就是要因材而施的!”
所以,都说胥臣比孔子还要早一百多年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此胥臣才被称作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以及政治家。
相关参考
晋文公的师傅胥臣的胥氏是如何得来的呢?为何在他以后,胥氏一族在晋国就如同消失了一般呢? 关于胥这个氏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胥氏是根据上古时期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而得来的。据说啊,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是秦始皇建立的,可有一个人却比秦始皇更早地统一天下,他于秦朝千年之前便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王朝,稳坐40多年王位,最后却被历史无情的抹杀掉了。
刘瑾是明朝大宦官,专权擅政,鱼肉百姓,最后被凌迟至死。刘瑾虽然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奸宦,但是刘瑾却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虽然过错比功绩大,但是还是有功绩存在的。刘瑾的主要功绩,便是针对时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
众所周知,孔子一生中,共招收弟子三千多人,其中非常优秀的有七十二人,这么庞大的数字放在现在都同样是令人赞叹的,更别说在古代了。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培养这些学生的,他的教育方式放到现在,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的宰相都是一个叫范质的人,此人自幼好学,博闻强识,才华横溢,曾经被四位皇帝称赞,有宰相之才。可纵观此人一生,发现他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呀,他真的有宰相之才吗? 范质之父范守遇
“文景之治”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盛世”。历史上常把文帝和景帝连在一起提,是有原因的。景帝基本上走的就是文帝的未竟之路,不管是大政方针还是行为方式上,景帝简直就是文帝的copycat(模仿者),不过是走得...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见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是由汉朝建立起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一共在世276年。这276年历经了16位皇帝。明朝的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葩的皇帝,真的是一个比一
历史人物 比欧洲开辟新航路早一百年,明朝郑和下西洋开辟新航路
在欧洲新航路还没开辟前一百年,世界东方的大明帝国就已经开始开辟新航路了。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夺去了朱允炆的皇帝宝座后。因为,朱允炆下落不明,传言这个朱允炆凭借朱元璋留下的暗道逃出南洋去了。>>这可不得
“文景之治”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盛世”。历史上常把文帝和景帝连在一起提,是有原因的。景帝基本上走的就是文帝的未竟之路,不管是大政方针还是行为方式上,景帝简直就是文帝的copycat(模仿者)
历史人物 他是比乾隆小16岁的妃子,死了一百多年尸身不腐吓坏盗墓贼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以练兵之名开始了对清东陵的盗掘,在孙殿英看来,乾隆和慈禧作为清王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地宫里的宝贝必定是最多的,因而首选目标定在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当孙殿英的部下用大炮